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再清或成国际奥委会主席
( L% n* {* W2 X, R! H! L9 A 0 d h6 c9 t( B; C0 h+ Z0 U
罗格开始筹划退休人生 于再清或成首位亚洲主席) l, ~8 T3 z$ ~# s
# y' [% E# C8 {4 O
国际奥委会(IOC)罗格近日高调宣称,自己已经开始筹划2013年卸任之后的退休人生,看书、划艇、看展览……这些都被列入他的计划当中。罗格不再连任,也意味着201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产生的不仅是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还有历史上第9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别指望我对这个问题松口。”尽管罗格有言在先,但是,人们还是禁不住对他的继任人选进行大胆的猜想,通过排除法,第9任主席,或归属欧洲或者亚洲地区。
) U& h6 q& W* d# }/ p& x8 V 连任不到1年 罗格高调展望卸任后生活6 f2 J9 h: a( k) B7 q# ]; }7 g8 r' P
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正在按部就班地筹备着,身为全球奥林匹克家庭“带头大哥”的罗格却已经有些“意兴阑珊”,他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竟然过早地流露出退意。曾经是皮划艇以及橄榄球运动员的罗格,计划着卸任之后“重操旧业”:“我肯定会过得非常愉快……我会有时间做更多的运动,我会花很多时间划皮划艇。这些事情我现在都没法去做。”另外,他还打算把以前没空阅读的旧书全部读完,从事一些与当代艺术有关的事情,参观画廊与展览。% O* N) w: B3 W, H5 Z1 t! L
罗格于1942年5月2日出生在比利时,体育医学博士,曾任职根特医院整形外科部主任,并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任体育医学讲师。他作为帆船运动员参加了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曾获得1次帆船世界冠军、2次世界亚军和16次比利时冠军。罗格还作为橄榄球运动员获比利时联赛冠军,10次入选比利时国家橄榄球队。
+ _: l) g8 @0 G, Y6 j1 W5 S 罗格从1990年开始进入国际奥委会,20年间从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一直升至国际奥委会主席。2001年7月,他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运会全会上当选主席。去年10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上,罗格以88票赞成、1票反对成功连任。按照国际奥委会规定,主席只能连任两届,第一届任期8年,第二届任期4年。这样,罗格将在2013年卸任。, f, M; k7 w. E$ T$ I7 c
尽管卸任是必然的事实,但是,成功连任还不到1年,罗格便开始高调计划自己的退休生活,这多少让人们感到意外。( @) O' z7 [" n/ _: @8 \
也许国际奥委会发言人马克·亚当斯本月在伦敦发表的言论多少可以解释罗格的做法:“当罗格主席在2013年结束任期之后,他不想扮演幕后主脑的角色,而是希望继任者拥有打造国际奥委会新面貌的自主权。正因如此,他最多会在允许的条件下担任名誉主席,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希望继续活跃于组织内部。”
3 Q* L8 [8 Q! R \1 Y* L$ N$ q 新主席基本将从15执委中产生" ^: l0 ]# Y4 A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国际奥委会主席须在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委员中产生,主席任期为8年,可连选连任,连任每届任期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之初,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提出主席轮流制,即国际奥委会主席由奥运会举办国的委员担任,4年一轮换,以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性。由于首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在希腊雅典举办,因此希腊人维凯拉斯担任第一任主席。雅典奥运会结束后,下一届奥运会将于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于是顾拜旦接任为第二任主席。第3届奥运会定于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因此巴黎奥运会后,顾拜旦准备将主席一职交给国际奥委会的美国委员、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斯隆。但是斯隆认为,频繁更换领导人对新生不久的国际奥委会十分不利,坚持要顾拜旦留任。 \6 F, ^2 u4 l5 N! ^
历史证明斯隆的意见是正确的。顾拜旦在其长达29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内殚精竭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发展与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贡献。顾拜旦之后,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共有6人。
& H: k; ^& Q, y4 W 除了前两任主席之外,其余6任主席均由国际奥委会选举产生,最近的4任主席均无一例外地担任过国际奥委会执委,第5、6、7任主席在当选前均担任副主席。按照这样的传统与趋势,第9任主席人选可以基本确定将离不开目前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15人名单以内,而4名副主席转正的机会又比其余的执委要大。
, K& |2 _( O; e8 V6 p# i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由15人组成,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4人,委员10人。现任4名副主席中包括中国的于再清、意大利的马里奥·佩斯坎特、新加坡的黄思绵以及德国的托马斯·巴赫。10名委员包括杰哈德·海博格(挪威)、丹尼斯·奥斯沃德(瑞士)、芮妮·费塞尔(瑞士)、马里奥·瓦兹奎斯·纳尼亚(墨西哥)、弗兰克·弗雷德里克斯(纳米比亚)、纳瓦尔·艾尔·穆塔瓦科尔(摩洛哥)、理查德·L·卡里昂(波多黎各)、克雷格·里迪(英国)、约翰·D·科茨(澳大利亚)以及萨姆·拉姆萨米(南非)。) [6 Y7 f# P" h' i& [) @8 r# {
亚欧两副主席成为热门
$ ~3 s" g1 x6 u6 U/ T( _) q7 C y- [( z 德国人巴赫在今年温哥华冬奥运期间成功连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之后,便被视为罗格接班人的最热门人选。巴赫生于1953年,在上世纪70年代是一名优秀的击剑运动员,他代表德国队参加过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巴赫在退役之后成为一名律师,并于2000年当选为德国奥委会副主席。巴赫在国际奥委会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从委员青云直上,2006年当选副主席,今年成功连任。巴赫曾经在2008年力撑北京,他在接受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及《星期日图片报》专访时明确表示,反对抵制北京奥运会。
: T4 k$ J% E8 k: L3 h. R( i$ W9 r* o9 [
在国际奥委会现任4名副主席当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名列第一副主席,他也成为罗格接班人的热门,如果他成功当选,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亚洲人。2000年进入国际奥委会的于再清在2008年8月7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0次全会上当选副主席,他也是继何振梁之后第二位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中国人。
. g$ ^6 A/ }% z& ~3 c9 e2 s L" v 链接:国际奥委会已故7任主席
1 r8 X8 A2 Y- K3 W4 o; o
" a' Z7 M& i$ N+ ? 维凯拉斯(1835-1908.7.20)" y8 k3 x) K0 t* B0 ^
于1894年到1896年担任国际奥委会首任主席。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被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对制订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章程和使1896年雅典奥运会顺利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届奥运会后辞去主席职务。
* D, b; O; P9 ?: n ^9 ~- W6 X 顾拜旦(1863.1.1-1937.9.2)
/ n( u& @7 z* }: G$ i( G3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史学家。1883年首次提出定期举行世界性比赛的主张,1889年建议恢复奥运会。1894年,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召开,他被选为该会秘书长。1896年到1925年顾拜旦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25年后任终身名誉主席。
4 u; Z' P% l) D% y) R+ j9 R; V 巴耶·拉图尔
3 [" x8 a3 i& C+ L, z s (1876.3.1-1942.1.6)
; |% m, X* D, k8 I0 S8 I 于1925年到1942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3任主席。5 H( {! k9 A4 Y+ D' _1 L- e
埃德斯特隆(1870.11.21-1964.3.18), d! w& w8 N1 j5 a8 n
于1946年至1952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4任主席。1952年离任后任名誉主席。对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 N! q4 _2 G1 b% a; T
布伦戴奇(1887.9.28-1975.5.7)
- l" O% `$ O ] M* K+ l, t 于1952年到1972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5任主席,美国体育活动家,1972年任名誉主席。% T6 W% i0 j F# c" \8 D8 c; f. J
基拉宁 (1914.7.30-1999.4.25)( ^+ @" `, Z% [5 r" G R+ l
于1972年到1980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6任主席,爱尔兰记者、体育活动家。离任后任名誉主席。5 P- N6 ?4 o3 b5 i$ H4 h6 @* b4 |, `
萨马兰奇 (1920.7.17-2010.4.21)! F, I1 Z1 L9 l+ Q7 ^
国际奥委会第7任主席,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及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作出重大帮助。他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长达21年,任内成功推动奥运会商业化,让国际奥委会脱离财政危机。今年4月21日,萨马兰奇病逝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享年89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