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老五

大水泊于氏家族世系图

323
回复
4492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7 16: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是他新作的图。。。。。
发表于 2009-9-17 20: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慎行世系简图
发表于 2009-9-17 23: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于敬祖为始祖算起,约在1220年(在金末),三世祖于坚约在1280年,六世祖于德江约在1370年(明初),十三世祖于台鼎约在1580年(明后期),至我村的最低27世孙约在2000年。
; E9 `. M2 {6 {* j我是按照约30年一代推导的,复林兄弟以为如何,顺便提一下,我在第23世。
发表于 2009-9-20 17: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dajiahao
发表于 2009-9-20 17: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复林 于 2009-9-20 17:48 编辑 5 ~1 z. `" m# O: Y( o

: h$ o' H0 h+ T9 h$ s. L志强,,,,大水泊于德江最晚应出生于十四世纪二十年代之前。
+ r+ Q0 s( a. G0 Y另外,于良佐众堂兄弟晚年躲在十四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可以推断于敬祖应出生于十二世纪中期偏后。1220年于敬祖应以至晚年。
发表于 2009-9-20 17: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刚看完碑文,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果是大水泊于德江的话,搬到莱西也要超过80岁了,虽说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确实较小。
发表于 2009-9-20 18: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在村中了解到我八世祖于台鼎搬到我村的确切时间是1637年(明崇祯7年),距今已有370多年,而我是18世,这样的话到我的平均代差是37岁,可见我支派的繁衍还是很慢的,若以此为依据推断前7代,约为250-260年左右,亦即我一世祖迁到莱西的时间约在1380-1390年之间,这样与大水泊于德江相联系的话可能性就较大(60多岁迁居是极有可能的),不过这纯粹是推断,没有任何直接证据,不能由此下任何结论。
发表于 2009-9-20 18: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五兄所做世系表看着有点别扭,长幼之序好象颠倒了,应以右为长。祖谱中都是长兄在右。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9: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刚看完碑文,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果是大水泊于德江的话,搬到莱西也要超过80岁了,虽说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确实较小。
8 j) O$ n. _' [- {# ?于志强 发表于 2009-9-20 17:50
* a8 F9 Y+ x( G/ r% e* s
设想有没有此种情况啊:" t! C$ c4 ~# l. S
莱西的始祖德江立的是虚祖,真身尸骨埋在大水泊或斥山、崮山或洪水澜什么地,所以推理年代世序有些误差啊...
发表于 2009-9-20 20: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志强宗亲,我建议你回去做个调查。。。自你往前推,看看你父亲几岁生你,你爷爷几岁生你父亲,你曾祖几岁生你爷爷,你高祖几岁生你曾祖,依次往上推。。。。。。。。。。。把结果告诉我。就知道你们的年代是否可信了。3 E* l* z: W. n/ Q- b
+ g: ]; X6 q( K9 A6 I. U
另外,于德江迁到莱西的年代也是你们推测出来的吧。你们应该是按照三十年一代,八代240年1640-240=1400吧。这是错误的。。。。
. W& H) m2 U* b! F( l3 J6 }9 i* F9 W& N

7 @( i% ~( V( i' T/ d1 v) N还有,好像你们家在你们族人中属于中等辈分吧。不大不小的那种。。。如果平均将近40年一代,那就意味着你们家族都成了中年甚至老年得子了。。。似乎这个概率不会有吧。。。。
发表于 2009-9-20 20: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似乎道勇家族应该是已知的大水泊后人里面辈分最大的一支,他们这一支到崇祯年间都已经到了十五六世了。。。。。你们于台鼎加上五代只有十三世。
发表于 2009-9-20 2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志强 于 2009-9-20 22:33 编辑 1 G# K1 x% b7 q% Q  u
7 @6 E% }; r5 c0 x4 L) V
立虚祖可能性不大,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的代差就更大了。
3 M7 \$ Z* |- O( U' T当然还有种情况,我德江祖加入军户,正值元末清初有近五十年的战乱,四处漂泊,因史实中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的毛贵北伐军就到过胶东半岛(在1357年),直到永乐年间天下大定,才定居莱西前疃,或者本来还要漂泊,但德江祖由于年岁已高(超过80),正好死在莱西前疃并葬在那,所以儿孙不忍离去,遂定居于此。$ o% M+ Q8 A: K# m/ l* O
至于我支派代差过大,这没有任何疑问,本来就如此。前疃村所记是明永乐年间迁入,明天启年间(1620-1627)迁出,我村所记是1637年迁入,相差十数年是因为我台鼎祖曾出仕鲁西某县(族谱有但我记不清了)训导。应是卸任之后回乡再迁入我村的。我台鼎祖生七子,我家是第六支,而且从族谱所记看来,我家几乎始终是末枝,所以辈分高是正常的。例如,我爸爸是长子,但出生时我爷爷已经35岁了,我最小的五叔是我爷爷47岁时所生,我爷爷90岁去世时我最小的堂弟还不到20岁,如果政策允许我五叔再生哪怕两个儿子的话,他们的代差肯定要到40年。所以末枝的代差达到37、38是非常正常的,历代先祖名字都清清楚楚的记在族谱里绝对错不了。
发表于 2009-9-20 21: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志强 于 2009-9-20 22:11 编辑
1 c, n4 ]$ c) ]7 C1 _- `
0 c2 ]5 m: r  C8 X# T6 C/ \另外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世居祖地,繁衍必快;四处迁徙,繁衍必慢。  b% P" x; P( B+ l
再另外,在古代,老来得子是太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尤其是虽然族谱所记某人生一子,其实他绝对不止一个孩子,还应该有若干个女儿,但女儿是不入族谱的。' |8 e, j) s. x4 p
还有个现象请复林宗亲注意:我国元代,汉族人有头胎均溺死的习俗,是因为蒙古人拥有汉族女子初夜权,汉族人为保持血统纯正的做法。
发表于 2009-9-21 09: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志强兄弟,我们首先明确几个问题:; j, b8 X% @2 Q$ B# D- j
1、你们德江一派,对于德江始迁莱西前疃究竟是如何记载的。(家谱上完整的说法是什么)+ A5 X# v6 a8 \4 C
2、能否将德江以后前十世的世系贴出来,对比一下。
7 {/ J4 K" U' b3、你们德江一派现在繁衍情况如何,多少人?都住在哪儿?最大辈分多少?最小辈分多少?一般辈分多少?
发表于 2009-9-21 09: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志强可能没看过大水泊前八世世系图表。。。。3 Q6 y  I# p! \' b" t# F
0 @. K; H  M6 D. N
在洪水澜石碑的阴面刻得是自高祖以下九世的世系图表(敬祖以下八世),当时刻这份图表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应该只传到敬祖第八世,只有琮公等少数几个人之后传到了敬祖第九世,仔细研究这份图表上仅有的第九世几个人的名字和还没有后人的第八世的人名,基本都是刻的乳名或者是类似于少数民族的名字,这个可能是元朝势力扩大到胶东以后,受蒙古人影响汉人取名趋于胡化,而德江兄弟五人的名字和其他堂兄弟叔侄一样是标准的汉人名字,且这些人大多数已经成家立业,有的甚至都有了孙子,这说明,刻碑之时德江兄弟五人即使没有成家,应该也已经到了将近成家的年龄,等到了永乐年间可以想象德江公有多少岁。
: z; w8 ?+ v; ^2 k7 Z+ W
: r* D& b6 z- R另外就算抛开以上不说,就当德江兄弟五人是同母一胎在1324年生下来的,明永乐元年才是1403年,此时德江已经80岁啦,80岁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恐怕已经是老寿星了,让他四处奔波,反正我是不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