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西周《散氏盘》铭文及“于”字运用简析
3 ^: s: b( l( g. ?; m众所周知,周朝是周武王姬发建立的王朝(前1046年一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西周《散氏盘》铭文,是西周晚期《散氏盘》上的文字拓片。(见下图)# s! s( H2 @8 Q; ~1 K
《散氏盘》为西周晚期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国王,约公元前857年即位至公元前820年,在位37年)时的青铜器,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奠纹,间以兽首三,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的是矢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散国位于陕西宝鸡凤翔一带,西北方与矢国为邻。青铜器断代上一般将散氏盘定为周厉王时期器物。这是一件在整个商周金文中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奇品。在一个整体上近于正方形的空间中,再分割出更小的正方形空间。字形特征与其他铭文的纵长空间不同。纵长的字形总是偏于隽秀,而《散氏盘》的字形特点是宽博古拙的风格。因而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是金文代表作之一。; z* [, V% r6 D9 O/ c) m9 ^' Z
《散氏盘》铭文全篇357字中,其中有于字16个。《散氏盘》在运用16个“于”字时,主要作介词用在“登于、奉于、至于”等处,并未作为“于姓”使用。(见下图)
8 {( Q& W* T1 y. }+ R; P3 X于(拼音:yu),作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早期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字义关系不明。“于”作介词,古代通“於”。现代的“于”多用来介绍动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表示在、从、到、对、给、向义。“于”用在被动句中,引出主动者,用在形容词后,引出比较的对象。另外“于”还可作动词后缀“于”和“於”多数情况相通,现代白话文“於”并入“于”,需要注意的是,“于”和“於”不属于简繁字的关系,《简化字总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於(yu)“的解释是同“于”,但是“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于”作为姓氏,不同于“於”姓。
7 V5 f! K: X+ V2 ?) D二、散氏盘“于”与“于“姓的殊途同归8 q' u0 m0 z6 S; O' Y9 \4 _
于姓根于邘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被封在邘国(即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西万镇邘邰村),史称邘叔。后来邘国被吞并灭国,其子孙后代去“邑”旁为于姓,是为于姓正宗。《世本.氏姓篇》:邘氏,周武王第二子邘叔,子孙以国为氏。于氏,本邘氏,其后去邑为于氏。《元和姓纂》卷二:“周武王第二子邘叔,子孙以国为氏,后去‘邑’为‘于’。《左传·倡公二十四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史载邘国于氏己有3000余年历史。5 _/ [& p( e- K4 w
有趣的是,西周晚期,邘国灭亡其子孙后代去“邑”旁为于姓时,也时逢西周晚期《散氏盘》铭文的书写与铸盘。作介词的“于“字与作姓氏的“于“在这一时期殊途同归,不得不说是顺天意,也是随人愿。; T+ t' w9 X8 N. [% p# i
确切地史证,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43年,为邘国的存在期。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20年为散氏盘铭文书写并铸盘期。大约公元前850年~公元前743年为于姓的得姓时期。即邘国被灭国时,殷商甲骨文和西周晚期散氏盘“于“字已使用100年以上,去邑为姓后的“于”,可能是依据散氏盘(当然也不排除《毛公鼎》等金文)中“于“而用作姓氏范字并书写的。
. v. m# _. t9 u在分析这种天缘人意的基点上,2018年湖北省业州郡于氏家族在族徽图腾设计时,就选用了“散氏盘”铭文中的“于”字,并配饰龙凤图中。(见下图)- x% Z+ n9 |9 A* u7 d8 d) f; {% w1 L
三、集金文创作《家承赋》书法中堂$ W. u; n$ \5 J. h. ]) {3 Y
业州郡于氏家族《家承赋》,原文撰写于2017年岁次丁酉立夏节,当年入编《恩施建郡于氏族谱》(即业州郡于氏族谱)。《家承赋》全文共351字,比西周《散氏盘》铭文少六个字。2017年入谱时,以楷书写成一并入谱。2023年大暑节气,心想古遗《散氏盘》铭文,今何不创作一幅以金文《家承赋》中堂?于是就以《散氏盘》铭文选字为主集成金文、并仿《散氏盘》章法布局写成业州郡于氏家族《家承赋》中堂。
; t0 s. ^* N2 e% V [, i《家承赋》金文中堂,全文共351字,其中2次及以上使用的单字达40余个。如“族”字使用8次;“家”字使用7次;“为”字使用5次;“人”、“本”、“生”、“兴”字使用4次;“国”、“公”、“诗”、“富”、“千”字使用3次;“道”、“德”、“承”、“范“、“和”、“谐”、“守“、“正”等字使用2次。在集字创作时,力求一字多样多势,体现出散氏盘那种单字如乱石铺路、随意自然、多姿生趣的风貌,整体上又形成竖成列横成行的布局篇幅,完成了一项具有艺术欣赏与实用珍藏价值的书法创作尝试。 2 J" R$ `4 G& s
为便于读者识别,特分图放大注释原文,分别如下图。6 S: K: K/ |3 ?! n2 m
[释文] 家承赋- Z/ b6 Z: P* H) T4 M& F$ l
古存遗训,君子务本,本立生道,道生万物,物本乎天;2 E) [9 T5 D5 c& K6 g; O
今闻号令,民族复兴,兴盛富庶,富庶亿人,人本乎祖。
2 b( M5 |1 s# M1 h' m( z j: S溯源归宗,家承族纲以正血统;
4 c, s) U1 |7 _- r" D继世启代,族逢国运可见昭穆。3 d) z1 M/ y- E! j q
姬诞邢国,立姓三千数十载,史称河南堂正宗氏族;
4 C5 \: w8 a5 B3 ~! {' @霖公建始,迁居五百六十+ L5 ]- F6 ]' B. j
[释文]
! n( o+ p8 x0 B6 e1 r年,成就业州郡播徙千户。
: D- P* W; O" P; M: I发祥江南金坛,儒雅长河中,抚功名贤士旷世;. _) C8 ]) P% G% P1 X: v
生息巴楚恩施,文化沃土里,育俊杰英才辈出。" w8 W5 `3 F% u2 j0 v: K V8 p+ M
勤劳致富千条路,节俭积余万年福;. r5 F5 k7 d& G. N% b* f
博学善技品是根,哲理诗书宜多读。
6 c- `2 _& p" ? z7 ^* \ G施教育人德当先,行为示范点高术;3 Z& i# _1 n- d l1 `
经商融资讲诚信,义礼公平获
H; C8 d8 B! y/ D) Z- Y" i5 H2 g[释文]:
( A1 z: L% N- ^6 k: U$ S2 B利禄。/ h! \3 C& ]) e7 L
廉洁奉公执政务,仁智惠民无亲疏;
x4 |1 G! h6 d i兵戎医护保康宁,忠勇锐气显英武。
( N4 N6 W* y: X1 |守法蹈矩固基业,良善友爱结和睦;& a O7 C& h4 w9 Y; e* w
自强不息创实体,前程似锦展鸿图。
2 @4 A. p' C- z9 x1 D慎独躬行严戒忌,襟怀宽阔迈正步;5 d/ s6 L* V0 n& T' S
奋发有为多壮志,修齐治平变通途。( [: _" D8 F0 x% H- h* |' E& d. t
[释文]
7 N3 I* x/ s$ X% J孝悌齐家,诗书传家,勤俭持家,皆系兴家方略;
. h! I* ^- C3 H' k6 w/ a规范理族,和谐聚族,精神守族,更是旺族要谋。+ V, G+ w# e4 a/ H' ^6 c9 w; i
立德立功立言,鸣奏人生不朽美妙乐章;9 N$ G2 y6 u" W
为家为族为国,谱写盛世复兴壮丽诗赋。
) i: g, ]1 [; v) x公元二零一七年岁次丁酉立夏节撰
7 D1 o" S/ Y8 o2 B1 T+ T/ N& B3 c岁次癸卯暑日六八翁于永超集金文书# F* n9 D8 J* E- J; o
(图文:于永超) ; G% o, R0 E. G5 Z" j: b#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