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老五

大水泊于氏家族世系图

323
回复
4539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9 07: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0-4-29 22: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百年前吾祖一世于光前由安徽凤阳府凤县迁居今河北青县定居,有安徽凤阳的一家人吗?咱们续续家谱,能否找到吾祖光前公的前系谱系。大水泊的于姓没有吾祖。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7: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百年前吾祖一世于光前由安徽凤阳府凤县迁居今河北青县定居,有安徽凤阳的一家人吗?咱们续续家谱,能否找 ...- p! ]  X6 F$ X. a! z; i7 h
于宝政 发表于 2010-4-29 10:02 PM
' U( |. u0 O5 N# m  q
...
发表于 2010-4-30 1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想法
发表于 2010-5-3 15: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好贴
发表于 2010-5-10 21: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曰千生三子长□□早亡次曰进早逝生一子曰林之曰英生二子曰成曰和亦务农为业也”  v$ r% L6 z; d
千的三个儿子,长曰“  ”也是早亡,为什么写了名字?" [/ C5 k' A  d) K+ z1 w, h; |6 k
次曰进早逝生一子曰林,早逝了,还有一子呢,
发表于 2010-5-12 13: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还有一子??? 于千三子叫英,生二子成、和。。。。。。# \# ]  `2 E) e' d/ C

. T. B# n: q: |0 l: I4 G% z7 T. z道勇所言有理啊。。
' i" y6 o9 ^" j1 r8 Y, x& p5 J以前看这句话的时候,光想到 于祐或者他的父亲早逝了,如果于祐的儿子均早夭的话,他们就没有后人,石碑上只记载到于祐儿子一代也就说的通了。。。。。。古代生数个儿子均夭折的情况也有,只不过很少见到。。。! C9 i2 Q8 w$ d' P$ |' p
我有个同学,他爷爷奶奶连续生三个孩子均夭折,第四个才活下来,然后后面又生了两个。。。。
发表于 2010-5-28 10: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什么看不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帮帮我呀
发表于 2010-6-7 14: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世祖于龙池,大约在清朝年间迁到大连庄河,据说祖籍是大水泊,有谁能帮助我找到根。
发表于 2010-6-9 13: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9# 于志凯
& Y) B7 r3 ]7 n
6 D; {% A- n  |, C2 d" C1 l& [/ c* w  l% w3 f+ V" ]' P
    你也是于龙池的后人?,于龙池的夫人是什么姓氏?那么于龙池的儿子和孙子的名讳呢?
发表于 2010-6-23 21: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金义 于 2010-6-23 09:21 PM 编辑
( r4 O1 |5 h5 h3 T5 B- c: J
5 F+ K) \( X" L江南行省”或“江南省”是清朝初年的省名,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明朝时的“南直隶”为江南行省,治所在江宁(今南京市)。到康熙六年(1667年)便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但习惯上仍然称这两省为江南,甚至乡试(考举人)时安徽省的考生仍然要到南京的江南贡院(在今天南京市夫子庙附近)跟江苏省的考生一起考。而且这个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的“江南”还和江西省合为一个更大的行政区——“两江”,由两江总督管辖。$ ^! |4 o9 C& ^* N
5 j: e  b6 x8 c* P7 z2 b

* ?( K5 b) x7 y! n/ H' ^1 C* n世居江南,应该是清朝的江南省,山东郯城、江苏东海县、邳州三个地方很近,于公是东海郡郯城人,跟于公有关的东海孝妇便是关汉卿窦娥冤的原型。/ E, `* ?- i# p6 Q- C3 j
于定国曾经在邳州任职,邳州说他们那里的人,______"于定国(前111-前40年),字曼倩,西汉时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升为郡里的狱官副佐。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郡中触犯法网的人,经于公判决的,都不敢隐瞒真情。百姓在于公活着时就为他建立了生祠,名叫"于公祠"。"- \9 f. J, u; _. w/ ]5 T
0 F6 B: J5 g6 |2 X
嘉庆4年荷月谱中所说:“细察老谱始知先世祖居 江南,始祖会礼迁至赤山,后被海水潮渰,我祖得江自赤山迁居莱邑”* Y8 o' |4 h4 i6 n, e5 s1 W6 ^
# Y. m$ X& \; L3 g. F0 p  Q
这里所说的江南,应该是清朝时期的 江南省,邳州、郯城、东海一带;而不是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10-6-23 21: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金义 于 2010-6-23 10:02 PM 编辑
& y$ L+ ~/ c( d8 B# u
: L) j+ Q! ^9 t2 b5 o“演生一子曰佑,佑生五子,□出创茔次未详,早逝”) O* T; O. f# x. a0 I* e. @
“三曰千生三子长□□早亡次曰进早逝生一子曰林之曰英生二子曰成曰和亦务农为业也”
- t! o( n9 A% {9 z: Q6 P这两句话看早亡和早逝应该稍有区别:
: P9 t. B5 k! x) _3 V) n- f7 y得江是不是德江暂不争论,但大水泊迁出的人好多没法衔接上,可能与佑的五个儿子以及其他没有详细记载的人有非常大的关联的。* E+ U( u8 U0 z; N" I
. P) L7 m; b4 P! E8 t( j
1、佑生五子,碑记没写名字,但碑阴有记载,说明碑阴可以后补,而碑记是没法增加的;% e1 L" P, ]9 |) A1 \/ a' T
2、千生三子,其中长子曰“*”早亡,应该是无后;次子曰进,早逝,但生一子曰林之;“进”早逝还可以有一子,说明未成人是早亡;成人生子后而早逝;: Z, x3 o3 Z  r
3、早逝指的是佑,可能性更大些(根据“进”的描述方法),而非五子皆早逝;也就是说树碑的时候1324年,佑已经过世。5 |1 [& q- P9 e! d& M
4、即使早逝指的是德江五子皆是早逝,也不一定是无后;, [$ m; S8 k% B8 g0 D
5、“□出创茔次未详”,可能性最大的是“迁出,修坟的时候不知迁往何处,不知五子何名。而碑阴可以后补的名字的。这也充分说明,千的长子早亡无后也可以在碑记记载;次子进早逝了,他和他的儿子林之都可以在碑记记载;而佑的五个儿子却均没在碑记记载。
- A0 ~* j/ [& {" z* n. n6、“据《文登县志》载,于祐至大(1308年-1311年)年间任文登县税务大使”;如果是至大年间任税务大使,佑可能在1324年创茔的时候已经迁出大水泊出仕10年以上,所以当时的5个儿子名字不清楚没记载也正常。
发表于 2010-7-25 18: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家也是山东省文登县大水泊的,到我这辈第九辈,带来的十个字是:好兴树云存 世久成鸿恩
发表于 2010-9-23 07: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附件无法查看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9: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9# 于广勇 & j- m8 M! U! {- y( b% M
是不是跟你所在的用户组权限有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