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8
- 回帖
- 0
- 精华
|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6 14: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海 于海,现年50岁,山东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国家一级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指挥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曾被授予第四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5 M& h0 q# B7 q* q$ \! f+ J 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于海完成了人生旅程中三次重要的角色转换。第一次他由一名普通中学生踏入国家军乐团的门槛,幸运的成为当时人人都羡慕的文艺战士;第二次他由乐队演奏员成长为一位年轻有为的青年指挥家,第三次他由一名艺术家转型为组织领导者。
- `+ G+ W# ^, u5 ^- D* A! Q8 [ 2004年11月18日中国音协管乐学会成立,于海被推选为学会的第一任会长。 * Y- [8 n5 _% ?0 C% t* p6 ]' o. `
这里记录了于海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一些故事和生活片断,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了解、认识于海其人…… 4 x- ~( P+ `7 W* Q& }8 h, x0 n
2002年7月20日晚,能够容纳一万八千名观众的首都体育馆座无虚席,这座记录了体坛无数传奇的现代化体育馆,这一夜又见证了中国军乐史上辉煌的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庆祝建团50周年大型音乐晚会《我为祖国奏凯歌》在这里隆重上演。由解放军军乐团200多名演奏家组成的庞大的乐队阵容,在驻京八支军乐团队、北京战友歌舞团、北京爱华合唱团等1000多名演员的协助下,上演了50年来由军乐团创作、演出的《风暴》、《万岁!伟大祖国》、《北京喜讯到边寨》等脍炙人口的名曲佳作,《运动员进行曲》、《欢迎进行曲》等家喻户晓的礼宾用曲,《牧场上的家》、《水灯喃旺》等记录了一段?段外交传奇的国宴音乐,充满阳刚之气的队列行进吹奏表演以及与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合作演出的《请祖国人民检阅》----国宾欢迎仪式情景再现等节目,把现场气氛和观众的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在欢乐的掌声、欢呼声中,作为这台晚会的主要策划人、总导演于海终于松了一口气。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为筹备这场晚会,他得了严重的胃溃疡,体重骤减了近10公斤……
: _' m1 o3 e" x& |* l0 B 1955年3月,于海出生在山东日照,一座濒临大海的小城。于海从小喜欢文艺,小学三、四年级时他参加了学校宣传队,整天摆弄竹笛、口琴、二胡等民族乐器。1970年,解放军军乐团到山东招生,不满15岁的于海幸运地考入了这支国字号的“红色”乐团。刚进军乐团时,组织上分配他学习单簧管,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西洋乐器,因此学起来非常吃力。当时正赶上突出政治的年代,每天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专业学习时间。于海年龄小,有时也贪玩,但他练习业务从不马虎,他常常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偷偷练习。凭着他的勤奋和悟性很快进入了状态。军乐为他打开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单簧管。时光飞逝,8年过去了,他从一个小学员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乐队队员。这期间,他参加了200多次重大庆典、重要集会、迎送外宾等活动,还经常参加多种形式的音乐会演出。 0 u8 j1 e+ z7 i% L, C- X3 A2 G# i& s
1978年春,改革的春风沐浴着整个中国大地,此时机遇再次垂青风华正茂的于海,经专家、前辈层层选拔推荐,团领导决定于海改学乐队指挥,这可是他梦寐以求、心驰神往的专业呀,一连数日他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他也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之后的几年里,他一边工作一边师从著名指挥家吕蜀中和黄飞立教授学习。1985年,于海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随李华德教授进一步系统学习。又经过三年刻苦学习,1988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于海指挥专场音乐会》。至此,于海完成了作为一名指挥家应具备的各种积累与储备,他的身影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演出舞台上。
9 b# P& [; j. Z 1984年于海担任国庆35周年联合军乐团分指挥。 * a% G: B. d- @0 K$ X; n
1989年担任国庆40周年大型乐团指挥。在天安门广场指挥20万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7 m: r x3 U/ F7 M" | 1990年担任第11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军乐表演指挥。
R' ~# S% q8 c 1994年担任国庆45周年大型焰火晚会联合军乐团总指挥。
8 W) U% O) c) j9 ^0 j, s 1995年11月20日《解放军报》以《军中第一青年指挥》为题,称赞他的“指挥动作朴实大方,适度严谨,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他的指挥棒运行的点和线之间闪烁着生命的活力与光彩”。文章称,“站在指挥台上的于海象一名气宇轩昂,成竹在胸的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气势磅礴地向着音乐的圣地开进,他指挥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充满豪气的音乐,凝聚着全国人民的心声,映衬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浸透着全军将士一往无前的气概”。
/ Y! T1 J6 E# j" R& v; U0 {0 @ 作为一名军旅音乐家,于海每年都要到边防哨卡为戍边的战士演出。有一年秋天,军乐团演出分队赴新疆军区慰问,他们先后去了喀什、伊犁、阿拉山口、博尔塔拉等边防哨所,高原充足的紫外线几乎在一天之间就晒黑了他白皙的脸庞。站在边界线上,他听官兵们讲述部队战士戍边的故事。和战士们在一起,他感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在海拔2000多米的兵站,他参加了部队的升旗仪式,在指挥近千名官兵高唱国歌时,他的一招一式之中不自觉的溶入了军人所特有的神圣与崇高。 6 g8 M2 ?- r& x+ j
为国家和军队外事司礼活动服务是军乐团第一位的工作,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于海以精湛的指挥技艺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赢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宾的高度赞誉。1983年12月15日晚,国家主席李先念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西哈努克亲王。当于海指挥乐队演奏亲王作词谱曲的《怀念中国》后,精通音律的亲王激动地向于海敬酒,连续称赞:“演奏得太出色了!”李主席见状指示于海把这首乐曲再演奏一遍。当《怀念中国》旋律再次响起时,宾主双方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从此以后,于海每次为来访的亲王指挥演奏,亲王都要热情地与他拥抱,向他敬酒。有时亲王在京过生日,也要邀请于海带小乐队到寓所助兴。
; J& U+ X, J2 y0 A" f2 c: X# l& z 1995年9月18日晚,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内正在举行欢迎奥地利总统托马斯·克莱斯蒂尔的宴会。席间,于海指挥军乐团演奏了《轻骑兵序曲》、《埃及进行曲》、《拔根芦柴花》等中外名曲。乐队每演奏一首乐曲,宾主双方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来自音乐王国的托马斯·克莱斯蒂尔总统听了军乐团演奏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后,激动地对江主席说:“太好了,太好了,比我国的乐队演奏得还要出色”。江主席听了也很高兴,特意请乐队再演奏一遍这首乐曲。总统兴奋地站了起来指挥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击掌。江主席则带头离席迈出了舞步,总统也随之起舞。两位国家元首翩翩的舞步使宴会的友好气氛达到了使人亢奋的状态。舞毕,在乐队的伴奏下,江主席和中方的随同人员一起高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富有东方色彩的旋律由领袖亲自演唱,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来宾的友好情谊,奥地利客人望着眼前这令人难忘的一幕,激动不已。那天分别时,江主席对于海说:“你们今天的曲目安排的非常好,我已经把你们的节目单保存起来了。”说着江主席还拍了拍上衣口袋,那里面装的是当天的节目单。 ) }1 g- W. O1 K0 ^1 D6 e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所谓严肃音乐、高雅音乐受到各种流行音乐的严重冲击,进音乐厅听音乐会的人的人越来越少,高雅艺术的命运令人担忧。然而就在这一时期于海却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先后与当时的中央乐团交响乐队、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山东省交响乐团、湖南省交响乐团和解放军军乐团等团体合作,多次在京内外各大音乐厅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上演了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李斯特等大师的经典作品,推出了斯特拉文斯基《管乐八重奏》、威尔第的歌剧《命运之力序曲》、格什文《蓝色狂想曲》等作品,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有媒体认为,在严肃音乐不景气的情况下,于海以自己的勤奋和执着为高雅艺术注入了一股清新剂,因而受到观众和专家、同行的高度赞誉。 - D) G- ~2 _( ~8 v3 ]
有人对他自掏腰包开音乐会不理解,对此于海有自己的信条,他认为,严肃音乐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一个有良知的音乐家不能因逃避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 U9 E9 x7 x. A1 E 1996年7月10日,军乐团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上午彩排时,大家注意到他的左臂上带了一块黑纱----他的母亲两天前在山东老家过世了。于海的脸色很难看,满身疲惫,但在排练时,他依然像往常一样,有条不紊,一丝不苟。
6 A' h# A; ]: E; A5 }3 a; i 当天的音乐会是为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们举办的,是进行曲和舞曲专场,演出现场的气氛十分轻松活跃,每奏完一首乐曲,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于海像往常一样微笑谢幕,他内心的悲楚观众并不知晓。 7 x q6 \" [/ m. L7 X" q2 q6 }
演出结束后,面对鲜花和掌声他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想起了老母亲,想到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是母亲支持自己走上音乐之路,想到母亲亲切的叮咛,温馨的眼神。他悔恨自己因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在母亲身边尽孝道,她老人家最终也没有机会到现场看儿子的音乐会,想到这,他终于禁不住潸然泪下……
9 f `/ n& v! t6 ]# ]5 Y2 [ 离开北京音乐厅,于海直奔火车站,他要连夜赶回山东为母亲奔丧。乐团的领导、同事以及知情的音乐厅的工作人员深深地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赶上了这精彩的一幕,他用手中的摄像机完整的记录了全过程。
& g$ q7 F M! L! f$ H9 t5 O' R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于海多次随团赴亚洲和欧洲各国参加国际音乐交流访问演出活动。1994年6月,军乐团参加了芬兰哈米娜市举行的国际军乐节。尽管美国、俄罗斯等多个乐团都演奏了表现芬兰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而斗争的音乐史诗《芬兰颂》,但于海指挥中国军乐团演奏的《芬兰颂》,包含对芬兰人民的理解与同情,精妙准确地表达了芬兰人民渴望自由、赞美祖国壮美河山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芬兰听众。一位耄耋老人含着眼泪对于海讲,“作品演奏的非常精彩,中国人民是我们真挚的朋友”。哈米娜市议长激动地对于海说:“只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指挥,才能将《芬兰颂》把握的这样准确、深刻!”军乐节闭幕时,组委会秘书长把会旗降下后亲自送给团长吕蜀中和指挥于海的手中,并一再表示:“只有最好的乐团才能享有如此殊荣。” 3 z) ?+ x' D, J* O$ I5 Q
2000年春节,于海带队赴德国参加不来梅国际音乐节,有一次在法兰克福演出中外名曲音乐会,中场休息时,有人告诉于海,观众中有一位老人曾在中国工作多年,今天正赶上老人75岁生日。细心的于海在下半场一开始,专门为这位老人演奏了一首中国乐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与祝福。一曲终了,全场掌声四起,老人家激动地老泪纵横。音乐会结束后老人特地买了很多我军乐团录制的CD唱片,当场分发给自己的朋友。老人兴奋地对于海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生日礼物,我和我的全家人永远都会记住这份来自中国的美好祝愿!”
# x/ ^3 m8 I+ Q; @/ j' V 1999年对于海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年份。 2 C% J4 A- d; A6 ~1 G% k, ]0 K
5月5日于海被任命为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 # z, r; N+ k' f+ k
6月中旬,参加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由他担纲指挥的解放军军乐团荣获集体演奏一等奖。为表彰他多年来对军队文艺工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总政治部为其颁发了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指挥特别贡献奖。
" Y1 [; R8 ]8 K6 m5 c% G+ L% f 7月于海受命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 ; }' Y9 z+ h' H" E% d
于海常说自己的军乐生涯和天安门广场,和国庆大典,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庆幸自己曾接受过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 k1 l0 w/ x- Y% s/ v ---1970年,于海作为解放军军乐团最年轻的演奏员之一,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 : x0 m' D& j0 l0 c6 A
---1984年,作为千人联合军乐团的分指挥光荣地接受了邓小平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 : \, e0 w& e9 Z* H4 R, f$ s) h
---1999年,他作为联合军乐团的总指挥光荣地接受了江泽民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 # r' q. A: X B) y- I5 M! ?
难忘的99年“十一”那天,于海站在天安门广场10万学生和千人军乐团的最中央、最前方,正对着天安门城楼。在登上总指挥台的一刻,他努力使自己保持镇静。 2 D* w$ }1 U. x% i0 C7 n
上午10时,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宣布庆典开始。于海沉着果断地下了指挥拍子,嘹亮的国歌引子随即腾空而出,1200名军乐队员高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蔚为壮观的阅兵场面在黄钟大吕般的军乐映衬下,犹如长江、黄河奔腾到海,一泻千里,犹如日出东山,喷薄而出。这激动人心、摄人魂魄的场面,令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欢欣鼓舞。作为1200多人的联合军乐团总指挥,于海在近一年的筹备、集训过程中,夜以继日,不辞辛劳,付出了超人的劳动,经受了人生最严峻的考验。
" d6 S/ i/ e' ?: ~) J 大典集训中的一件事使于海难以忘怀。来自全军的14个军乐团队在京郊某军营集中后,各乐队纷纷提出“乐队决不拖全团的后腿,声部决不拖乐队的后腿,个人决不拖声部的后腿”…… 5 B0 I" n1 P: B$ b1 P
集训的第二天,联合乐团组织声部练习情况抽查,当抽查到某军区军乐队圆号声部时,或是因为乐谱背的不熟,或是因为眼前站着这么多大名鼎鼎的解放军军乐团的老师和专家,几个年轻的演奏员不由的心里紧张,脑子里刹那间一片空白,结果演奏的很糟糕……。检查结束后,总指挥于海当众点名批评了这支乐队的圆号声部“演奏的很差”。此言一出,全场肃然,视荣誉为生命的军人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毕竟这是联合军乐团成立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的批评。当晚,于海独自来到该乐队驻地,当他进入乐队会议室时,眼前的一幕使他惊讶——乐队正在召开全队会议,乐队的指挥和四位圆号手非常内疚的表示今天的表现给联合军乐团丢了人,给所代表的军区抹了黑,表示要发奋练习,尽快提高演奏技术。于海给予他们安慰、鼓励的同时,告诫年轻的军乐队员们:“国家盛典上的军乐演奏最重要的是尊严与豪情,军乐队员最需要的是自信与坚定,丝毫的犹豫、紧张就好比战士在战场上做了逃兵”。 , u" y4 w/ b! g; u. Z
1999年于海以其在国庆大阅兵中的卓越表现被北京市授予“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K, v0 n2 M" A( t
如今的于海比以前更忙碌了,角色的转变使他登场指挥演出的机会少了许多,他多次带领军乐团出访欧美各国,参加国际管乐节,成功的演出使解放军军乐团在国际管乐界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他每年带队在全国各地为基层官兵和人民群众巡回演出,履行部队文艺工作者神圣地社会责任。他要努力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属于解放军军乐团的品牌节目……
4 R6 V% q9 ~4 U! \3 L 2003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任命于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2004年11月18日中国音协管乐学会成立,于海被推选为学会的第一任会长。 4 i( u* J& O5 ^, d0 ?4 f! \
对如今的工作,于海不愿多谈,他说,一切都仅仅是开始。 : h4 n8 D$ z& g
0 J e- B2 }! [+ X- g% o5 I, Q
后记:2004年6月18日,于海在海淀剧院指挥军乐团二队演出中外名曲音乐会《第五元素》曲时,我的朋友,《红旗画刊》女作家谈蓍女士即兴为于海赋诗一首,我很喜欢,在此愿与诸位共享。
. k- J, f+ H6 m( \* }3 X+ \) b( f4 t' [! Y; N
他心里装着海洋 ! f0 u" c2 Q. e( O+ x$ n
谈蓍 , _. V; _7 l$ k" T
像一只乳白色小船 / N; b9 g) l- t
航行在绿色的海洋 2 R p' `+ L9 K `6 D. ~- t5 ?1 ]
手中指挥棒 6 r, a4 P0 j9 k; j: ? u' F
似一根轻轻小桨 9 [: {, M' @* d3 H; k, j) Y
1 H" |8 e7 r2 y2 g: P
一会儿让大海平静 , w6 q0 |0 g% r/ u* O0 p
平静如墨绿色的湖泊
, T( O/ v9 y% m) a4 e5 d 似闻叶落湖面的轻 $ C h, h$ Y0 C7 B9 k* b& A: y: ?7 w
一会儿只需轻轻搅动
6 t4 E; Q, ?/ t; v1 E* M# s 又让大海波涛汹涌
( ~# ]) d1 r+ Y 掀起 1 e$ p' S% e- {/ W
滔天巨浪 ( d9 G" e" b; S7 N# e6 @: u1 g3 C
& U. d$ g. |- A& h 谁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 n8 [& ?3 ^$ _; @; u, a
军中“第一指挥棒”
& s* w" ?" L9 y# M 就看握在谁的手上 ( f5 T/ \( M! A) `
. L( }) @: d- D3 B4 L
于海 ( R- O; j# E! @1 W
一个与大海紧密相连的名字
! S t# \7 U* F. } a 他让每一滴 s8 I2 w: Q2 }# b/ Z
海的音符 , @8 c, i2 r; w5 ?8 Q I3 T* {3 b" U
重新组合调动 1 U) @. W4 C# d/ [ \6 S
他用刚中有柔的指尖
9 t# p* q/ S4 E9 {$ t- u: \/ z 把全世界音乐
2 e3 V5 A* k' h- E- c; H' N 细细梳理 ! P- t0 O4 {- P$ U* S" F( I9 J
再用柔中带刚的手臂 , i7 O% Y" G7 w1 K
把整个的音乐之海瞬间 1 l C' K) G- W
收于胸
( q; C2 H0 Y' O- S2 N
4 H2 M: r3 d3 [$ I6 q+ t 站在共和国广场
& B( t4 P. J, E: k2 N$ a 面对中国千人军乐团
( N& P' p# g' x% x 背对十三亿双同胞的眼睛
& D( }' c# x- O8 E7 k 他挥动的
; t# O/ o- n$ u 就是这根小指挥棒
: p' c0 p7 s# P9 B0 ~ 可他却让每一位将士的脚步
) Q$ J4 E6 f% ^/ `: h 铿锵有力
2 Q4 u9 X* @4 L+ J 步步都踩在他的神经上
8 o& N& k9 V9 R+ N, R3 `# i5 @& O+ p& _
看,他又要启航
3 A/ i& l+ V! K% h0 w 为了中国的军乐
) o- V, q' Z9 h2 w N0 ]+ k 更加嘹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