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参加北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于姓人员介绍

2
回复
206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6 06: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轮椅橄榄球:男运动员:于忠涛(辽宁)0 V/ f2 A+ e4 V% t  i0 z' L
                       护 工:于志伟(辽宁) : f6 H: B5 h$ m, K! T1 y
   于忠涛是唯一一名辽宁籍轮椅橄榄球队员。 2005年,他开车为了躲避行人,造成车祸。“等我一醒来,就感觉身上没有一点儿知觉。 ”于忠涛回忆说,“我当时才23岁,死的心都有,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我也不想去,我爸妈看见我的样子非常伤心,我知道他们总是背着我哭。 ”
. j; E1 B* f- C  l+ J) k1 ?7 S    那时候,现在的国家轮椅橄榄球队主教练文燕到医院选队员,一眼看中了于忠涛,从那以后他的父亲辞掉工作成了队里的陪护。昨日记者看到他的父亲时,他正握着于忠涛手说:“我以儿子为荣,虽然你身体瘫痪了,但你还有我,我就是你的双手和双脚。 ”
2 R; z6 B  q4 f; D解说:这是一对父子,运动员于忠涛的父亲于志伟在队里做护工同时还兼做修理工作,每天的运动场上他都忙着为队员们拆换和修理轮胎,运动员们受的苦他都看在眼里。4 H# R' k# h# q* o+ I
  敬一丹:这些孩子们出去比赛,在家训练,您都跟着?! V9 F& u9 s4 p7 t0 g
  于志伟(护工):咱一直跟着呢。
, p# w" `9 w, S5 Q# X: b+ K  敬一丹:可能不了解的人,觉得他们训练挺苦的。
+ k( R2 f, ^# n. M1 {( @0 g  于志伟:确实苦,确实很苦。咱正常人看着他们,确实常人受不了,健全人受不了。0 W8 n: r* m3 ^: f* I+ H
  敬一丹:我们跟一天两天的,可能还看不大出来。
* v' k& Y( Z* L$ q& e9 p  于志伟:对。7 i& L/ [6 C; P7 i
  敬一丹:你看他们就是最苦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临比赛的时候呢?还是刚开始训练的时候?, g" b. s& @$ P
  于志伟:刚刚训练的时候。现在基本能接受了。
$ j- V) _& p! w- e( A# {* K/ X5 G9 J  敬一丹:刚训练的时候怎么苦呢?! D$ }; x6 [* |0 j" F( j# W
  于志伟:什么不会,什么不懂。刚从病床上拽下来,他们就打球,根本不行。3 m  F- o+ o0 _( t
  敬一丹:那个时候就是,不光是您儿子,就是大家他的队友们全都是。
: n7 ]! y6 {: X0 F% ]  于志伟:全那样。
* |( ]9 \: ?+ e; f0 A  b  敬一丹:刚从病床上到了训练场上,那个时候他们什么样?2 s" k1 {8 ^0 t
  于志伟:上轮椅都迷糊,不行,教练推着,教练扶着。坐着轮椅,坐都坐不住,轮椅上坐不住,打晃的。
  U" e# j. ^% g7 |2 H/ m# n  敬一丹:最苦的时候,像您儿子还有其他小伙子,有没有苦得受不了?& Q  L+ n3 c2 u. u/ W
  于志伟(护工):不想练了,都有那种感觉。
: p1 U! ]: P# V! l# Z  敬一丹:有那时候吗?# ]/ D  n: D% M+ q
  于志伟:有那时候,自己本人都有那种感觉,不想练了。
3 r( _$ M0 A3 x5 S" A  敬一丹:您当时你儿子不想练,跟您说了吗?
" t: e  r, Z/ B* [7 m3 w# l4 l  于志伟:也说了。我说那怎么行,这是有助于你们康复。这个项目是为了他们康复所建立的。0 z( C$ T+ e4 [
; o) W/ I5 n9 w+ M
帆船:领队:于华武(山东)
' a1 T/ s" p7 ?- O4 ]) T/ x
& `2 [" x: b; ?8 ^4 v3 f
残奥火炬手于华武:残疾运动员大管家
5 o  M" Q7 {4 E" g2 @+ P
) g7 D, c: S; |6 ]
   18年前,于华武进入青岛市残联宣传文体部工作,从此就和残疾人体育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担任过多支中国残疾人专项运动队的领队,他笑称自己就是“大管家”。从青岛走出的2004年雅典残奥会冠军吴春苗、到如今的中国残疾人帆船队、中国盲人足球队,无不倾注了他的汗水和努力。因为长年来致力于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2003年、2007先后被中残联评为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曾被山东省人事厅,青岛市政府授予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而在前不久又被当选为残奥会火炬手。
+ J4 r5 K0 s7 M7 u* u  O6 |) N, x! E" T$ U( d- ~
于华武(左一)和国家残帆队队员合影(照片本人提供)  T: M2 m) E3 V

3 l- v! x9 y$ j; C; |1 a2 h* A见证中国残疾人帆船队诞生1 e! C4 y4 I9 `) M* t
  很多人看到于华武的履历,都要问同一个问题,“领队到底都干些什么?”于华武都会笑着说:“说白了就是大管家!”运动员的生活安排、组织训练、外出比赛……“总之除了训练是教练的事儿,其他的都得归我管。”和记者还没聊几句,于华武就已经接了好几个电话,联系中国残帆队报名比赛的事情。& \" z! J. H. }6 {
  为了能参加北京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我国计划组建中国残疾人帆船队,于华武挑选了队员,并成为领队,“刚开始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到底什么样的运动员适合帆船运动?各种伤残级别的运动员该怎么搭配?”凭着多年培养残疾人运动员的经验,于华武挑选了60多名运动员进入集训名单,最后确定12个人进入奥运名单。
, f. A8 `6 U* Z# G  “训练了三年多,我们参加了不少国际比赛,虽然与国际强队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们在努力缩短与他们的差距。”虽然是作为领队,但是队员们从来不拿他当“头儿”看,他们都成了“哥们儿”,于华武和中国残帆队的队员李克更是十多年的朋友,多年奋斗的艰辛他们一同经历。

6 X, P5 [" }' E2 |0 v“伯乐”挑中奥运“千里马”) @6 w0 R8 k& H) |& m# a
  2004年雅典残奥会,在200米的跑道上,人们记住了青岛盲人姑娘吴春苗,她实现了山东省、青岛市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正是于华武发掘了这个潜力无限的小姑娘。2002年,在青岛市残疾人运动会上,只有17岁的吴春苗代表青岛盲校参赛,“当时看有个女孩在跑道上摔了一跤。”可就这一跤引起了于华武的注意,“她用最快的速度爬起来继续比赛。”而且他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个女孩的下巴被钉子鞋扎伤了,凭多年挑选运动员的经验,于华武确定这个既“咬牙”而且身体柔韧性极好的女孩是个运动员的好苗子。# k0 }: ?. M: Q9 x- z
  于华武当即把即墨女孩吴春苗带到了青岛队训练,她还找来专人照顾吴春苗的生活,第二年吴春苗就在省运会上拿了三项冠军,随后又代表山东队拿了全国冠军。2003年下半年,吴春苗被选入到了国家队。“吴春苗是个天赋极好的运动员,当然这些年她也付出了很多,很为她高兴。”于华武说。

8 }" j1 B5 V' {% F, A9 W. C) ~残疾人的健康态度令人感动
. k; w4 F' s* m  于华武现在还有一个角色,就是中国盲人足球队的领队,中国的盲人足球运动起步比较晚,2004年于华武受邀去英国观摩,回国后选拔了队员,参与组建了青岛市盲人足球队,可以说中国的盲人足球运动就是从青岛起步的,“一开始训练的难度是常人很难想象的。”于华武说,盲人踢的足球里面都要装一个铃铛,运动员可以根据声音判断球运动的方向,在比赛时队友之间都会不断发出声音,由此判断互相之间的位置,“一开始教练要扳着队员的脚挨个去找球,让他们感觉脚不同部位触球的感觉。”
+ W" B0 E) r+ D' U# Z  后来组建的国家队常年在青岛训练,于华武成为国家队的领队,“队员们太热爱这项运动了,他们是用心去踢球,成绩自然就出来了。”残疾人的比赛对抗,很多人是不忍心去看的,要完成这么多技术动作对他们来说太困难,可是于华武不这样认为,“他们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他们虽然是残疾人,但他们都是健康的,他们的人生很有激情,也很精彩。”
- D1 H0 S7 d8 P
希望五星红旗在家门口升起
& h8 A, u9 s3 j1 R
  因为多年来一直参与组织残疾人体育运动比赛,于华武被选为北京残奥会的火炬手,看到自己的运动员在家门口比赛,他抑制不住兴奋:“真是心潮澎湃啊!”2002年,韩国釜山远东南太平洋地区残运会,他带领中国自行车队拿到了冠军,“当时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真是兴奋,那种想流泪的冲动至今难忘。”18年来,他一直陪伴着残疾人运动员们奋斗着,中间有欢笑,也有泪水,他是中国残疾人运动不可缺少的一位见证人和亲历者,而今年的残奥会,他又将见证亲历一段新的历史,“如果能在家门口看到五星红旗升起,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 H& X: f( ]% T5 A% [8 q

9 e" t- A5 {* Y, b1 V( A[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8-9-6 06:33 A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06: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评:残奥会 掌声响起来

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运动员参赛的第13届残奥会将于6日开始在北京、青岛、香港三地举行。与被称为“视觉盛宴”的北京奥运会相比,北京残奥会上演的将是一场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精神盛会”。  残奥会既是体育赛事,但又超越了体育本身。残奥会不只是一场全世界残疾人的运动会,更是一个承载残疾人梦想的平台,一个展现残疾人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一个倡导“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理念的平台。与普通运动员相比,残疾人的奥运之路更显崎岖。几乎每一名残奥会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在不幸面前他们勇敢地选择了“站”起来,挑战命运,超越自我。
$ Y7 s9 I: d6 K  由于身体缺陷,残疾人运动员遇到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田径场上奔跑,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体有时会被假肢磨出血;在泳池里,可能会触壁撞得头破血流;在盲人足球赛场,很多运动员都曾有过与队友、对手甚至与门柱猛烈相撞的经历。什么是不屈,什么是抗争,他们用行动告诉了人们。他们用血与汗铺垫了成为运动员的梦想,诠释着他们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解。" y, o5 B% ~9 d2 Q/ }) e! i
  他们身体残疾了,但理想没有破灭,追求没有终止,展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依然执著。“身残志坚”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目不能视,依然可以踢球;没有双臂,依然可以游泳;一条腿,同样也可以跳得更远。他们是生活中的强者,同样可以奏响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 a" |; f; j9 g8 W: G  ^
  北京奥运会上,更多的是竞技;而在残奥会上,人们看到更多的将是关于生命的思考。在残奥会上,没有明星大腕,只有与命运抗争的勇士;没有期待中的天才,却上演着数不清的感人故事;你也许看不到挑战人体极限的“巅峰对决”,但你却能从中收获一份回味悠久的感动。
, ?4 H: K! o- v8 c* V# G  “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告诉自己要忍耐。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你的爱将与我同在。”就像这首歌,在残奥会即将到来之时,让我们用热烈响亮的掌声,鼓励关注的目光,去照亮残疾人运动员寻梦的征程。
发表于 2008-9-20 14: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条战线都有我们于姓的风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