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汉代廷尉于定国不叫淳于定国

0
回复
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有一读者给本平台留言,谓汉于定国姓淳于,真名叫淳于定国,言之凿凿,又谓在某某博物馆看到过“淳于定国”印等等。
随即,笔者就查阅了相关资料,确实有一枚鸟虫篆印章“淳于定国”印的介绍,根据很少的资料介绍此印也属于汉代,但找不到任何考证记录。
640.jpg
那个时候于姓是于姓,淳于氏是淳于氏,二者还没有任何关联关系,如果此印属实,那极有可能当时也存在一位名叫淳于定国的官员。
结合姓氏源流与历史人物进行澄清,这里有必要再次声明一下:于定国就是于定国,不是淳于定国。
一、姓氏源流差异
1、于定国所属支系
于定国出自周武王之子邘叔的封地邘国(今河南沁阳),其后裔以国为氏,后部分去“邑”旁改姓于,形成姬出于氏。这一支系以于公(于定国之父)为代表,以司法公正闻名,如“东海孝妇”案。
2、淳于改姓为于的背景
淳于氏源自姜姓齐国大夫淳于髡,唐代因避宪宗李纯名讳(“淳”与“纯”同音),复姓淳于改为单姓于,形成改姓于氏。此支系与于定国无直接关联,且改姓时间(唐代)远晚于于定国生活的西汉。
640 (1).jpg
二、人物身份辨析
1、于定国简介
西汉司法名臣:字曼倩,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汉宣帝时官至丞相,封西平侯。以任廷尉十八年、执法审慎著称,民间誉其“民自以不冤”。
家族背景:父于公为县狱史,以断案公正闻名,民间为其立“于公祠”;子于永官至御史大夫。
640 (2).jpg
2、淳于定国
姓氏混淆:唐代淳于氏改姓为于后,部分后人可能以“淳于”为名,但史料中未见有淳于定国为汉代廷尉并受封西平侯相关记载。
历史上可能存在“淳于定国”或其他“定国”之名者,但无证据表明与于定国有渊源。
三、混淆原因推测
1、姓氏简化与误传
部分地方志或民间口述可能将复姓“淳于”简化为“于”,导致“淳于定国”误植于于氏谱系。或者淳于氏家谱中在同时代有名“定国”的记载。
2、文化记忆交叉
于氏家族因于公、于定国等司法人物广为人知,而淳于氏改姓事件易使后人联想二者关联,尤其在非专业文献中可能出现讹传。
四、史料佐证
1、《汉书》明确记载
《汉书·于定国传》仅提及其父于公及子于永,未涉及淳于氏,且于定国家族世系清晰,与齐国淳于氏无交集。
2、唐代姓氏改革记录
《元和姓纂》等文献明确记载淳于氏避讳改姓为于,但未提及与河南于氏融合,二者属不同源流。
五、结论
640 (3).jpg
于定国与淳于定国并非同一人,二者分属不同姓氏源流:
于定国:西汉司法名臣,姬出于氏后裔,以公正执法留名青史;淳于定国与于定国无血缘关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