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26 08: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小文: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乱收费问题
国家发改委曾发布消息,教育乱收费6年中有5年位居价格举报之冠,1年“屈居”第二,算得上名副其实的顽疾。针对社会反应强烈的教育乱收费(不符合官方规定的收费)问题,有关部门承认,过去3年教育部门总共乱收费17亿元人民币,而60%的乱收费都是由政府行为引发的。另据官方统计,中国10年教育乱收费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中国有50多万所中小学校,两亿多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学校多少都存在不规范收费现象。各地重点中小学对那些择校学生收取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人民币的择校费或赞助费更是公开的秘密。, s, e3 O2 [/ i. e+ l8 a' L
/ K6 ~0 }/ D" C/ {, L5 `
又据报道,从1994年到2004年,中国大学学费猛涨约20倍,而同期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贫困家庭的父母为供养子女上大学而被迫自杀或劳累致死的消息也时有所闻。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中国优秀特困生调查报告》说,以每年8000元人民币为标准,一个大学本科生4年的花费,相当于一个中国农民将近11年的年平均收入。% x7 b( l# ^: w6 t
5 Z* Q R3 ?9 v3 n
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各地和有关部门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共查出教育违规收费16.9亿元,清退10.4亿元;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1.7万件,有6800多人受到责任追究。2002年全国共有55万所中小学,其中至少2%为省市级重点学校,最保守的估计,每所重点中、小学年收择校费分别为500万元和200万元,光择校费一项,全国一年就超过270亿元,这当中大部分属于乱收费。教育部门公布的案例显示,乱收费的项目可谓五花八门:捐款、补课费、赞助费、复习费、集资费、搭车收取农业费、危房改造费等。在这些乱收费中,又以择校费最为严重。一些城市热门中小学择校费或赞助费数额之高令人瞠目结舌,北京一所著名小学的择校费2007年已涨到7万元人民币。一些基层政府则通过中小学校征收敬老院费、集资费、超计划生育罚款等五花八门的费用。还有一些学校强行推销保险、食品、文具等。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曾根据乱收费产生的原因和用途,将教育乱收费分为“生存型”、“发展型”、“趋利型”、“转嫁型”四种类型。(“生存型”乱收费主要发生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和城市的薄弱学校,这些学校不收费就难以生存;“发展型”乱收费是指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受到经费等方面的制约,采取了不正当的方法收取学生的费用;“趋利型”乱收费是在教育的公益性和市场的功利性发生冲突时,有些校长或地方行政领导默许学校不规范收费以解决工资补贴;“转嫁型”乱收费是基层政府通过学校乱收费,政府部门向学校乱摊派。)客观形象地概括和反映了教育乱收费的现状。( ?* L* u$ a( k
0 x* g9 H: |9 H
一方面教育部称,教育乱收费得到了有效遏制,学校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群众对教育行风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教育乱收费仍居各类举报首位”,折射出教育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动大手术,任何治理整顿都起不了根本作用。+ }) J- ]/ ~2 V8 [3 b
# S$ W/ ~& B" X5 w" ]乱收费现状难以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主渠道投入存在问题。据统计,中国教育投入占GDP比例20世纪80年代相对较高,后来一直在2.3%—2.7%之间徘徊,远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平等。
( J8 k% G& h/ j% q' w/ m) V7 R. b5 T# i6 H$ ~. j1 y
多年来,党和政府、社会各界要求坚决治理这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加大了治理工作力度。一是建立了工作机制。二是重视了制度建设,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了一大批违规违纪收费案件。四是落实各项政策,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教育乱收费提供了保证,奠定了基础。但是教育乱收费问题依然存在。6 m* O1 I" e7 P$ q( w, r
& ]" q# Y* r4 [" `% X, U为切实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出发,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实现教育公平,建议: u m6 C& X9 Q, m8 K
+ `8 h# ~( x4 e0 ?5 {0 @; ` R
一、继续加大教育乱收费的查处力度,严明法纪,是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关键。目前,面对家长和学生的举报,新闻媒体曝光,有关职能部门在清查学校乱收费事实后,或为了保护学校领导,或从维护学校名声考虑,或碍于情面,仅仅责令向学生退还乱收费,而没有给负有主要责任的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纪律处分,使一些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不收白不收,收了也白收。学生要举报,清退就没事,使一些学校领导乱收费的胆子越来越大。因此,治理教育乱收费,要严明法纪,加大查处力度,决不姑息迁就,不了了之。对明知故犯,顶风违纪者,纪检、监察部门要给与党纪、政纪处分,教育、财政、物价等部门要查清乱收费项目、金额和使用情况,对巧立名目、胡支乱花的,以违反财经纪律论处,涉嫌违法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那些故意包庇的,罢官免职;对那些顶风作案的直接责任人,一经发现就吊销他的教师资格证,清理出队伍。坚决做到不管涉及到谁,绝不心慈手软。这样,使教育乱收费者付出巨大的代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乱收费的后果。" _0 l# m3 p! s( d# Q* P1 ?
5 W8 V' ?/ g5 C二、上下联动是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保证。近几年,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些地方的职能部门对家长学生的举报不是深入学校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查处,让家长学生得到满意的结果,而是让家长学生拿出学校乱收费的证据,表现出明显的地方“保护”色彩,令学生家长失望。因此对家长学生的举报,上级部门要求当地职能部门限时查清情况,回复处理结果,并督促检查。这对于消除地方“保护”色彩,让当地职能部门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实现上下联动,及时查处学校乱收费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 @4 v# I0 R* |. H. T7 b) X$ j( E4 Y/ S4 [
三、提高学生、家长的法制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自觉抵制、积极举报的良好氛围,消除教育乱收费的社会温床。面对名目繁多的教育乱收费,相当部分的学生和家长往往碍于师生情面,虽然怨气很大,却持默许态度,不予举报;家长担心举报被学校知道后,老师给自己的孩子“穿小鞋”,孩子在学校举步维艰,也只好忍气吞声,交钱了事。加之学校乱收费无任何票据,实际是学校的“小金库”、“账外账”,逃避了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这成为学校无视收费政策,明目张胆地进行乱收费的重要原因。学生到物价局告学校乱收费,使学校乱收费的项目、金额清清楚楚地被职能部门了解,既使职能部门能迅速查出学校的“小金库”、“账外账”,又使学校乱收费时有所顾虑,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学生法制意识的提高。这对治理教育乱收费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k3 \6 [# T4 c& B: x' Y7 Y
C! a' z0 V% T4 l, `- q四、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素质,重塑“人类灵魂工程师”光辉形象。教育乱收费是社会上的浮躁之气、发财时尚浸染教育领域所滋生的“痼疾”。于是乎,那些本应为人师表的人,干起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勾当。这与“人民教师”的形象背道而驰,与“为人师表”、“师风师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概念更是相去甚远。这样置国家教育法规、教育政策于不顾的人从事“树人”的职业,会给我们国家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不仅破坏教育公平,增加学生负担,更重要的是,它还污染社会,污染少年儿童的心灵。为此,重塑“师风师德”,树立榜样和楷模,在全社会张扬正气,十分必要。5 M1 o( k f* k$ h
: [6 p; E$ ]) c9 R0 d
要真正刹住教育乱收费的歪风,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同时,尽最大可能缩短平衡教育资源的过程,给乱收费来个釜底抽薪。不如此,教育乱收费只能越收越乱;不如此,教育乱收费就将成为价格举报上“永远的冠军”。切记,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继续把治理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工作责任制,真正把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做好。 ~; O: Z1 m) r3 t- V! F. |1 g
0 p6 v$ p6 ~8 D, a& q. r, T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民建陕西省副主委、西安市主委,西安市政协副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