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抗日名将:于学忠

0
回复
160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4 10: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学忠
) K; [5 Z" ]; q4 Z% d4 k 于学忠(1890~1964) 国民党抗日将领。字孝侯。蓬莱人。1911年毕业于北洋武卫左军(即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历任排长、连长,热河西林镇守使署中校副官长。1917年调任直系吴佩孚部陆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后历任步兵第二团团长、十四省联军第二十六师师长、长江上游副司令、荆襄边防总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转投奉系张作霖,历任镇威军第二十军军长、东北边防公署军事参议官、滦州警备司令。1928年后历任东北军第一军军长、天津卫戍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第五十一军军长、甘肃省政府主席、江苏绥靖主任。"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参与西安事迹的和平解决,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津浦路南段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并多次与八路军合作抗日。历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建国后,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体委主任等职。7 x0 _" q6 w2 L4 e) G + t. ?( y; S9 ^ u- G; A, G' O0 R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蓬莱市于家庄村人。国民党爱国将领。 7 ?8 e2 h0 V( y% z8 a, V+ X( Y4 r3 a7 t. c( M) C- }1 l 于学忠少时就读于黄县崇实中学,后随父亲在军营中生活(其父为毅军宋庆部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宣统三年(1911)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入毅军任排长、连长等职。1914年任热河镇守使公署中校副官长。1917年任北洋陆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营长。1921年秋川鄂战起,川军大举进攻湖北,驻湖北的第十八旅参战失利。适两湖巡阅使吴佩孚亲临督战,于学忠往见吴佩孚,面陈战策,被采纳,经5昼夜激战,获全胜,得吴佩孚赏识,升任团长,旋升任十八混成旅旅长。1925年10月任第二十六师师长。1926年任长江上游警备副司令;同年冬任第九军军长兼荆襄警备总司令。1926年吴佩孚兵败。于学忠于翌年6月离开军队,返回故里。不久,投张作霖部,任镇威军第四方面军团第二十军军长,后晋升为陆军中将。1928年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官、临绥驻军司令。1930年受命率第一军由沈阳出发,进驻北平,任平津卫戍司令。1931年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1932年8月任河北省主席兼北平军分会委员。1933年4月任华北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陆军第五十一军军长,6月兼任天津市市长,所行皆与日本侵略军针锋相对。日军以于学忠为其侵略华北的障碍,多方利诱、威胁,甚至使出暗杀手段,于学忠皆不为所动。1935年4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6月调任川陕甘边区“剿匪”总司令;11月,任甘肃省主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冬,任西北“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 4 x7 L7 R' B" B9 w1 z6 V1 f: H" a) `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于学忠由兰州抵西安参加张学良主持的高级将领会议,在会上表示支持“兵谏”,并在“八项抗日主张”上签名,积极配合张学良的行动。“西安事变”后,奉张学良手谕,全权负责东北军。1937年1月,与杨虎城联合通电质问南京政府:“调兵西进是何居心?”并先后到杭州、奉化、南京、上海等地积极活动,要求释放张学良,因此获罪,被撤职留任;4月,五十一军调往蚌埠、淮阴、宿县,于学忠任江苏省绥靖公署主任;8月,五十一军调往山东,负责海防守备,于学忠任第三集团军副司令。1938年1月任总司令;3月率部参加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保卫战,屡立战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年改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1月任苏鲁战区总司令,指挥五十一、五十七军从大别山鄂豫皖地区越陇海、津浦路向敌后鲁南进发,于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与八路军并肩抗日。1941年底任山东省主席。1942年5月兼任鲁南游击总指挥。1944年3月卸苏鲁战区总司令等职,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5月任国民政府军事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8年4月,选为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1949年初,蒋介石曾胁迫其去台湾,他隐居四川乡间未去。 ; Q) \+ l3 C. I6 n , V, b; |' T5 h1 }$ a1 Q+ ]8 i: 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学忠以桑榆之年励精竭诚,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2年12月,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8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2月任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河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6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中央委员。1964年9月2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4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