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振华

于姓著名专家学者汇总贴

110
回复
825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 16: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yuehua 于 2012-3-2 04:07 PM 编辑

于金明

姓  名  于金明                            1226385620.jpg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籍  贯  山东潍坊人
职  称  放射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职务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党  派  中共党员
所在科室  放疗二科
专业特长  肿瘤放疗
联系电话  0531-87984777-82141


主要简历

  放射学博士,研究员,1983年开始从事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在美国弗吉尼亚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学习5年。现为中共十七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天津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

临床科研工作

  在国际和国内率先开展了肿瘤的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疗、影像引导的放疗、生物学靶区、分子影像学和基因增敏等多项代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工作。为首或为主完成科研课题十几项,2006年《逆向动态适形调强放疗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为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系列研究》为首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动态多叶光栅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为首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肿瘤精确放疗临床应用系列研究》为首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2004年《医疗器械关键技术研究及重大产品开发-新型肿瘤治疗系统的研制》为首被确定为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004年《F-18 FETNIM检测人肺腺癌细胞乏氧及再氧合的实验研究》、2005年《柞蚕雄蛾有效成分逆转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免疫抑制机理研究》均为首被确定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年《功能分子影像构建非小细胞肺癌生物适形调强放疗生物靶区研究》被确定为国家“863”重大攻关课题。

  近年来先后在《美国癌症杂志》、《美国放射肿瘤学杂志》、《美国细胞分析学杂志》、《哈佛大学学报》和《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27篇,影响因子58.7。多次应邀到欧美、日本等国家讲学,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50余名,为国内外培养了大量不同层次的肿瘤放射治疗人才。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山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主编及多种杂志编委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共十七大代表

荣誉与嘉奖

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
国家人事部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十大中青年科技专家
山东省十大杰出留学科技专家
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山东省十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泰山学者”
发表于 2012-3-2 16: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汉

1953.2出生,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1974年 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1977年 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南艺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226294524.jpg
早年师从我国一代名师瞿安华、甘涛先生研习二胡。多年来,他广拜名师,潜心治学,汇百家之精,融一己之长,历经磨砺,终成大器。为国内较有影响的集教学、演奏、创作于一身的优秀人才。于汉先生不仅精通二胡的演奏与教学,并对板胡、高胡、中胡、京胡等中国弓弦乐器的演奏技艺也有其自身的独到与不同凡响之处。本专辑为此专门收录了一首于汉先生的板胡获奖新作《贺喜》。多年来,他不仅录制了大量的CD唱片、磁带以及个人专辑,还在多部影视音乐作品中担任独奏和主奏。其作品与演奏多次荣获国家及省级大奖。并先后应邀在“中美文化中心”、“鼓浪屿音乐厅”等地,成功的举办了多长独奏音乐会。为此《人民音乐》还专题刊载了评述音乐会盛况的力作——《如听仙乐暂明》。近年来,他还陆续发表了多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其见解新颖独特,倍受专家与学术界的关注与好评;其中“二胡揉弦的表情倾向”与“手腕角度探微”等三篇文章、被选入我国的第一部“百年二胡论文精选”——《华乐大典》。他的弟子也频频在国内乃至国际的诸多演奏与作曲比赛中获奖。于汉先生的演奏风格淳朴而不失高雅,细腻而不失热情,奔放而不失严谨,其表现区域一跨大江南北,且各类曲目操之皆得心应手,浑然天成,几达至臻之境。

研究方向及专业特长: 二胡演奏与教学 民乐作品创作
主讲课程及教学优势: 二胡演奏与教学 中国民族器乐研究 民乐作品创作

论文成果
   1998年《树从根脚起,水至源中来》 艺苑
   1998年《漫谈二胡换把中的食指位置》 艺苑
   1998年《几类二胡揉弦的表情倾向与手腕角度探微》 艺苑
   1999年《二胡换把中的食指位置》 二胡研究
   2000年《对二胡演奏弓路问题的思考》 二胡研究
   2000年《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二胡研究
     2003年《二胡行弓六大要素》 音乐期刊
     2006年《二胡换把中的时差控制技术》艺术百家

课题信息
   2002年《改良高音质丽音二胡》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2年《改良儿童专用二胡》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3年《高质丽音扬琴》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5年《高效二胡弱音器》 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学获奖
   2003年 中国首届二胡大赛(青岛) 优秀园丁奖
     2003年 第二届全国新星选拔赛 优秀园丁奖
     2004年 中国音乐舞蹈节 优秀辅导教师奖

创作
   1985年 江苏省青少年二胡比赛《看花灯》
     1987年 《红梅颂》 (二胡曲)
     1988年 《天山随想曲》(二胡曲)
     1989年 《情思》(二胡曲)
     1990年 《祭故人》(二胡曲)
     1991年 《红楼梦主题随想曲》(二胡曲)
   1991年 《贺喜》(板胡曲)
   1994年 《黄河情》(歌曲)
     1995年 《贺喜》(个人专辑)
     1999年 《二胡名曲鉴赏》(个人专辑)
     2003年 《二胡名曲选》(个人专辑)
   2004年 《汉魂》(二胡协奏曲)
   2004年 《春之悦》(板胡曲)
   2004年 《腾飞》(胡琴协奏曲)
     2005年 《西域情韵》(二胡与乐队)
     2006年 《大风歌》(二胡曲与乐队)

创作获奖
   1985年 《看花灯》 获江苏省青少年二胡比赛优秀
   1991年 《贺喜》(板胡曲) 获江苏省第二届音乐舞蹈节三等奖
   1994年 《贺喜》(板胡曲) 获第三届全国民族管弦乐作品展播优秀
   1994年 《黄河情》(歌曲) 获江苏省第四届可力猛杯“三新”电视大赛二等奖
   1994年 《看花灯》 获第三届全国民族管弦乐作品展播优秀
     2005年 《春之悦》(板胡曲)获全国青少年音乐舞蹈竞演器乐作品金奖
     2006年 《汉魂》获第二届国际胡琴节二胡新作品创作比赛一等奖

发表于 2012-3-2 16: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yuehua 于 2012-3-2 04:14 PM 编辑

于立新
1226212873.jpg 于立新 男,1951年6月出生。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肾移植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央保健局特聘会诊专家,广东省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肾移植专业组副组长,中国透析移植杂志常务编委。对泌尿外科、器官移植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了肾脏、肝脏、胰腺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手术技巧和术后管理方法。

成果:1. 肾移植组织配型技术及临床系列研究 -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的系列研究 -200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3. 重度尿道缺损再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2002年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4. 供受者PRA、快速HLA组织配型新方法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1998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于 2012-3-2 16: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清汉

1226212225.jpg


于清汉:(1912-2003),精神病学专家,三级教授。1938年毕业于满州医科大学,曾任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主任。是我国精神病学开拓者之一,对精神分裂症和躯体性精神病有深入研究。为精神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于2003年6月6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

是我国著名的精神医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顾问

发表于 2012-3-2 16: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萍

1226067868.jpg

于 萍,女,1957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1982年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商业系,获学士学位,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社会兼职:市场调查与分析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统计学会理事,大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九三学社委员会委员,东财文鼎咨询公司市场营销兼职顾问。现主要担任东北财经大学本科生、研究生、MBA等层次的《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教学工作。主要科学研究领域:营销管理、市场分析与研究、品牌营销等,同时对企业经营战略、经济学及产业经济理论具有浓厚兴趣。主要研究成果:专著《市场营销调研》,主编教材《统计原理》、《市场调研》、《工商行政管理统计》等;在国家级、省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各种类型的社会横向研究课题多项;获各种类型的教育工作者奖、优秀论文奖、教学科研奖20余项。擅长与关心的领域:1.市场调研、分析与研究;2.各种类型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3.各种类型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的咨询项目与课题;4.品牌营销等。
个人联系方式:
电话:4696281(H);4710440(O)。
E-mail:dcyuping@sina.com

发表于 2012-3-2 16: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莹

1226034529.jpg


吉林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民商法
1967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
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2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并留在吉林大学法学院任教。
1996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1997年——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进修,
200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2001年——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5年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
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商法教研部主任。
相关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票据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证券中的民事责任》
法律出版社《票据法——论点•法规•案例》 副主编
学术成果:曾先后在《法学家》、《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法学院(邮编:130012 )

发表于 2012-3-2 16: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渌

1226030489.jpg

于渌,理论物理学家。出生于江苏镇江。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国立哈尔科夫大学理论物理专业。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从理论上预言含顺磁杂质超导体中存在束缚态,开拓了磁性杂质对超导体影响的系列理论与实验研究。参与倡导闭路格林函数研究,给出了描述平衡与非平衡统计物理的统一理论框架。提出导电高分子准一维系统中孤子型元激发应满足的拓扑性边界条件。与他人合作,用骨架图展开方法计算了连续相变临界指数,准到小参量ε的3阶发展黄昆的晶格驰豫理论,研究了准一维导体中局域性元激发的动力学和物理效应用自洽方法研究了空穴在反铁磁背景上的运动研究并预言电阻在转变温度附近有极大值用规范场理论研究了高温超导体的理论。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表于 2012-3-2 16: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yuehua 于 2012-3-2 04:26 PM 编辑

于维汉

1226029973.jpg
于维汉(1922.1.28- )中国工程院院士。地方病学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满洲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名誉校长、教授。提出克山病营养性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并据此用大豆及其制品预防克山病,使发病率明显降低,解决了克山病的预防;提高克山病治愈率,急型治愈率由30%提高到95%,慢型和亚急型5年死亡率由90%下降到25%以下,解决了克山病的治疗;在克山病营养性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现已进入分子水平研究阶段,并进一步证实克山病发病与病区硒、蛋白质、锰和维生素E等综合因素有关。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5部。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表于 2012-3-2 16: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铁成

1226028750.jpg

  于铁成、56岁、汉族、中共党员、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30年。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黄帝内经》的教学与研究,尤专长于中医药人文科学的研究,同时对《周易》及中国古代哲学亦有独到研究,多次赴日本、韩国、美国等国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主编学术著作两部,参编学术著作两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国家专利一项。
发表于 2012-3-2 16: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长隆

1225987669.jpg


专业特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创伤,主要包括关节软骨、韧带、腱止点部位的损伤和异位骨化等运动相关难治性伤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于长隆,1943年9月7日出生,男,汉族,上海人,研究生,致公党党员,现任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至2010年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2002年至2009年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2002年至2009年任中国运动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
1961年至1968年,在北京医学院学习;1968年至1978年在甘肃省东水泉煤矿职工医院工作;1978年在北京医学院攻读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院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曾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做访问学者、客座教授;1993年始任院长助理、改革办主任、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和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至今,任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康复中心主任。1993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生5名。
    发表论文120多篇,被SCI收录15篇,其中发表在 “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两篇,“Arthtitis and Rheumatism”一篇。主编 “China’s Sports Medicine”、《实用运动医学》、《现代运动创伤学进展》和《常见运动创伤的护理和康复》。
    研究工作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八次。1999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至200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人大常委。

发表于 2012-3-2 16: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红


1225986289.jpg


于红,女,医学博士,肺癌研究组成员之一。93年开始从事影像诊断工作,范围涉及所有系统和影像技术。99年开始师从著名放射学家肖湘生教授,着重于肺部疾病的影像诊断研究,对CT技术、肺癌诊断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分别完成CT仿真支气管镜技术和应用研究、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综合研究等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在RSNA年会上报告。
目前主要从事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影像诊断、可视化显示技术和低剂量CT技术研究。肺部研究包括早期肺癌筛查、肺小结节CT诊断、肺癌分期影像诊断、咯血相关血管无创可视化以及支气管动脉可视化对介入治疗的影响力等。心血管研究包括冠脉CT综合评价、复杂心脏病变MRI成像、血管三维影像与定量评价等。
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北美放射学大会发言2篇,参与多部专业著作的撰写。
发表于 2012-3-2 16: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毅

   
1225954562.jpg

     于毅,男,1965年3月10日生,山东省宁津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199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1996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首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技奖和院学科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农科院十大优秀青年。现为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助理,生物防治及昆虫研究室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昆虫学会会员,山东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秘书等职务。
   主要从事昆虫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植被多样化在苹果园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作用机制”、 省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苹果园害虫可持续治理研究”、山东省科技厅项目“绿色食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省财政厅农业重点推广项目“优质绿色果品生产技术”、省财政厅农业重点推广项目“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专题“发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重大产品开发课题基地田间示范研究(苹果、蔬菜)”、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子课题“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螟防治技术”等省部级课题、项目7项;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位)、山东省农牧渔丰收二等奖(首位)、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级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级证书)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级证书)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省部级成果5项, 在《昆虫学报》、《中国生物防治》、《日本园艺学报》、《日本作物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果园新农药》(农业出版社)、参编《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金盾出版社),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1人。


发表于 2012-3-2 16: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思远

1225954030.jpg


于思远 1935年生,浙江桐乡人。中共党员。天津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校金属切削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华北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机械加工学会常务理事。1965年天津大学机制专业研究生毕业。1990年赴英国合作研究半年。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讲授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齿轮学、金属切削理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难加工材料及工程陶瓷高效率加工,精密、超精密加工机理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数控机床及其工艺装备的研制。近年来承担了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省市部委基金和两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其中“陶瓷材料切削。磨削及超精切削机理研究”,1990年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鉴定;“陶瓷材料冷加工技术”,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二等奖;“加工陶瓷用的金刚石镀层端铣刀”,1989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二等奖:“工程陶瓷及硬脆材料高效率加工技术”,1997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陶瓷材料加工技术及应用”,200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家一、二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及教材3部。1982年被评为天津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培养硕士生16名,已有12名获硕士学位,培养博士生5名,已有4名获博士学位(其中1名为也门留学生)。


发表于 2012-3-2 16: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海英

于海英


1225808417.jpg 于海英:扬琴演奏家。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扬琴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扬琴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扬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会长 。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1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本科(留校任教至今),200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班。曾师从张国民、张学生、宿英、桂习礼等扬琴大师研习扬琴艺术。
  于海英副教授多次在沈阳、北京成功举办“于海英扬琴独奏音乐会”。她不但在个人专业演奏上精益求精,更加注重教学研究。一贯坚持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注重规范的基础训练,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善于挖掘学生的演奏个性。分别在2004、2005年于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 “扬琴教学汇报音乐会”、“于海英师生音乐会”、“对话——‘参加世界扬琴大会汇报音乐会’”。参加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演出,并在大会期间举办了沈阳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2007年参加“辽宁省新春音乐会”,同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首都春节文艺晚会”的演出。
  于海英副教授及学生多次荣获国家、省级演奏和创作奖。2001年参加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演奏《竹林涌翠》获演奏金奖。2002年文化部举办“第一届民族器乐大赛”专业组铜奖。2006年《情思》参加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奖作品比赛获三等奖。
  并代表学院出访日本、英国、爱尔兰、俄罗斯等国家交流访问。于海英副教授的演奏刚柔并济。既深刻含蓄、细腻内在具有思想性,又热情奔放、豪情粗犷富于戏剧性。
  创作作品:1995年《尘世》1997年《东北锣鼓》1998年《故园抒怀》2004年组曲《元宵节组曲》——《情思》、《团圆》、《热土》
  主要论著:《东北扬琴演奏特色及应用》《不只是为了怀旧》《扬琴单音止音器的研究》《扬琴演奏的紧张与放松》《佳曲生南国,雅乐生南国》  《筝弦深处品琴魂》《扬琴重奏曲集》《扬琴双音竹练习曲集》
  演奏代表作品:

《苏武牧羊》《秧歌》《渔翁》《元宵节组曲》
《凤凰于飞》《竹林涌萃》《流浪者之歌》《林冲夜奔》


发表于 2012-3-2 16: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灵芝

1225804554.jpg


“泉城卫生学者”-- 于灵芝

    于灵芝:女,1967年生,医学博士,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日本国立心血管病中心访问学者。通晓英语、日语。曾获丹麦国家政府奖学金和笹川医学奖学金。1986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现任济南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科研外事处处长兼麻醉科副主任。《中国麻醉与镇痛》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日本临床麻醉学会会员、山东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疼痛协会奠基会员、济南市医学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心血管手术中脑脊髓保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多年,近年来在理想麻醉状态的建立和围手术期精神心理关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持省科技计划、省自然基金项目、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省医学科技奖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优秀论文奖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