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幼军:2008年的工作重点努力开创文化新局面

4
回复
229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4 21: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幼军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
9 L2 P! c1 |& Q# v
. h8 R, P) \. W
  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 据文化部官方网站2008年2月25日消息,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于幼军指出,2008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
4 F, }8 f) _0 I* z3 z" Q% |, D
9 X8 B& S, i3 z% n8 ~  以下为于幼军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 c$ x9 i7 C6 r& j2 l5 c
9 D! ~1 L" j6 A* @3 ~# f  |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 u; X% _) v0 P8 u; z4 \3 x; u
. e. c8 V+ n0 G  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针和纲领。
各级文化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首先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文化工作者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工作。联系文化部门、单位的实际,要深入学习、深刻理解以下重要思想观点,用以指导文化工作实践。
7 X3 f4 j4 v! Q' t5 J+ i  一是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思想,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大局中正确把握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自觉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目标,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0 i( [0 {1 d$ b, v
; t6 s! j6 t: W% w
  二是深刻理解党中央提出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要思想,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新变化,把握人民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努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生活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5 S% t0 o& j8 \, \" d4 Z% A6 r% d1 L, y: m
  三是深刻理解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思想,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在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g1 N2 q  ^6 R# |
9 ~! h/ C6 v& m. g& e0 L
  四是深刻理解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思想,自觉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在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中自觉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注重人文关怀,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境界,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a0 A6 _  u9 Y4 ?# h4 t) H
. m& W4 P$ ~  v- t% @, c; F
  五是深刻理解党中央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8 w6 i! z, |3 R
5 J2 d2 @7 r& K
  六是深刻理解党中央提出的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思想,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 i+ A$ Y9 P5 \$ I0 z* v& [& K9 h3 l& a0 r6 w( w1 P9 {
  七是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这一总体要求,自觉把文化工作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使文化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与党的主张相一致,与人民的意愿相符合,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 k9 |1 W5 v8 w, L% G3 O( Q

5 m5 a& b. v5 D- C  X  八是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关于文化建设的新理念,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工作,创新文化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9 ~' A, t) @' w

7 g3 @& z- o0 B* |  `0 y  以上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观点,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六大以来领导文化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律,指明了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前进方向、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思想和方针原则。$ v3 u3 S0 A0 R+ E4 x9 L( e

$ b1 V6 P. _9 o4 X5 g0 B! t  在具体文化工作实践中,要全面正确地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q9 P( P- r/ u6 Z
+ O7 {$ R! T- I. E0 y* H
  (一)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是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o" k- Y8 o5 `

1 b; {* O' k) [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在文化创造和传承中的主体作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文艺创作和文化工作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要充分发挥文化塑造人、提升人的素质、培育国民精神的重要功能。8 q# R! u* {, _" u

) `6 q$ B" y2 t. m  (三)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 J7 T0 a1 ]& \8 C$ |: G1 {4 C

$ W" n$ O4 _) C5 j& S  (四)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7 w% Q: V( Z; Z$ r
8 H' z8 r, v( H; \2 E; I6 g" }1 S  (五)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途径。要明确改革的目的在于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文化单位的生机活力,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句话,是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9 n; Z5 B# c% `' z0 ^8 `' M* |* U1 O7 ]7 F5 t1 V3 }
  (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一要统筹区域文化发展,二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三要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四要统筹兼顾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五要统筹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
% O$ R" V5 Y- X& R& E
1 c; o! l3 P3 L+ J  二2007年的文化工作6 @& g* `' L2 B0 r6 m
* I* v0 L2 y$ @9 s5 h+ ^$ ~) `7 n9 f
  (一)党委政府和全社会更加关注支持文化建设,文化工作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略)% X1 c/ {5 |# k: K" I  w
! j6 F  ^# f5 F! M; G8 W
  (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城乡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继续实施,涌现一批舞台艺术精品。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湖北成功举办。昆曲抢救保护扶持工程取得良好进展,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扶持规划开始实施,经典京剧唱段进入中小学生艺术教育课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106个选题进入创作阶段。3 f$ k! E* i. E6 `! C1 ^  X" x+ v# A5 t
, e$ n" ]0 o& Q5 o1 X& B
  (三)文化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公益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一批国家级和地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在全国534个乡镇开始试点。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取得新进展。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了新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资源普查、名录体系、传承人保护、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面有了新进展。艺术科研教育工作有了新发展。7 k" ]7 \5 ]. r! Z% L% t

. C& x; J! [$ C# n3 p) `6 |0 `  (四)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增长。坚持管理与建设并重,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加快建设、努力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逐步形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集约化、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4 P7 P+ ?6 I: v* D8 u- N) |% h3 Q) [  ~: e/ v
  (五)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活跃,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亲和力进一步增强。配合国家外交大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等重大国事活动,组织实施了“中国年”“中国文化节”、专项演出展览等系列文化活动,彰显了文化外交的积极作用。积极主办和参与国际多边文化活动,主动参与国际文化规则的谈判和制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会议上充分表达我国的主张。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更加深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13: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文化部长被追问于幼军近况 称其仍是党组书记

3 月17日的全体会议,27个部委的“当家人”新鲜出炉,但这些或连任或新晋的部长们,在红地毯上面对等候采访的媒体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低调。新任文化部部长蔡武因为国新办主任的身份,不太好拒绝熟悉他的中外媒体,放慢脚步接受采访,并被问到了于幼军近况如何。) ^( i& a* B" X- f5 i
2 a( z( u3 K: b% q
  全体会议前,就有不少媒体追问部长,“您将到哪个部任职?”话题过于敏感,部长们一听就摆摆手“逃”过了。李金华(时任审计署署长)走过时,记者们换了问法:“您退了之后,有什么计划?”李金华一听赶紧“强调”:“我现在还是审计长!”
2 b% e: q( Q' u( t% {( N7 K3 k% G. G4 }3 Y" X, ?: h! t* Z+ X- _
  进去不说,出来的新部长总该讲讲话。但让记者们失望的是,部长们集体低调,一律挥挥手就过去了。新任文化部部长蔡武还有一个身份———国新办主任,平时跟媒体打交道很多,以坦率、务实的作风赢得境外媒体好评。所以他不太好意思拒绝熟悉他的中外媒体,是唯一放慢脚步接受采访的部长。记者向他提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内部的领导班子会不会调整?”“于书记(于幼军)现在怎么样?”
6 p& \  K5 |/ I; c2 H2 S& K( N) _  X9 t- k8 t
  蔡武只能反复强调,我还没有进文化部的大门,对文化工作还是一个门外汉,需要进一步熟悉情况,加强学习,尽快进入角色。在被问到“于幼军的近况”时,他说,现在还是我们文化部的党组书记、副部长。
/ |0 f3 V8 P7 r
: S; d9 p& {8 v. Q2 a4 |  “您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新职位?”部长也很坦诚:“我前几天从网上看到有猜测,今天下午得到了证实。”现场一片笑声。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2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8 i  \# E9 ?, \8 L
                3月19日下午,文化部召开领导干部大会。
9 a8 J8 m3 U; {8 v/ n
0 U( [5 w7 Z# \! Y/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3月19日下午,文化部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文化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的决定。他说,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孙家正同志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蔡武同志任文化部部长。此前,中央决定蔡武同志任文化部党组副书记。于幼军同志继续担任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d* E2 ?, Y% {% g

& @" Y* s* E3 W1 y0 ?: `: ~# [5 h/ X/ a  \  |
会议由于幼军同志主持,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新任文化部部长、党组副书记蔡武,党组书记、副部长于幼军先后在会上讲话。 8 V9 f' S0 |1 m; a5 g& N
( g; m' Q' m, f+ H, J; f

( {0 U3 N' S9 Q出席会议的还有文化部党组成员、近年来从文化部领导班子退下来的老同志、文化部机关司局级干部、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百余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21: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幼军简历 3 F6 f  j/ Q/ Q' U! p8 A
6 K8 e1 w  {+ d  W/ e& Y- K

0 O+ A5 o, d' ~5 T/ [1953年1月出生,江苏省丰县人,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1986年8月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86年11月任广州市东山区委书记;1990年3月任广州市天河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1992年11月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1994年8月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0年6月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2003年6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2005年7月任山西省副省长、山西省代理省长;2006年1月任山西省省长;2007年9月6日被国务院正式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21: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类于幼军 1 R6 g6 n4 X# m3 ?0 R

$ _$ b, M# X2 `  L1 i. h  ~( k3 {                ; M4 w& @4 u# K! I9 g
' r  [( Z  q0 Z
在中国政坛,地方大员能经常就敏感问题接受媒体访问,向公众吐露心声的,少之又少。而于幼军的一些做法常常显得颇为另类。新闻界人士均认为他思想开放,较少打官腔,是颇受欢迎的宣传官员。有记者表示,在她采访过的很多高级官员中,于幼军的历史感和责任感都是比较少见的。
) L) {. Q& L) H9 t& B- j1 }1、顶住压力锐意改革 ' G( c; g% Z+ L) A( U9 I
( S/ e, \6 U: K- I0 T
提出“不仅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开放、引进,而且在精神文化方面也要开放、引进。”
/ e0 w% Z- a# A6 c* C+ F
9 Y6 I# u- O1 _; O) e( h  t" r于幼军祖籍江苏丰县,从小在广州长大,父母均为南下干部。 , J; B+ }1 J" C, e7 u

' G3 F1 J, ?- @0 b5 K$ k  r上世纪80年代,广东省委宣传系统一度有“四大才子”之说,分别是于幼军、朱小丹(现任广州市委书记)、曹淳亮(现任广东省文化厅长)和黎元江(原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广州日报社社长,2004年因受贿罪获刑12年)。
; x4 U- ]( P9 n- x/ o
! M( o% u# i9 ^! v“四大才子”中,于幼军学历最低,仕途却最为顺利。于幼军1971年毕业于广州市第109中学,后留校任教。1981年调入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任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先后主持了“对外开放后广州青年的思想现状及其积极变化”等一系列选题。
  f0 [! X* `" G% U8 G& L
  Z  x: o' Z" S* `1985年到1986年间,于幼军、黎元江利用业余时间合作撰写了章回体政论小说《社会主义四百年》,这本普及政治读物糅合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特色,用演义的方法讲述社会主义运动史。
: B" z* {+ J2 h1 r; [& P" h4 L: S
此书出版后,吸引了包括时任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在内的很多人的注意。此书获得了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也为作者赢得了“才子”声誉。很快,广州市委决定委托社科所研究起草全市文化发展战略。同期,于幼军升任广州社科所副所长。 ; i  S  E- B/ ]- E& f4 }' |& }

+ i3 v1 a5 W/ [据于幼军本人撰文回忆,当年广东在国内率先实行对外开放,经济蓬勃发展,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特别是港台文化的冲击,不少人视为洪水猛兽,一些内地城市甚至打出了“抵制来自广州的精神污染”的大幅标语。据此,他曾提出“不仅经济建设要开放,而且文化建设也要对外开放;不仅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开放、引进,而且在精神文化方面也要开放、引进”。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这一主张在广东省内外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于幼军也为此面临不小的政治压力。 " v5 R5 w! s# o# }* p) }% C' N
$ q: _8 i8 P, n# N% Z/ F
给予于幼军关键支持的,是当时已经离休的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在任仲夷2005年11月去世之后,于氏在《炎黄春秋》2006年12期发表专文《任仲夷——我的忘年之交良师益友》,纪念任仲夷逝世一周年,文中详细回忆了当年的有关细节。
$ `7 a: z  o* d2 B) a9 i5 n! S! c
6 ]2 j3 h  r& [/ j. j1 {0 I! v1986年,于幼军主持完成的广州市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获得广州市委常委会通过,成为指导该市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年,于幼军出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个月后又转任广州市东山区委书记。33岁的于幼军正式步入仕途。
& t' R+ v: A* e6 }4 Q: o( S- p
3 I- H$ x8 B+ R5 Z2、不打官腔作风“另类”
7 e' [2 q) Y" s% Y: N* \2 Z1 |+ o$ X# K9 o! e% K* T
作为市长与普通网民就城市未来进行公开交流,在全国属于首例。 , @1 m0 S# H1 i* R; t
% v4 g& O) X7 A
1993年,于幼军升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次年当选广东省委常委。不少与其有过接触的广东新闻界人士均认为他思想开放,较少打官腔,是颇受欢迎的宣传官员。在于幼军任上,广东报业改革一直领军全国,先后有多个集团以及一批媒体新锐涌现。 - ~0 P& r/ h, A7 t" Y) }

9 [1 o5 H: c4 c8 i& x% u2000年4月,于幼军离开主掌多年的宣传部门,调任深圳市长。在中国政坛,地方大员能经常就敏感问题接受媒体访问,向公众吐露心声的,少之又少。而于幼军的一些做法常常显得颇为另类。 3 T1 a/ i: E8 }( t2 ?( O4 W
. p; H4 ?) _- k
2002年11月,署名“我为伊狂”的深圳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帖子。其时,深圳原有的特区优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面临新的关口,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共鸣,很快从网上流传到网下,甚至出现了市政府开会也满座争说“你被谁抛弃”的现象。
7 |# _. j+ H0 n! X* |+ A! b! ]) x  {% ]$ B+ g$ K+ ~' F
2003年初,在媒体的努力下,于幼军力排众议,决定与文章作者面对面交流。1月19日,真实身份为一名证券研究人员的“我为伊狂”与深圳市长坐到了一起,一个城市的市长与普通网民就城市未来进行公开交流,这在全国还是首例。 ' Q( U" G& f# C

! p" d) ~, n& S' x2006年,刚刚履新山西省长的于幼军下决心关停全省4000多座非法小煤矿。面对重重压力,当年7月他在接受南方一家媒体专访时,公开袒露主政一年来的心路历程,重申关停非法煤窑的决心。
" J3 ?# i) t9 Q) E# r) ~* ?9 K( W, h- z
2007年6月,山西“黑砖窑”事件震惊全国,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于幼军再次接受南方一家媒体专访。一位资深时政记者表示,于幼军愿意和媒体交流,愿意说真话,这和他一贯以来的作风是分不开的。
# l- x8 z% |# |% [$ e8 z+ N- R- z: D. W- w$ H5 o
2006年1月,于幼军在山西人代会上以全票当选省长后,曾借用鲁迅的一句名言表明心迹:“站起来当伞,为民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 5 U% k! P/ E9 {. ?) I

9 M9 i$ i" j6 l+ x/ T“黑砖窑事件”爆发后,他也曾多次引用鲁迅关于国民劣根性的论述表明自己的看法。 * K/ c# l! g8 g; i. ?( o4 j

5 C* O. l# o6 a曾多次采访过政府高官的南方一家媒体记者表示,在她采访过的很多高级官员中,于幼军的历史感和责任感都是比较少见的。 * k! x. |* ]5 v/ ~% x7 ^% O

# q9 ], M$ P4 G( Y/ ^9 o1 o, x3、善于在体制内创新
- ?) M+ j+ Q" l) y- W& u5 s: _
; G9 H, H) j+ h# s* K0 a于幼军重操文化管理“老本行”,对文化体制改革是个“利好”。 ' v4 s' K" t9 A0 h# z
7 _8 ?# G* x' M4 _& L1 d: S4 u
似乎是一种巧合,在于幼军迄今21年的从政生涯中,屡屡与“七”这个数字结下不解之缘。 8 B- C! F; D- X( }: `- e( F' ?

; K; n) u- C" i* A8 U1993年,于经过七年的区、市历练,被提拔为广东省委宣传部长,次年成为省委常委,进入副省级干部序列;七年之后的2000年4月,于由党转政,出任省委常委、深圳市市长。随后他一路北上,2003年调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2005年转任山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2007年8月30日上调进京,由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成为中央部委负责人,这一过程同样历时七年。
- F$ x8 x# {, j4 ~2 m# W, d
. Z4 `7 E0 c0 x+ m* c9 V1 k于幼军出任文化部党组书记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士认为,于幼军多年在改革开放前沿主持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对文化管理有着长久而成熟的思考,对于亟待破题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
9 m0 Q2 J% f  S6 v0 v
$ c# }" T* N' X- d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当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公布,不少人乐观地认为,继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文化体制改革也有望在“十一五”期间顺利破题。 ) s/ i8 J% S0 L" c1 X4 A- d
7 S. D# b% Y5 [5 Q; [0 r/ L: u
虽然国家明确了文化的产业化方向,却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在中国,由于文化事业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自前述两个重要文化纲领出台至今一年来,文化领域的改革进程比各界期待的更加缓慢。 2 H# }, w# f+ Y: B% N8 q7 k

, U+ _/ I* q6 b* p; ^; @1 f2007年2月,中国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发布《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根据国际统计分析,如果达到人均GDP1600美元的发展水平,恩格尔系数应为33%,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实际需求总量应为20100亿元。2005年我国人均GDP就超过了1600美元,只有4150亿元左右的文化消费支出,距离同样发展水平国家平均值的差距至少在15000亿元以上。换句话说,我国居民的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到1/4。”
. ]7 ^% g4 y, _# X0 _# _
4 }6 o& o' e; @  i+ G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国民有四分之三的潜在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其主要原因是体制性原因。要真正释放文化产业的生产力,突破意识形态的樊篱是当务之急。   ~: `; L: r6 Q: w5 g4 Z

# n8 m) Z/ t: D" O% }0 {7 o+ L上世纪90年代,广东传媒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各报纷纷创办子报子刊。同时,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如《英雄无悔》、《和平年代》,一批符合宣传需要的“新颂歌”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也风靡全国。业内普遍认为,“广东文化现象”的出现既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大气候有关,也和当时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和省委宣传部长于幼军的“思想开放”、“作风开明”密不可分。 9 r# B! t, z* }/ ?$ @

3 W7 Q+ a3 d* Z1993年至1995年主持全省意识形态工作期间,于幼军曾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攻读在职博士生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论》。1999年12月,这篇论文经过修改增补后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 P6 @+ X, S6 F  [# A: Q6 `7 S0 w( w# U
这篇论文被普遍认为触及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边界,显示了作者善于在体制内寻求理论依据进行创新的勇气和灵活务实的一面。作者一方面认为,“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文化,无疑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文化为发展方向和理想目标。”但同时,也不能回避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说得通行不通、行得通说不通”的现象,提出“不宜把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作为现阶段可以普遍实行的原则和要求,向全社会成员提出,并据以要求和约束人们的行动。因为这一阶段尚未具备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在全社会实行的条件。”
& |" B& R  e. d% d* ?* V) x( v4 j
2 x+ h- P9 e) d0 w  t8 ?如今,即将主持全国文化工作的于幼军,其想象力和执政的勇气,会给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带来新的动力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