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谁给英雄一个安享晚年的环境?(图文)

5
回复
246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7 04: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给英雄一个安享晚年的环境?(图文)

: ^: x( a' N9 t# A/ R. o; c$ Z

 

. s! V. F- c+ J, }5 w

6 ^+ m* u* d9 a3 q# V' o

 

$ j5 X" _. h& @ V& a1 p

( a2 q" f; [1 v

4 A8 v6 b, a- V6 S' C- }+ J1 E

图片中的老人就是抗日英雄于德元,他的事迹于今年5月份见诸于《洛阳日报》,后在各BBS上广为传播,鼓舞人们抗日心情之余,让我们从两副老人家的相片中来找找我们是如何对待类似于于老人家的抗日英雄的吧!   老人家应是生活在一个豫西典型的家村家庭,我也生在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老人家和我同属一个洛阳市,但我却无法打探到他的具体住址。   老人家身边的麻袋,   老人家头侧挂着的毛巾,   老人家身上的有些发白的中山装   老人家住所的木窗。。。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那么熟悉   90岁的抗日英雄生活在如此的环境....   我可以想象到他每顿饭吃的是玉米生稀饭加馒头(没有菜或只炒白萝卜)   或是捞面条用蒜水调,   我还可以想象......   算了吧!不想吧!再想还是个心酸呀!   我只想问,   我们的社会进步到今天,   有没有人代表广大民众关心过老英雄?   有没有人代表广大民众想到过改善老英雄的生活环境?   ......   在李敖要找一个给已逝的英雄下跪的地方的时候,   能不能找到一个给还活着的老英雄安享晚年的地方?   天寒地冻的今天   身挂6枚军功章的于老英雄   您的房间暖和吗? http://bbs3.news.163.com/photo/568631,90.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8: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英雄已经故去了:$ N' t! a& M1 s) s7 b2 c2 X
献给故去的抗日老英雄于德元9 ^, f2 i( V+ s, Q" g* w$ e& N; E
时危方显英雄志,
% L5 b6 i: v. y1 ^: M/ `国难何惜项上头。
  ^0 q; I* Q6 \7 C! l热血抛尽唯一死,
/ R  @& H0 T0 X' k' q+ c/ L捐躯岂待马革收。' \* n, x) g2 ^, q
怒目喷火敌胆裂,# T$ o! y& c( q) H
刀锋横处鬼魂愁。
9 M7 `: @6 ~' M& b风卷残旗心犹壮,- p. w4 ~+ M" D1 t, R+ F' v7 D
人生大义写春秋。2 k* h: C4 S3 X.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8: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悼念抗日老兵于德元爷爷
8 `  z3 F8 ~1 W5 l8 b. |. ~今天,想去看望一下于爷爷。到他家却听到老人走了的消息。7 n. l6 v/ x+ Y7 P+ y$ v2 u$ m
心里很凌乱。
+ Z/ p$ U; I: `( g1 Q) S4 C老人90多岁的年纪了,离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早就有心理预期的事情,却还是很难过。
7 g2 Z3 {5 }6 r* w' L  j& N0 J春节前和大家一起去看老人的时候,老人看上去还硬朗,我们走的时候,还执意要送我们出门....
& b* @. O9 R7 L, a6 ]我算和爷爷接触多的了,听爷爷讲凇沪会战,听爷爷说用大刀和鬼子搏杀的豪迈.........
, t3 B$ O2 n- ?; x7 c这么快,老人走了.....................
% N" |# A- I+ k' m长长想,这些老英雄能多陪伴我们一程多好呀,5 B2 V: i( A( n1 ^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更坚定。每当靖国鬼社 的阴云飘散的时候,我就会骄傲的想起这些除魔斩妖的勇士。
$ \! s- P4 i6 C& C8 m明知不可能,却仍希望他们能一直陪伴我们。6 v/ l  d3 n( {* H) {( L
也曾组织大家一起去看望过老人,曾代表那些关心老人的朋友告诉他孩子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G+ T* \( Y2 `& y( k; w
可总感觉很多话不能很好表达。4 U+ N4 ~# `& c6 T! {
今年抗盟援助老兵计划刚把老人列入援助对象,到老人家却得到这样的消息......& E% O- a) `# o3 G3 w
没来的及做援助活动,甚至没能给老人送个花圈....
0 w: }2 ~7 y0 A; D( R遗憾呀..遗憾之余剩下的也只有对自己无能的愤恨......
5 V: n- y1 p5 @% Q. [/ \, v却不知道这样的遗憾是否还要出现....................不敢保证,惟有尽力了!!
5 K; }0 I6 l& l2 I) q% o% H8 Z8 K必恭必敬的给爷爷三鞠躬
4 ~, |6 Z: g: i于爷爷,一路走好!!!!!!!!!!!!!!!, n9 r! f& S0 v8 T

; F: X' k. y" v+ Z/ t4 Z9 x7 w6 [* F$ n' x. r% T9 O

9 V% Q/ t- {3 b" {5 j; Z
$ t* N% r& G* ?, ]- o, G  c# e' }5 z3 n3 g" V
4 f  f# r$ o' K: Q& i( I

- |( G# n1 ], T8 R0 L2 }, S" b. \! w
% Y9 d8 s+ Z- j去年当我们要走的时候,爷爷非要起身向送.7 Y0 R# \7 H" g

& ^$ @1 P5 x* n; k; H$ }$ Q( a: U9 T4 R
发张和爷爷的合影。
/ w6 C' ?$ t- L2 i- J; H$ U附:〈另一种真实〉(文心馔稿)
* o/ K" D' X7 K1 R+ ]3 y& H( j0 G1 \
6月22日,洛阳,酷暑,数度周折,好事多磨,匈奴和我最终在街坊指引下寻访到今天找到的唯一老兵,于德元老人。在找到这位老人之前,我在当地晚报上看到过关于老人的详细介绍及照片。据说老人至今仍能舞动大刀,精神矍铄,儿孙满堂,晚景幸福。当我们扣开门后,老人见有客来,摸索着从房里走出来,他穿着件干净的白色圆领衫,身板挺直,留着一把的白胡须,眉目间透着老年人特有的安详和慈宁。我赶紧走上前去想扶老人坐下,老人挡开我说:“不用扶,我自己能行。”说着便自己坐下还指椅子让我们也坐下说话。这当儿老人最小的孙子从楼上下---一个白净礼貌的高中生。匈奴和他们寒暄几句,说明来意。小孙子附在老人耳边大声“传达”了一遍,有些腼腆的告退上楼去了。
' Q5 }; q$ ^" b+ e3 M- N这是一个典型北方人家的院落,古槐婆娑,砖结构的院落,过道里堆满杂物,熏黑的灶墙,零星挂着的几杆风干的玉米棒子。而坐在其间的老人却真的已经老了,他几乎不太能听清我们的询问。不时憨憨的笑着,我觉的老人笑的时候特别可爱,那样单纯的孩子一样的笑容简直让我无法想像那故去的沧桑。不过他明白我们的来意后立即指给我们看他额头上的枪伤和脖子上,下颚里至今还没取出的子弹,像一个孩子急于证明自己做过什么的似的。这是个淳朴而可爱的老人---我忍不住要这样想。
7 C  |0 f. n$ F2 r! d& K老人断断续续的给我们说了一些那些战火里纪闻。当年的老人曾是杨虎城将军警卫班的警卫,亲历了西安事变捉捕蒋介石的历史事件。后来参加凇沪会战编入大刀班。至今老人仍然非常清晰的记得在上海挖战壕的那些细节,上海地势低挖不到一米就渗水了,他们就用当地的竹子劈开编在战壕上做掩体。战士们就在齐腰深的水里阻击日军。以至于老人今天落下很严重的风湿。当双方白刃相搏时,老人所在的大刀班和日军拼起刺刀。提到这,老人不禁摇头“那个激烈啊......”% \- x9 W5 X' t
“据说当年那一战,您杀了13个日军?”
9 U8 P" S! E6 p2 L# y( @“约莫估啊”老人拍了拍大腿用洛阳话告诉我们那是大概的数目,具体没有记那么清。“那您一定得了许多勋章了?”(晚报上说老人得了6,7枚勋章): A9 A7 Z5 S" h! m
“呵呵,”老人有些顽皮的笑了“我们住院的时候,战友在一块把勋章拿出来,你有的我没有的,互相换的。呵呵”我们听了也忍不住和老人一块笑了起来,原来还有这样的逸事?: }0 ]" [6 ^* y" Q! |
“真想不到我还有今天啊”老人感慨的摸着自己额头上的伤疤,“要不是这些伤,谁相信啊,那时候真正富农,地主倒没事,我这贫农倒有事”
8 D$ {& X( h( c; G' V! s我一愣,匈奴立即接话过来“都过去拉,爷爷。再也不会有那种时候了。”" ]; ~" E& O# M, u) _) k6 l/ ~$ `; S2 z# o
一瞬之间,我突然明白了,那个年代给这个国军抗日老兵带来的伤害和阴影一定是我所无法想像的。果然,老人开始有一句没一句的感慨起那些艰辛。
1 L" a0 P/ u$ w9 u% m% M匈奴赶紧问起老人的儿孙,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今天下楼的那位是他最小的孙子。果然是子孙满堂哦,匈奴笑着说“您孙子跟您的军功章一样多了。”2 _( R( F% U% D% D5 [
说实话,当我接触到这个老人的时候,我觉的他非常像余华《活着》里的主人公。见到他让我感慨生命的坚韧,活着的伟大。今天,他所经历的那些历史传奇,我们已经很难知道了,然而,在他断断续续的表述里,憨厚的笑容里,我能体味到这种历经沧桑后的淡定和生命本身赋予的勇气。这是一个英雄,虽然他已经老了。这是一种真实,虽然和报纸上的不太一样。
; _1 M' Q8 K( W6 C- C1 B6 R; e" P本来寻访这样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老兵,应该更谈些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蔑视和我们胜利的豪情,激励我们珍惜和平,捍卫祖国尊严,不容日本右翼嚣张势力重新抬头。然而,在老人这里,我真的没有这样的感触。我深深的为老人的坚韧,坦白以及这种生命的力量所震撼。
3 b) |0 v3 @1 n9 l1 [* ^: x我愿意老英雄能不带某个时代的梦魇安享晚年,我愿意历史还它本来的真实。1 T5 x9 U0 E, u# Y
爱我中华,关注老兵!
发表于 2007-12-9 18: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德元老爷爷致敬

发表于 2007-12-9 19: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德元老爷爷致敬!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发表于 2008-11-21 23: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子,您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