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明昌乐知县于子仁

7
回复
129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 10: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ki-20111011191211-535302459.jpg

     于子仁,字伯安,号七十一云峰道人,明朝湖北黄冈人,1385年考中进士,先在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后下派地方,到昌乐县担任了县丞,相当于常务副县长。
    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昌乐县绅士派代表去向朝廷汇报说,于县长处事果断、才能超群,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对胡作非为鱼肉百姓的个别干部依法惩处,全县群众万分感谢皇上给俺派了这么个好县长!朱元璋很高兴,对于子仁“赐金”鼓励,并提拔他当了县长。
    《明史》的《循吏传》中,有于县长的名字。“偱吏”一词儿,始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专指那些在职时重农重教、清正廉洁、富民安民,调走后被百姓景仰怀念的市、县级地方官,也称为“良吏”(好干部),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
    《明史》记载,于子仁1385年考中进士,先在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后下派地方,到昌乐县担任了县丞,被当地百姓称之为“神县长”。“神”县长姓“于”不姓“神”,但是在百姓的心目中,他就是人民的守护神、幸运神。
    当时朱元璋“重典绳群下,守、令坐小过辄逮系”,采取严厉措施整治干部队伍,市、县级干部犯点儿小错误就被逮捕处治。但是,也有“闻其贤,旋遣还,且加赏赉,有因以超擢者”,发现表现不错,不但释放而且破格提拔的。
    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有3名县长、1名副县长就属于这种情况,其中包括昌乐县长于子仁。可能是于县长刚正不阿得罪了人,被逮捕审讯。“部民为[其]叩阍”,昌乐县百姓派出代表,不远800多公里,到南京上访喊冤。朱元璋本来就对他印象不错,听了群众反映后,“太祖喜,立擢四人为知府”,立即将这4人提拔重用,于子仁升任登州知府(市长,驻地蓬莱)。
    于县长调走时,昌乐百姓依依不舍,洒泪告别,将他列入“名宦祠”。于子仁去世后,百姓又把早在元代以前就建成的“龙神祠”,改成了纪念于子仁的“方山爷庙”,为他塑了像,一年四时八节像神一样地供奉他,并在每年六月二十七(于子仁生日)这天,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历史上(现在也还有),官员调走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送“万民伞”,或者“断蹬遮道”拦着不让走的事儿。有时是百姓真的不愿官员调走,有些则是安排的“作秀”,尤其是官员提拔的时候。一个县长,生前在位的时候遇到点事儿,如果说百姓千里迢迢进京,还有可能是“被喊冤”的话,那么死后被建庙、塑像,当成神一样怀念供奉,那么这种举动就是发自内心的,说明真是个好干部了。做人、做官到这个份上,值了!
    君不见,调走或下台的官员,被草民鞭炮热烈欢送的,也不在少数呢。而在当地民间,于子仁不但是个清官、好官,而且还成了能降妖伏魔、消灾除难、庇护善良、保佑百姓的化身。
    民间传说,于子仁是为了驱除害人的妖魔,坐在恶鬼躲在里边千年不出的洞口而坐化(去世)的。《大清一统志》则记载于子仁在昌乐“驱虎患,有恵政”。冯梦龙的《古今谭概》把他“杖虎”的故事放在了登州。明朝的昌乐、蓬莱,是否还有老虎存在,恐怕很难说,但他“有惠政”则是肯定的。蒲松龄还据此为原型,写了小说《赵城虎》。
    于子仁的逮虎故事被文学家冯梦龙写入《古今谭概》,后由清朝文学家蒲松龄改编入《聊斋志异·赵城虎》。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0: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山爷”的传说

      
     昌乐宝石多,最多在方山。方山,在县城东南10公里,面积约8平方公里,海拔338米,因“顶平如砥,四望皆方,故名。”方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蓝宝石原生矿。(当地专家说,蓝宝石原生矿就是包藏着宝石矿体的石头)这里的蓝宝石,蕴藏富、层面厚、含量大、品位高。宝藏离地面浅的就在地表,深的达几十米;含矿层,薄的二三十公分,厚的八九十公分。开采旺季,正式办证的就有300多户,每户一般五六人,多的十几人。加上小商小贩,每天有数千人在山上活动,至今还有人在继续开采。

    数年来,大量当地人和外地人在此淘宝,虽然条件简陋,但并没有发生大的事故。挖宝者说,是有“方山爷”保佑!

    在方山半腰记者看到有一座“方山庙”,庙内有一位“方山爷”。当地人说,这位“方山爷”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故事呢:“方山爷”庙
    话说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新到昌乐上任的县太爷叫于子仁。农历六月二十七这天,于子仁携了拐杖,带了衙役,绕城巡视。见南、东、北三座城门大开,唯独西门堵的严严实实,便问什么原因?衙役们说,因西门外常年闹鬼,祸害百姓,前几任老爷,有的被恶鬼缠身而死,有的怕鬼弃官而走,为了防鬼,就堵了起来。于子仁便登城向西眺望,果见蒿草丛中荒冢一片。于子仁自言自语道,世上从来邪不压正,下官走的正、站的直,何惧恶鬼!当即让手下人拆砖开门。

    门一打开,果然妖风顿起,天昏地暗。恶鬼们一个个张牙舞爪,齐向西门蜂拥而来。随从们毛骨悚然,抱头鼠窜。于子仁却不怕,拿了拐杖站在西门楼上。恶鬼们见县太爷头上金光四射,又有无数神兵各执刀枪立于身后,一个个吓的退缩不前。于子仁扬起拐杖,大喊一声,拐杖立刻变成了一条金光闪闪的鞭子。一鞭下去,恶鬼们死了一大半,其余的纷纷南逃。

    于子仁执驱鬼鞭紧追不放,一直追到了方山。恶鬼们见山半腰有一个山洞,就钻了进去。于子仁派人守住了洞口。恶鬼们在洞内嚎叫,我等千年不出,其奈我何?于子仁说,尔等千年不出,我就万年不动!看你们还能糟蹋百姓否?!

    随即搬了一块大石头盖住洞口,端坐在上面一动不动。一天、两天,若干天过去了,恶鬼们被死死的困在洞里,为民除害的于子仁也就坐化在石头上。后来,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在于子仁坐化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塑了金身,尊称为“方山爷”。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七这天,周围的百姓就带着香火和供品,来虔诚的祭奠这位为民除害的县太爷。

    如今在方山庙周边还有很多参天古柏,传说是当年“方山爷”亲手种下的。据专家考证这些树的年龄一般在600岁以上。

49a94bc6t68f12ec98728.jpg
方山庙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0: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水朝烟”为昌乐古代景观之一。方水即方山池。位于方山庙大殿之东南侧。据县志载:“深可六七尺”,“冬夏不溢不竭”。由于池水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差异,晨光之中,常见缕缕雾气从池中升起,轻摇漫缠,依依袅袅,十分清幽典雅,故得名为“方水朝烟”。

明  于子仁·方水朝烟

几缕朝烟瞑色秋,水光澄澈晓光浮,

和云笼树添诗债,漾日成纹佐客瓯,

有本源通沧海润,无波神护碧天秋,

何人吸取池中水,噀与苍生洗旱愁。
发表于 2013-6-1 12: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qilai
发表于 2013-6-2 18: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爷,堪称老于家之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19: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致遠 发表于 2013-6-2 18:57
一个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爷,堪称老于家之最了。

认真看看有关他的一些记载,确实有点意思
发表于 2013-6-3 11: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直无私是我们于家的性格,只可惜像朱元璋这样的明君,太少了!现在的社会更是无言、、
发表于 2013-6-3 19: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同秋坟鬼唱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