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贤惠于夫人携子闯关东、成就关东文化名人李龙石李氏一族

0
回复
133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12: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jpg

9.jpg

8.jpg

东北新闻网讯 盘锦消息 网友陶凯龙报道 “我家300多年前就开始闯关东了,是清朝政府颁布征召移民命令第一批移民。” 近日,家住盘锦市兴隆台区的清朝关东才子李龙石的后人---71岁的李德绵老人告诉记者。

  “史料记载,闯关东真正的开始时间是1644年,满清入关以后,因为带走了许多青年男子当兵入伍,广袤的东北大地人烟稀少,做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在1644年清朝政府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因此来自山东的移民者很多。”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政府强制移民,因为当时生活贫苦,维持生计很困难,所以我的祖上李钦的夫人于氏带着3个儿子离开山东宁海州,从蓬莱岛乘船航海,到达东北的瓦房店复州湾一带登陆。“

  ”清朝政府不负责任,将移民派兵驱赶下船以后,不做安置,任由移民自己解决生存问题。于夫人在下船的时候,意外的发现自己的患有痴呆的三儿子丢失了,可是由于移民较多,经过反复寻找也没有找到。“ “万般无奈下,于夫人只好带着两个儿子一路向西走。 经过海城,盖州也没有看到能够开垦的荒原,后来经过当地人的指点来到西宁堡[现在的盘山古城子]。” “那时,遍地是蒿草。芦苇,各种飞禽乱飞。那时大辽河没有堤坝,一天内有2次潮起潮落,潮落的时候鱼虾成团。于是,先祖相中了这个地方。” “ 当时两手空拳,只好用蒿草和芦苇垒墙,建成了简易的茅草屋。根据当时的地理情况,将该地取名为绕沟,由于自然条件优越,不到几年的工夫便把四周开垦出了良田,兴旺起来。” “生活条件改善了,思想境界也随之提高,李家开始培育子弟读书,期待考取功名。其中,六世祖李澍令考中举人,有东三省才子称号,同时也是盘锦有史以来的第一位文化名人。”

  “在盘山古城子有一个叫‘青莲泡’的村子的名字就是李龙石起的。因为李龙石敬慕大诗人李白,而李白号青莲居士,所以将‘绕沟’改名青莲泡。” 李家在青莲泡繁衍生息了300多年,到现在已经有13代人,在世的有2200多人,再加上原先从青莲泡走出的现在在北京,朝阳,盘锦,营口,鞍山,和吉林省德惠的还有3000多人。 李家治家严谨,在祖训中订立了15条训令,其中有奉公守法,勤俭持家,崇尚读书,尊老敬贤 ,严禁吸毒等。

  相关联接; 李龙石(1841~1907),原名澍龄,字雨农,后改名如砻,字龙石,号东白、西青居士、墨饕子等。盘山县古城子乡青莲泡村(原名绕沟)人。幼年从学于沙岭的王钦天(清拔贡),后到海城父亲的塾馆攻读。1859年,考中秀才,“名已达于庠序”。1862年,考中举人,“名又达于礼部”。此后多次进京会试,均因不善攀援而落第。

  1876年,他在盛京(今沈阳)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子弟书》作者韩小窗和尚雅贞、荣文达等名流,成立“会文堂”诗社。 1879年冬,到怀德、昌图探亲访友,一路上看到老百姓被官衙用苛捐斗税敲诈勒索,饥寒交迫,难以聊生,十分愤怒。便以“秽声噪沸,有玷官箴”等情,状告怀德县令张云祥,又以“斗捐猪税,办差肥己”等情,状告昌图知府赵守璧。因以“诬陷朝政”为名,于1880年被捕。于1882年发配萧关(今宁夏境内)充军。行至山海关附近在差官的帮助下逃匿,潜入北京,隐匿于好友徐少云家。

  在北京流寓三年期间,曾被聘设馆讲学,后因替五府六部撰写公祭左宗棠挽联,其才名为人所知,并在朋友的帮助下案情不受追究。1896年5月,因母病,由京都返回故里。在故居一侧新盖五间屋舍,取名“养园”,设馆教书历时三年。 1888年,辽河发大水,被迫携家逃到八角台(今台安县城)。过着依靠友人刘春火良救济的窘困生活。此间,曾为开浚减河、办地方团练代写过呈文和公告。1898~1899年,应刘春火良之约,到闾山深处的木叶山园隐居,终日观山赏景,作赋吟诗。之后曾参与为张作霖受抚归降接线,成为影响张作霖发迹的文人之一。 1907年初冬,病逝于八角台。1930年,其学生于在藻收集、整理李龙石的遗著,于1931年出版《李龙集》,传于后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