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h3 W6 N# E) T& h: a# t$ y
于振声(1871—1958)号万升,查拳大家,回族,山东济南人。幼从赛鹤鸿、白致俊学武。后从杨鸿修、张学生研练查拳要旨。兼及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器械。1919年与马良、杨鸿修、王子平、何玉山、吴志清等人在上海创立“中华武士会”。1923年在上海西门公共体育场举办的“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上,被大会组委会评为“十八武术家”之一。1925定居南京。1927年南京中央国术馆创办,被聘为国术教授,并兼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东南大学的国术教授。解放后,曾任江苏省第一届政协委员。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宝库里的一件珍品。相传起源于距今816年前的南宋建炎元年鲁中(今山东中部)地区的“把式房”(即专门训练跑江湖卖艺打拳与杂耍人士的地点),明代则流传于“拳坛”(即民间集中练拳的场所),待到清代中、晚期,便集中在山东与河南两地并以齐鲁的冠县、任城县最为正宗。民国初年,山东查拳大家当推济南的于振声为最;其次则为马金标与张本源二人。据于振声先生在其相关笔记中记载:“时鲁中把式房有教师称‘学会四路查(拳),跑遍江湖全不怕’。由此可知查拳十路趟子之中,尤以第四路最为实用。”但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四路查拳”,与当年于振声、马金标、张本源这三位武术大家的拳趟子已经是大不相同了。 _摘之《中华武术》_1 S( X, C. @( Q
于振声(右)和其弟子徐公伟
/ v, j% E. D# _; I: [4 L) x% W; ~2 K% [
1 k" l& R0 h" G" H) x4 b! ]
于荣华(1914—1998)回族,山东济南人。其父于振声系近代武术大师。14岁考入中央国术馆,从王子平、马荣国、朱国桢学八极拳、形意拳等,向杨法武学摔跤。1936年广西打擂,获得全胜,任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部第三战区武术教官。参加抗日战争,授少校军衔。建国后,先后任南京市政协、武协委员。1984年参加江苏省武术献艺大会,被省体委授予“老拳师”称号。
6 L1 O. _5 L* ]# W; k* Z# k+ H& Y! M, m
. [2 d: x; Y1 K# T* R
/ I8 D! g# B) F6 J9 E. @/ k! z8 L; c6 \
' `/ }% w; F* ^! D
9 _; \- U, d1 P- j' B' X. T4 j8 ?+ @( M-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