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8 19: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发现一块墓碑证明井陉县于家村于氏村民为于谦后裔
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的于姓村民是否是于谦后裔,史学家对此一直存有异议。近日,在该县天长镇维修一座石桥时发现的一块350年前的墓碑,明确表明,于家村于姓确为于谦后裔。
昨天,记者在井陉县于家村村委会院内看到了这块已经断成两块的石碑。此碑宽约半米,长约1.5米,上面刻着304个楷书铭文。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于秀书介绍。这块墓碑发现于古镇天长镇大石桥的维修工程。大石桥坐落于天长镇前的绵河上,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长60多米,宽6米多。为我市现存古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2006年对该桥维修时,对两侧石栏板及望柱拆下替换,发现了这块“于氏坟茔碑”。
此碑立于清顺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经过仔细辨认,碑文上有“按家谱于氏乃肃愍于谦之后也。天顺末(1462—1464)有祖讳班乃徙至井陉。”等字样,详细记载了于谦的子孙迁来井陉后的生活及演变。
撰碑文的作者姓名难辩,依碑文分析当为明万历年间举人。碑文称“于氏乃肃愍于谦之后”。“肃愍“乃明孝宗弘治年间追谥于谦之号,在史书上有记载。这与井陉南峪村于氏家谱、墓碑的记载及于家村等于氏后代的口传完全吻合。
据于家村于氏家谱、于氏墓碑及本地口传历史称,于谦蒙难后,其子隐居于井陉县南峪村,1486年,其长孙于有道携三弟于南道迁居於白庙山下建址(现于家村),后于南道又迁至河南省浚县于村,次孙于东道仍留居南峪村。现南峪村于氏家族保留的祖谱,称其始祖为“少保于钱”。南峪村原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于氏祖茔,墓地上竖有皇封字样的“少保于谦”墓碑,1956年修建石阳(石家庄至阳泉)铁路时,路从于氏祖坟穿过,墓地被迁至南峪村后的山坳里。“少保于谦”的墓碑“文革”中被作为“四旧”被毁坏,至今下落不明。但因史书上未有这段历史的记载,“少保于谦”的墓碑又未找到,于氏祖谱上的于钱的“钱”字与史书上于谦的“谦”又相左,所以,关于于家村于姓家族是否是于谦后裔的问题长期存有争论。于氏坟茔碑的发现,揭开了于家村是于谦后裔聚居地这个问题中的疑点,为进一步研究于谦及后裔,弘扬于谦精神有着重大的历史参考价值。
于秀书告诉记者,目前,于家村正在对于氏宗祠进行整修,待修好后,将把这块石碑安放在于氏宗祠内永久保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