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3月27日,兴城古城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浙江省临海市考察团一行12人,在该市领导的带领下专程来兴城考察“申遗”工作。临海古城墙又名“台州古城”,是最著名的文物古迹。与兴城古城一样,临海古城在明代军事战争中也发挥出历史作用,是一座抗击倭寇的英雄之城。1 T0 a5 k5 p7 Q9 b% n& @
兴城市与临海市虽然远隔千里,但却有着可圈可点的文化关联。明代,维修加固台州古城、坚守抗倭的台州知府谭纶,后来在担任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时,曾奉命修筑辽西一带的长城,并且巡视过宁远卫城(今兴城古城);清顺治二年(1645年),宁远卫(兴城)人娄应奎出任南明政权的临海县知县,主政临海近两年的时间;耐人寻味的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兴城籍“状元”于国柱,被朝廷委以重任,出任台州城守副将,率兵守卫着临海古城。
& E) V$ w) A( u( |% G; e 于国柱,明末生于宁远卫(今兴城市)的一个军人家庭,自幼喜好武术,时常舞棍弄剑。明清征战的风云影响着少年于国柱的成长,那时宁远城里军民团结御敌,整个城池充满着浓郁的军事氛围。8 C, I$ k. M1 z! d6 p: M0 ]
明朝灭亡后,于国柱离开家乡,入关继续苦练军事,他不仅通晓武功,还刻苦学习兵法,准备考取功名。清朝初年,在科举考试上排斥原籍辽东的学子,于国柱在考取功名步入军界时,不得不隐瞒了自己是宁远人这一事实,将籍贯填写成祖籍地江苏吴县(一说是于国柱进关后的客居地)。6 d% g; U; Z. `4 L L7 F( ^3 v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于国柱前往北京参加武科举考试,这次考试非同寻常,是顺治皇帝继位后亲自主持的第一次武科举殿试。据史料记载,这场考试主要有两道程序,先试马步箭术,再考核文章优劣。经过层层筛选,于国柱脱颖而出,考中第一甲第一名武进士,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皇榜中状元”了。$ H" W7 K! o- z7 x
顺治皇帝在得知于国柱中状元后,亲自赐宴,还赏赐给于国柱甲胄、弓矢和很多银两。因为是清朝开国以来第一次殿试考取武状元,顺治皇帝龙颜大悦,破格任命当时只有三十几岁的于国柱为台州城守副将,品级定为从二品。于国柱凭借着聪明才智和一身过硬的功夫,技压群雄,任职之始便官拜二品,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足可见清朝初年统治者求贤若渴,对优秀人才破格使用。3 H' W+ K* H: W# r# l
于国柱到任台州后,驻守在台州古城内。当时台州管辖着包括今天临海市、温岭县、仙居县、天台县、宁海县、象山县在内的地域,于国柱在台州城守副将任上恪尽职守,经常巡视各处军事防守工事。/ o- B" K5 j; H( ]/ M6 q+ c* l
于国柱担任台州副将时,倭寇侵扰东南沿海之乱已经平息,于国柱面临的“敌人”主要是郑成功率领的南明隆武帝政权。郑成功曾被隆武帝赐姓“朱”,因此被尊称为“国姓爷”,这个后来因收复台湾而功垂史册的民族英雄,在清朝统治者眼中却曾经是心腹大患。笔者在《明清史料》中,找到了一份顺治十六年(1659年)浙江巡抚佟国器所撰写的文章,内容是反映前一年郑成功率军与台州一带清军作战的情形,这也是目前所发现的有关于国柱征战的唯一史料。提及于国柱的一段文字是这样表述的:8 T5 A, V: |; n
又据协守台州副将于国柱覆称:据中军守备欧阳功、柏成功覆称:职等案查上年十月内,寇犯乐清、盘石等处,于十月二十一日奉拨本标步兵三百四十名,着令右营把总应文秀带随总镇标王游击前去应援。不料于十一月初七日盘石失陷之后,本标除陆续逃回无伤兵丁二百五十名外,逃回伤残兵丁一十五名,并查阵亡逃散未回兵丁七十名,共八十五名。又把总应文秀未知存亡,员缺难以久悬,俱经开除在案等情。$ [ Q6 W6 i/ c6 ~1 J0 |. r
这段文字应该是于国柱向佟国器的上报材料的翻版,大意是:于国柱部下的中军守备(军职名)欧阳功、柏成功汇报说,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月,郑成功部下进犯乐清、盘石(均属今乐清市)等处,十月二十一日,奉命拨于国柱部下的步兵340名,由右营把总应文秀(把总相当于连长)前去增援,不料十一月初七日盘石被郑成功部攻克,于国柱部下派去增援的步兵除了逃回没有受伤的250名外,还有伤残士兵15名,经查战斗中阵亡和逃散者有70名,也就是说总计有335人知道下落,把总应文秀等5人下落不明,这5人的缺额不能长久地悬而未解,因此报请开除他们的军籍。
" ~$ S' e- }6 B9 P: s7 ] 从上述记载看,于国柱部下在同郑成功部下交战时,是打了败仗的,但损失并不算惨重。那么,于国柱提到的中军守备欧阳功、柏成功具体是什么职务呢?
* N# U+ M! e' Y4 N. S守备在清代是正五品军职,一般是为参将、副将管理营务的,管理的部队一般多为将领的直属部队。也就是说,欧阳功、柏成功二人,都是于国柱的心腹部下,他们所带的兵,是于国柱的嫡系部队。
: I: d# Q' w0 g. y' z 欧阳功当过千总(相当于营长),曾在仙居山与南明军队交战,而且战功还不小。据顺治十三年五月初五浙江巡抚秦世祯的奏报里记载,欧阳功和都司王彦奉命进入仙居山与南明军队作战,遇到南明军队1000余人,两人分头率兵抗敌,砍死明军士兵300多人,活捉南明军队军官王国加和士兵总计23名。这在当时算是不小的“战果”了。欧阳功的其他事迹不详,后来没有成为将军。
1 P" j0 `- z" O9 y4 H& T柏成功和于国柱的渊源很深。柏成功和于国柱不仅是老乡,还是私交甚笃的“哥们”。柏成功很可能是于国柱“要”到自己麾下任职的,如果没有于国柱的提携,柏成功很可能不会做到五品守备的职位。4 _, @2 Z/ h& M
柏成功是将门之后,是宁远卫(兴城市)著名的柏氏家族的成员。和于国柱一样,柏成功祖籍江南,祖先于明洪武四年调拨辽东担任军职。今天位于兴城市白塔乡的柏家坟屯,就是因有柏氏家族墓地而得名。曾任宁远参将、镇国将军的柏世爵,曾任宁远卫指挥使的柏永清,以及清朝初年的平凉提督柏永馥都是宁远(兴城)柏氏家族的成员。柏成功的弟弟柏成栋后来在康熙年间担任江西九江道,其子也就是柏成功的侄子柏之著后来担任河南罗山县知县。! u$ B, S+ S+ Y; B$ T. O% @
和于国柱一样,柏成功也是守卫过临海古城的兴城籍历史人物。有关柏成功的文献记载很少,他曾协助浙江水师与郑成功的军队作战,而当时与郑成功作战的清军副将常进功也恰好是宁远卫(兴城)人,是个降清将领,后来出任浙江水师提督。可以想见,在清朝与南明政权交战的风云际会中,于国柱、常进功、柏成功在各自的舞台上履行着各自的职责,他们的事迹已经融入了历史。
0 O Z' ?9 Z9 ~0 S5 W( v3 ~# s* }1 X 于国柱身为武状元驻守临海古城,为临海古城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尽管他后来在仕途上没能有更大作为,但作为连结兴城、临海的重要历史名人,于国柱的名字值得两地铭记。民国年间撰修的《奉天通志》中,收录了于国柱的简介。 笔者曾撰文《葫芦岛出过一个武状元》发表在2007年8月17日的《葫芦岛晚报》上。2009年出版的《辽西大地多名人》一书中,也收录了笔者撰写的《武状元于国柱》一文。由于史料缺乏,对于国柱的了解还有待深入,倘若将来能在家谱、民间笔记、地方其他文献中发现记载于国柱事迹的新史料,当是我们兴城历史文化研究者的莫大欣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