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耀臣

。寻祖上

207
回复
44032
查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21: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了啦?我看了于姓天空办了非常好.主要是年轻人对家谱之事非常不重要.对我们一代心情不太了解,没有对家谱准确信息,时代变了.忘本了.我最无法说了.你们年轻一代好好想一想.我们姓于啊!!!是淮家人呵?
发表于 2009-4-5 18: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了啦?我看了于姓天空办了非常好.主要是年轻人对家谱之事非常不重要.对我们一代心情不太了解,没有对家谱准确信息,时代变了.忘本了.我最无法说了.你们年轻一代好好想一想.我们姓于啊!!!是淮家人呵?
# V$ S, b' {* f于耀臣 发表于 2009-4-3 21:08
* P/ Z: F* U+ Q0 j9 r& _
道不同,勿心急。
  a$ j% P9 Q, K6 ?. E寻祖根,路漫长。
发表于 2009-4-12 21: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晴 于 2009-4-12 21:57 编辑 . @& Q. f4 g, Q" L1 n0 E
我家是海洋县司马庄人,来吉林德惠县远来堂200年多,来吉林祖上是于耀武,下面的祖宗记不清了,但记得有于文,于坤,于福.......到爷爷辈是,于兆珠,兆年......父辈于恩勇,于恩浮,于恩斌.......也是按一辈三个字,一辈两个字排名,据说在来东北时,将老三丢了,为此下辈堂兄排行,没有老三,将排行老三叫老四,以示纪念。9 t) l* o5 Y  Y8 v0 v
  但家祖曾在汉王朝立过功,每年朝廷在春节都要有报子来送春节“喜报”。其他就不知道了,但来吉林的祖宗是有文化的,东北农村都叫村屯,窝棚,大姑家.....而我家却是叫“远来堂”。1 z0 U# `1 d+ j6 d( P
  看看那位宗亲能帮连上根线?

- ~( g! y+ R6 d0 t( Z6 n! b- }4 r
7 r, W6 ]6 o2 ~# w0 B( F; b; W* d以上为我父亲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20: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耀臣 于 2009-4-15 20:42 编辑 ( Q9 S5 X1 ~: a' K. i3 u6 V" S

" s0 j5 A/ J  B' A# z& }1 Y那你现在是什么地方啊.看你家谱看来很有相似一些.你有时间加我QQ436005890.咱俩沟通一下
发表于 2009-4-16 17: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明宗亲可以多联系一下吉林农安等地的司马庄后人,以前网上遇到不少,可惜他们都跟司马庄接不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9: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林你好.你记我多联系一下吉林农安县司马庄后人.到现在在网上也没有遇到吉林农安司马庄后人,联糸不上,昨天遇到大连庄河于宪令 司马庄后人,就是于氏宗谱补记
% Y; z8 w9 c' a7 d  G$ M    据现存之墓碑皇清于尚志(此碑现立于庄河市栗子房镇永记村同春队的北面丘陵之上,于尚学兄或弟)碑文记载:“□□山东登郡海洋县乳山乡石山社司马庄人……乾隆18年(1754年)徙居奉天岫岩所□□社五甲转本□□子民……道光17年3月初刻(1838年)”(此碑及先人于崇佐 、于维潭之残碑已于2004年5月被后生拍照)。是他家了
发表于 2009-4-16 19: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耀臣宗親
3 O% `  [+ [' v7 M+ z你在122樓所說的年代為逝世的年代嗎?/ `, g7 _/ i; B! ~
我這裡有一個小故事可以參考一下
$ @% a2 ?* C% D, ]# ~, V8 y$ M. I& S"于龍于虎兩兄弟年輕的時候在地方上名聲不佳 , 地方人士對這兩兄弟非常苦惱 , * r: a+ ~  @+ r6 g4 U; ~! f
思索要如何整治這兩兄弟 , 不知怎麼的 , 皇上賜了一塊匾 , 匾上寫著  自省齋  三個字
; p2 Y  ~/ ^* F3 X$ @從此以後這兩兄弟在地方上的言行改善了很多"- w& c' Y& E' i% ?# o) D
若你在122樓所說的年代為逝世的年代
, n6 c) c1 S6 b9 d6 W2 @8 N0 G7 E那麼與 于七造反的那個年代(第二次造反1661年死傷慘重的那一次)2 v6 D8 s) }6 u! L& i
在時間上有重疊3 D. E) V8 A' m: ], z% O
也正好是兩兄弟年輕的時代6 |$ r: G9 L6 Z* ]4 N
以下是我推論的
! t2 K2 x) E9 E8 @* Q% V* ?1.在大門口掛著一副寫著 自省齋 的匾$ Q1 F& {" V* D; ?* S2 g
  我們于家會說因為姓于的造反所以皇帝賜 "自省" 給于家嗎?
' r+ j! F6 q+ f% v   我們一定會說因有先人造成地方困擾而于家面子夠大皇帝賜 "自省" 給先人自省一下
: w% C8 U, y: d" |8 ~! n. ~( `8 V2.因為 "義和團" 糧食大部分由双羊店西大門資助 , 所以扯上 于七 不令人意外. k1 i% ]1 H% q
3.在1675年清與沙俄在黑龍江的衝突 , 藉由大量的航運(當時沒有鐵路)) ]9 o( Q5 h! Q" X2 m7 g# V: K$ L% m
   運送大量物資由遼河直驅東北內陸 , 而於1679年簽"尼布楚條約"5 U" T: C7 T# S6 b# \& W) Q% p; J
   雖然1668年廢止了招墾令 , 但是姓于的仍可移民東北 , 很特別的是
8 ^% R" U: R5 J" H  在錦州是東方約10里處也有一個地名叫做 "双羊店"4 i' J1 C1 P0 [7 K
   也許那附近有許多當年遺留下來移民的線索5 `$ {  ~- ?) c6 q# G" G8 W9 Q* k
4.許多在東北的于氏宗親不是在1653~1668 招民開墾期間進東北的
  `2 E7 ^7 k# o( r" J7 s4 p  而是在1680年以後陸續進東北的 , 而姓于的在東北是有人接應的
1 Z$ Y6 n# x- {以上有部分是事實有部分是我個人臆測   僅提供參考
 楼主| 发表于 2009-5-3 20: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駿傑你好:你说一些情况是否真事.那么请你把錦州是東方約10里處也有一個地名叫做 "双羊店".是什么乡镇和村庄.电话多少号.我会安排别人去那过了解情况.另外你是什么单位.把电话告知我.咱俩沟通一下怎么样?
发表于 2009-5-4 1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林你好.你记我多联系一下吉林农安县司马庄后人.到现在在网上也没有遇到吉林农安司马庄后人,联糸不上,昨天遇到大连庄河于宪令 司马庄后人,就是于氏宗谱补记5 s  @& {& e, N% l) h. g  |- `
    据现存之墓碑皇清于尚志(此碑现立于庄河市栗子房镇 ...
( ?1 `# L7 {5 J1 t9 G于耀臣 发表于 2009-4-16 19:29
) a0 z; Z5 Q# V; D- P2 y
这一支后人我三年前就联系上了,他们是的的确确从司马庄当地迁出去的,碑上记载的于尚志是载字辈不是尚字辈。
发表于 2009-5-4 19: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駿傑 于 2009-5-4 20:24 编辑 . N3 M. S) i2 |

, z/ m1 i$ Z  [) [耀臣宗親* O+ l$ t/ I' O' t
用地圖回覆 于姓在招墾令廢除後依然可以深入東北的路線
8 j! z2 _! P0 @5 _' E1 o讓你瞭解
发表于 2009-5-4 20: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繼續上一頁
发表于 2009-5-4 2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3: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駿傑;你好;你说的情况我理解.可以接受.但是我的工作非常忙.没有一定时间去查家谱和考查.等的以后有时间一定去孝量.自已有车方便按线路走一走漂流过海到山东司马庄和高密市双羊镇.平度看一看.而且上网找寻祖上没法查到.特别是年轻人对家谱之事不太理解和关心.他们都忘本了.都不知道是谁家的人.为什么叫闯关东来了,由于我们岁数大的人对老祖先非常怀念.我们上网情况非常少.有的都不会用,我们各一代人都没法沟通和了解.那以后我最有时间了.回山东去!!!
发表于 2009-5-6 20: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耀臣宗親
# g9 x2 W& c6 q7 H$ r! b3 d1 e& U& u咱們這種歲數的人目前大部分都很忙!2 O  ~3 G4 D; c( }/ H
是沒有太多時間可以使用
) B1 U& \* S) k  v) f若想要查個清楚 , 個人認為是非常困難的事- B! W8 g8 ^4 F- m* k9 e1 N( X
就算查清楚又要如何?
3 L& C; z' `/ ]; Z; _要分血親分支派嗎?
) E3 K1 k" R7 o/ v5 k. a/ f- ?我們目前在做的事是在3 z* ^4 C. i& @, D- f! f* c
豎一個榜樣
+ r- j/ Y3 q( j; E2 ~. ~3 `: U/ G讓爾後進來咱家論壇的宗親
0 \$ D6 F  G. A8 M6 J8 f$ y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7 j2 {6 n5 B6 A* u5 c  {會 思祖孝親的人! D- ?) t& ?8 z- R+ D7 Z
品性也不會太差
% k/ L# \. ^' i6 }- w+ o0 V我們都是一樣的人而且我們都姓于
! W1 m6 m" t+ {- S那是咱們共同的本性!!
发表于 2009-5-6 2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春 德惠 也有于姓人居住,我们家是从德惠迁出的。据说当年老人是闯关东到的德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