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于右任《望大陆》日记及书法精品回故乡特展”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开幕,为期10天,共展出“一代草圣”于右任书法作品、遗物等25件,包括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病重时在台湾写下的著名诗篇《望大陆》日记手稿。此系《望大陆》日记首次公开面世,也是首次回到于右任的故乡展出。张远 摄 10月4日,“于右任《望大陆》日记及书法精品回故乡特展”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开幕,为期10天,共展出“一代草圣”于右任书法作品、遗物等25件,包括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病重时在台湾写下的著名诗篇《望大陆》日记手稿。此系《望大陆》日记首次公开面世,也是首次回到于右任的故乡展出。张远 摄
: a$ l* x% i3 n8 K
; b2 V5 k8 g7 R* u- u: _ 中新网西安10月4日电 题:特写:50年低调收藏演绎传奇 于右任《望大陆》日记首次面世
$ V1 l- g. q: j% L# C
! A6 `1 ~2 r: T' u7 z 中新网记者 冽玮/ M1 d1 I' w# h; t- i
: t! M$ { ^. x1 t3 T" B3 k 来自海内外收藏界的推动与专家陈情,终于成就了4日在西安开幕的“于右任先生《望大陆》日记及书法精品回故乡特展”。这一天,距于右任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发表整整50年。6 a: |1 G% q# Y! k
* }9 d( T- Z2 V
辛亥革命元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由于其创立了“标准草书”,有学者将他视为一个超越书法意义的文化符号。
' n8 }8 {9 U9 U* _ H1 c0 {% T: s
7 w1 p! Y- r+ P# f8 b 几张薄薄的日记册页,因撰有于右任病重时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从而成为触动炎黄子孙心灵深处隐痛的绝唱。
- o2 Y/ ?/ J8 a i8 z- ~1 E7 z
% K+ R" y9 P" b; k 两岸关系数十年跌宕起伏,给民众带来的悲欢离合,难以胜数。
( e8 Y: C D! o% c% B, G- u3 m9 c9 `1 k! W+ T4 M1 Q
西安交大博物馆馆长、于右任研究专家钟明善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讲述了《望大陆》的创作过程。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病重,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写下了诗作《望大陆》作为遗言,并在日记本上注明“天明作此歌”。
: C `$ L$ N. `+ | W5 ]. F! c% H# [& X# ~" x
钟明善说,这本日记里,不是365天都写满,一共写了几十篇日记,因为老人业已年迈体衰,精神不济。从日记内容可以看出,老人念念不忘的,就是大陆、故乡。血泪涌注、情激山河。
. S6 I' X: |4 z
% u, R" s: o' R- s' O. C 他还透露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细节:“《望大陆》并非一气呵成,最初的诗稿,于右任把‘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家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置于‘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的前面,几经斟酌,改成现在的样子。”) S" _, F( M! [: K, @, B/ Y. X
; Q/ L/ W/ o! g2 e* q 1964年11月,于右任先生病逝于台北,《望大陆》也同时公之于世,为人们争相传颂。$ k0 \' y3 i: N6 g
5 n q* G2 w) _- G) I9 D
记者在现场看到,于右任日记原稿为竖版,内页有气候、温度、日月、星期、地点的标识,内容整洁,少有涂改。
! E9 q1 I7 Z) M# z% a% V+ I0 w7 C* P5 D% Y( A
台北、京都、西安……一干收藏者沉沉浮浮、起起落落。
" ?$ @/ G9 L) V }) o
6 c9 F* z% O: c% H 82岁的日本收藏家西出义心告诉中新社记者,他是于右任先生的崇拜者,深爱于书,多年来致力于收藏于右任书法作品及遗物。20年前,他从于先生唯一的海外门生金泽子卿处获悉,《望大陆》日记手稿被一个香港人收藏,为此,他两赴台湾,辗转购得,秘不示人。
1 a3 E! {* p) U/ q7 x* ?5 q k3 D6 z5 H
于右任的秘书刘延涛之女刘彬彬表示,西出义心所收藏上百件于右任先生墨迹都是罕见的珍品,也是研究于右任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5 m3 @2 Y) A3 {% b
3 R( c1 Y$ L' M. u 52年后,日记手稿回到了作者的故乡,这也是《望大陆》日记首次公开面世。
/ L7 z8 W1 M" |, n1 b3 h1 c9 b5 O3 O) Z! @2 S
针对于右任书法艺术如何传承与弘扬的命题,于右任之子于中令说,他欣慰地看到父亲的爱国思想和书道精神在海内外备受推崇,海峡两岸有识之士努力弘扬父亲的爱国思想和书道精神,作为于氏传人,深感责任重大。" `' D) c( @0 I/ v# p
3 c. d8 u ` a8 @$ l' b 于中令即席吟诵了一首小令《忆江南·祝于书展成功》,词曰:西安好!多谢宝于人!绿野青田应有憾,风霜星月更精神。愿共万年春!
/ z2 _% x9 k0 F( z( k3 D* C& O7 E# \0 O& x$ P
他透露,‘绿野青田应有憾,风霜星月更精神。'这句有个典故,于右任先生当年在台北住的地方,附近就是田野,绿树参天,老先生过世后,高楼大厦林立,里面的文物也开始走向世界。
( Y$ ?! k: h' V1 l
9 K0 @4 I( z; ?: I 他指出,希望通过这批出展的文物,一般民众都可以来看老人家书法真迹,了解他的人生,将来世世代代都有新的人能够接班,可以使其流传下去。! ]4 l0 A$ W, H% \
. a6 Z" Z) H* J4 I5 M* w! V
对于未来,于中令说,最大的愿望就是父亲的真迹能够得到非常好的保护。草书标准化后,不断在实用方面加以改进。) `: Z5 f! h9 N0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