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振华

于姓艺术家及知名文艺工作者汇总贴(二)

52
回复
3632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3 10: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雪涛
, ?! G( m2 ]# \, ?% G% b/ J, V; D$ Z. t8 M% c8 q
  近几年来,上海玉雕界涌现出了一批新秀,于雪涛就是其中上海新海派玉雕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  v# o0 U' ^1 t/ t  K% B. v. O
1401.jpg     进入而立之年的于雪涛对玉雕的喜爱溢于言表,而他自己也承认,白玉温润、浑厚的特性与自己的性格很接近,在玉雕创作的过程中,他感觉有时已经与玉合二为一,成为一体。
4 R( @% L. t( v: ]# ?, `& |3 @    于雪涛很健谈,谈起玉雕,他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在普通大众眼中,玉雕好像离自己很远,它只属于收藏家和投资者,但在于雪涛看来,玉雕其实并不是曲高和寡的奢侈品,它应该成为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良药’,得到更多人的喜欢,而自己也在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0 _' R$ C5 g& Q. D    机缘巧合 与玉结缘
9 i7 r- r5 \8 E& t2 n    于雪涛自幼酷爱艺术,从小学习绘画,立志考入专业美术院校。1992年从美院毕业后到天津特种工艺品厂从事玉雕设计工作。初次接触玉石,他便被它的博大精深所吸引,痴迷其中不能自拔。
' K% [4 |( d  f0 K0 n; e$ @    那时,从事玉雕的人并不多,工艺品厂里的经济效益也不好,很多人都去了南方,为了更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造诣,他也选择去上海发展。! L( [, j' C) R7 Y. A3 u; c9 ?
   “厂里的原料很少,大多是山料,子料很少,无法给大家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当时,海南刚刚开发,很多人都到那里去了。”
3 u3 T# N' u" ^0 Y  C  k4 d. w    来到上海后,听说上海电影厂正在招收动画设计师,他就过去面试。面试很顺利就通过了,但一个月后才上班。于是,他就在上影厂住了下来。0 t7 d3 [5 F, U% b/ X
    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他的命运。; o2 B6 y0 @: F+ D
    一天下午,他闲来无事,在上影厂里散步。当走过一间小屋时,他听到里面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他立即听出这是切料的声音。: c8 v$ U8 m( q0 i. B; j  z4 t2 W
    推开门,果然如此。一个人正在切一块上好的和田玉籽料。对于雪涛来说,山料见得很多,而籽料却很少见。他立即被那块上好的籽料迷住了,眼睛久久没有离开。
) R  z- j; s  u# C6 I    原来,切料的人就是著名玉雕大师洪新华。他的个人工作室就设在上影厂的院子里。
% @( o8 s9 E0 n6 @    虽然于雪涛已经从离开了天津工艺厂出来了,但对玉雕的喜爱一致难以割舍。他请求洪新华大师能收他为徒。洪新华大师说,只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就可以教他。于雪涛没有考虑,一口就答应了。
0 ]- O1 i$ a& \5 @% p* O3 U, ^    谈起这次偶遇,于雪涛仍然无法释怀。. }3 N# F1 n4 ?% V1 x
    “如果没有碰到洪新华老师,我可能也不会从事玉雕,而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动画设计师。”7 Z7 Q. @# \1 H. N0 R* l( ^
    于雪涛说,自己对金钱并不看重。当时,动画设计师是一个热门职业,工资也比较高,而做玉雕的人却很少。如果看重钱的话,也不会做出这样的抉择。“我认为,无论做什么,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
, l! A7 A4 D! h* z# n! g- H* t    从师洪新华大师后,于雪涛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玉雕上。从设计到工具的使用,从构思到整体布局,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玉雕技艺,短短几年里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D7 G0 t* R7 A" s0 i6 I& `
   “洪新华大师的眼光很远,当时,还没有多少人接触和田玉,但他已经开始制作和田玉籽料的玉雕作品了。这点也是他的过人之处。”8 k2 w/ J! j: O
    于雪涛说,他从洪新华师傅身上学到更多的是如何做人。“先学做人,再学手艺。做人要厚道,这是师傅教我的,而我也从中受益很多。”
" v, b# D, P! |+ k5 ], z    从师三年后,于雪涛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自由创作。2 Y5 `( I, ~4 C2 g6 r0 v7 m: w& ]
    追求讨喜  自然的风格
0 w0 Q; b& K& i$ Y6 b  ^    这几年来,于雪涛创作上一直在追求讨喜、自然的风格,作品并不抽象,观赏性很强。业界评价说,他的作品集形、神、巧于一体,融合了古典美与现代美,令人耳目一新。
% F2 j0 c7 j1 V5 M8 ~2 ^8 ~    对此,于雪涛涛认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需要放松,所以,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给人以视觉和精神上的愉悦,受到各个阶层的欢迎。% P+ N+ W, s; |# k' |! }
    “白玉浑厚圆润,就象三四岁的小孩的脸,跑了一圈回来,面色红润。用白玉制作出来的作品应该和材质的特性相符,不管是懂玉的还是不懂玉的都能喜欢,这是我的追求。”
6 X% G: B/ k* j9 j. V; J/ f    于雪涛说,自己一直以一种玩玉的心态来对待创造。‘玩’其实并不是玩世不恭,不负责任,而是一种平和、放松的心态。, j8 d6 p7 s/ ~) d; Q
    “白玉浑厚圆润,细腻温婉,与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相近。而每一块玉的形成都要经过上亿年的时间,都不是完美无暇的,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用自己的创意和构思,把它变成生动、通灵的艺术品,这个过程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2 K+ D: p* j1 A0 y    于雪涛把自己的作品比喻成为十月怀胎孕育的孩子,他说,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放在作品里,让作品富有生命力是很有成就感的。
. [& w7 j# A$ c1 Y    对于手把件,于雪涛是情有独钟。2000年,市面上很少有人物把件,但他已经开始涉足了。他认为,手把件可以拿在手上把玩,能让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在创作上,他力求手感润滑,内容生动、讨喜,让人爱不释手。! ?4 a, H/ U$ e+ m
    除了把件,牌子、摆件也是于雪涛所擅长的。他的摆件作品动态突出,整体感强,配饰精巧,大气而端庄;牌子巧借角度,将高浮雕与薄雕工艺巧妙结合,能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画面。
" U7 {* _* y5 ?$ D. n% {+ r; \5 P    玉雕的创新长期以来都是玉雕从业人员所不懈追求的目标,于雪涛在创新的道路上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博采众长,从古画、陶瓷、传统民间艺术及古代雕刻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0 k% k5 b  V+ ~
    “用新的表现手法去做传统的题材其实就是一种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可以挖掘的素材太多。虽然是传统的题材,但又有新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才是有创意的作品。”9 T1 i; R, U2 x: V9 U3 N: a+ o
    在玉雕创作上,于雪涛尝试把薄雕与立体雕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认为,现代人的工具比以前先进多了,完全可以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 T% q  R2 V+ N7 N- H2 e& K
7 z( F* r6 B- {( \4 x4 {' Q4 G
+ T9 j$ }/ U2 u( P* Y2 S
% ?1 l+ N' e7 w) g/ A    以玉结友 赏玉养心" {# d. L7 i( l, m, T) J
/ s. n( |; D0 O
    现在,于雪涛每天要工作8个小时,个人工作室也成了他以玉结友的平台。: P! H- s9 C. y& T
    这几年,和田玉逐渐红火了起来,玉雕市场也水涨船高,价值倍增,玉器店也是遍地开花。但时至今日,于雪涛也没有开店。他说,以后也不会这样做。) a6 g9 b. G( F, Y* o7 X8 v
    不认识于雪涛的人以为他可能有四五十岁了,实际上,他今年才34岁。% C0 T3 w/ d1 |
    “30岁正是精力最旺盛的阶段,也是能力提高最快的时候,我会把精力都投入到玉雕创作中。”
! [5 G( ?* h' h% g- {    工作之余,于雪涛最喜欢做的就是和爱玉、惜玉的玉友聊创作,聊生活。他的工作室经常有朋友来访,大家座在一起,听一听创作感悟,赏一赏新品佳作,是一种恬静的快乐。9 g* [& C1 U1 X6 c" c
    他说,孔子把玉石的品质比做君子的美德。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比喻成玉,赋予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内涵。古之君子必佩玉,或小酌休憩,或品茗怡神,相互把玩随身佩玉,摩挲鉴赏,悠然成趣。古人如此,今人也应如此。1 d$ }8 r, t) K. A5 J
    目前,让他感到矛盾的是碰不到好料。“好料、好工艺才能出好作品,现在和田玉原料的价格越来越高,好料也越来越少,很难碰到了。”
/ N$ O* n4 \  w5 Z) z1 p1 b    这几年,于雪涛收了不少徒弟,但他表示,许多人学习玉雕并不是为了艺术创作,而是把它当成了挣钱的途径,刚来就问学成后能赚多少钱,对此,他很反感。
) u& F- g, }! Y$ E   “这和社会大环境有关,现在的人都比较浮躁,太现实。但玉雕创作绝对不能浮躁,一定要有坐冷板凳的决心。我的体会是坚持很重要,只要有目标,肯坚持。一步一步往前走,一定会出成绩。”! a  R6 b1 S6 i2 P
    他说,白玉温润、浑厚、不张扬,和自己的性格很接近,能够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并能取得一点成绩,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3 U/ a, Y& S3 x$ e5 w
   “和田玉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灵物,无比珍贵,因此要以沉静的心绪去创作每一件作品,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去展示和传承玉文化的精髓。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我的作品。在玉雕创作这条道路上,我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 A( M4 [% E2 z, P& J$ x& q    于雪涛获奖作品:
; J5 ~* B' S7 o. y$ V& q    2005年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天工奖”' y. ]8 s- ^0 ~6 y9 w9 p! d$ X
    银奖:寿公寿婆。摆件一对( R5 e* s! u+ y- C; p( [+ o/ e
    铜奖:长眉罗汉。摆件/ M' Z' f# p0 k/ L
    优秀奖:富贵荣华。摆件
! H+ h5 H- v8 |  w/ H    2006年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天工奖”. T* h- @) A$ G) z* \
    优秀奖:福寿双全挂件一对1 ?0 M+ O- w4 m  k) V3 O5 @
    优秀奖:顶呱呱大摆件
) D  n  B; `8 _    优秀奖:福气摆件# l4 g2 }- ~% k6 V0 t
    优秀奖:刘海戏金蟾
% |; g& N/ z7 Y; P# t- O    2006年海市收藏家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协会举办“大师玉雕精品展”
  P0 c. f( P. W9 p3 o6 S    金奖:福寿双全挂件一对
$ i5 g. K! |+ B1 y    最佳创意奖:财源滚滚摆件
& |5 n2 {. X3 D9 v0 `    最佳工艺奖:罗汉摆件
2 k  z/ O( M5 O" {+ f' W    2007年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天工奖”+ T- \% Z  Q$ L
    优秀奖:听话摆件
% X0 N" @9 f' }: J- c3 V1 |    优秀奖:钟馗摆件' E# V' ?' i% w3 u- }2 [
    优秀奖:和合二仙摆件
: n; l/ I; A  s) B( X    优秀奖:刘海戏金蟾摆件
, x$ R; P! x. _! x! }9 m( h    优秀奖:罗汉摆件, Q" A: W  m0 U* h

. k" n0 e1 \+ ]- F7 \2 _    2007上海首届“神工奖”
' y& ~% z5 n& R! S  }$ Q( q    金奖:财神大把玩件2 d4 j# Y% J" J  P$ y- L; `5 E  `
    银奖:财神摆件# \- M  w0 c% C9 g- Y5 M
    铜奖:关公大把玩件
2 x7 Q+ i; X4 f7 e: {: M7 W  y    优秀奖:手把江山把件
% e) M' V: e0 N8 ]4 N8 X
1402.jpg
6 H' j& t/ d/ U' W3 m8 x. X$ H5 s
【钟馗醉酒】
/ k+ _" p( \  D" ?% H. f

) l0 X% z5 z# w% P- _& ^
1403.jpg

0 K; g9 ^& X6 G* E6 l
【长眉罗汉】
# y  A: M. r3 Q' j  T7 p' [
1404.jpg
; q  h+ ?5 v) ]  ?( m) A& e
1 {. Z0 ?4 r% x
【手把江山】

+ Y" G7 A3 t0 c6 r, A5 c4 [$ h8 }
1405.jpg
/ |9 n$ @& f' Z; ^; j
【寿翁寿婆】

- V5 }, Z) Y. B5 A, y# K
1406.jpg

' P" y/ Q, e' [1 }9 W3 I
【关公】

4 K) p2 O. i# {8 M; Q1 K / h8 K6 T' p+ f
发表于 2012-4-13 10: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涌津- u: q2 n* `$ d) g' n8 w  T; T" a
1501.jpg 1967年生于山东淄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齐鲁美术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齐鲁创作中心副主任,淄博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淄博市青年美协副主席。3 F3 T" q6 P: D
- t. m# J. w% j4 K
中国画作品入展:
, z2 `5 e5 l( p$ _2000年全国书画家新作展
+ r  X: w' l# u全国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展(获佳作奖)
; F" g4 w8 N" [; ~9 o" j% s3 D; m新时代全国中国画作品展7 C0 B) c$ e& S
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
. z' ^. A( g" B. I4 e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
( h1 w' K$ A9 l* W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青年庆国庆书画大展(获优秀奖)/ o' u4 i, m& b3 Z) W2 _# F& j' T4 `
首届中国齐白石国际文化节《全国中青年中国画家作品提名展》
. {1 U( V% d+ Y) U* U5 M3 l全国首届写意画展
0 f' M9 w$ \" Y1 I; u- b苏州胥口太湖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获优秀奖8 v+ F! h9 s. x1 _" X' ^

' e/ d) k- y) I1 i4 z7 d+ `  ]
$ R7 |4 A) w' S
1502.jpg
1 i+ V1 Y! K4 z7 Z" w' H& n
点击进入更多欣赏
% n: R8 M$ Q! p8 jhttp://www.qlart.cn/gr/yongjin/
发表于 2012-4-13 10: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俊妞 于 2012-4-13 10:12 AM 编辑
( z; X; V( Q1 D; K
8 c# o# W( @" I2 Z$ r% {9 C于红 # r) ?9 a, `$ N" T4 \* M' X
" M; `( M/ D: n: V
于红  一级国画师,一九四二年生于湖南宁乡,湛江港集团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中国行业研究中心传统文化专家委员、湛江老年 1601.jpg 书画协会理事、广东省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协会理事、中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白鹿山洞书画院名誉院长、黄河文化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民族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研究院学术研究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她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画的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文艺年志》艺术评论其牡丹,浓笔不滞,谈笔不薄,墨活色润,层次分明,用色韵味淳厚,高雅大气,浓淡结合,也不乏有枯笔在其中,更显得气韵生动,把牡丹的雍容典雅,艳压群芳的王者之气表现的至精至深,入木三分。不论是红牡丹,白牡丹,还是蓝牡丹,墨牡丹,均意态隽永,各具风采,节奏鲜明,旋律明快,虚实浓谈,疏密错让,构图严谨。其山水画,不仅构图雄阔,立意高远,运笔恣肆,气象万千,而且设色大胆,得彩出奇,妙笔溢神,古朴生趣;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书画大赛的特别金奖和金奖。作品被入编〈〈全球华人艺术风尚大典〉〉、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年志〉〉、〈〈华夏风采〉〉、〈〈中国书画博览〉〉、〈〈升值无限艺术中国〉〉、〈〈共和国儿女〉〉、〈〈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家全集〉〉等书画集;作品被韩国书画协会和中国庐山白鹿山洞书画院等单位收藏;并被中国书画家协会和中国文艺协会等单位授予中华优秀艺术家、中国当代文人艺术家、中华爱国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家、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等称号。
7 q+ M, _9 |9 `3 k8 C8 @- p+ W
1602.jpg
  a& t2 c+ a0 h) i8 k2 P
1603.jpg

, |4 Z/ H, O" w* q5 i1 ]: p+ |
1604.jpg
7 z, j; O0 N* `& L# B
1605.jpg

5 k/ d; R: {7 d) E点击进入于红国际艺术工作室 http://www.sh1122.com/zhanting/index.php?wenxueid=56081
  b" ~. s8 s( l" R
2 E* s% ~+ Q! z2 r* ^# E; [5 H6 A
发表于 2012-4-13 10: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家于长銮
8 x7 h8 c0 `* }. t/ ]
1701.jpg
( o% F% G3 M" O$ ]# G9 v) p
于长銮,字华轩,笔名冰川,无棣县信阳乡于家村人。斋号柽柳轩、玉壶斋。1937年生。曾任县政协常委、文史办公室主任。现任“张镈纪念馆”、“李山美术馆”名誉馆长和无棣县文联顾问、无棣县诗词学会会长、海丰塔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等职,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协山东分会会员、齐鲁书画协会会员、无棣县优秀知识分子代表、省先进文史工作者。作品传略入选《世界书画铭录》、《中国世纪专家》等典籍。出版文学专著《棠棣赋》、《柽柳赋》、《黄金海岸》等。撰唐枣树、海丰塔、碣石山等碑文。
. {  R- @8 i; H( Z# }# a
1702.jpg

6 W1 L; K5 y2 R+ m9 E" m* t ( E* L& b, m" z. a3 I: x# P* L
发表于 2012-4-13 10: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家于千翔7 K& _, E& E$ v( I- X
1801.jpg

4 R- u) d7 \& f9 G0 {8 F4 b
1802.jpg
9 |1 I. f7 F. X: Y' x
: s9 B' ]. }6 t& d# O6 v) C. W) p
  / L; O, `& M$ n
图为于千翔及其作品。

/ n! R' _# p6 O. B! { $ m7 L- i% b, }' r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于千翔先后为自己起了三个书斋名:寒笔斋、养心堂到现在的六宝居,每一次更改书斋名,既表露了他心路历程中的蜕变和飞跃,也展现出其艺术历程的转进与升华。' t9 m+ Z9 R8 O, s
; q% x9 i! ]( \' O, H( X; n+ k
  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的于千翔在新疆生活了38年,自幼在父亲言传身教下,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兵、当工人、进报社、搞宣传,都为他日后艺术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疆迤逦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姿的民俗民情,成为他源源不绝的书画艺术的创作动力。
9 _0 x! S0 E1 e) q& h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的于千翔外表和内心还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与活力。' N- |6 X# s) a: @, u3 V/ U
7 B+ w/ J4 d+ P0 S6 h3 F+ H
  冥冥之中,似乎艺术女神一直牵着他的手往前走。很小的时候,于千翔就开始临习古代书法经典,从秦篆汉隶到晋唐碑帖,无不下过铁杵成针的功夫。他还从小学习绘画,常常带着画夹四处写生,牧场雪岭、人物驼马,乃至巍峨的群山、广袤的戈壁滩,无不纳入自己的写生簿。他研习过素描速写,尝试过版画水彩,油画上更是下过大功夫。
7 I5 Y/ y% a! y% x: W; r" p5 x  X1 T, s$ ]& g) [% R4 P/ I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于千翔曾先后在深圳、兰州、乌鲁木齐、天津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百余件书画作品被美国、日本、德国、香港、台湾商社和私人收藏。进入本世纪后,他为甘肃及外省近20多位著名书画家撰写评介文章,并策划了“陇南万象洞书画笔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甘肃当代书画家邀请展”等大型艺术展览活动。
3 W) Y0 @! [, |. w' S$ X/ b  a$ d/ V" |+ \0 E4 R! X/ I
  写意花鸟画是中国文人画的精华,是中国文化中寄情自然、泛爱自然、表现自然、视万物为有情并以花鸟喻人格“天人合一”的精神体现。但由于写意花鸟画对画家的学养素质要求极高,画家不仅成熟期较晚,前人范式也不易突破,因此,被学者画家视为畏途,而专心从事者日少。但生性倔强、乐于探索、数十载习墨不辍的于千翔终于画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t$ l# i& U# W
. u" l" N8 |: p4 L/ n+ }3 y
  于千翔是一位书法家,又是一位把书法的书写性融入花鸟画中体现自己鲜明个性面貌的画家。他以干湿浓淡变化的线书写花卉,造成画面的层次,形成跳跃的节奏与韵律,使作品在整体上传达出优雅、高贵的美感气息,也展现出他很强的笔墨凝练而传神表达物象的功力。他曾潜心完成一幅高两米、宽六米的《幽兰图》。这幅作品的笔法可以说完全是用极富金石味的线条,把兰花的君子之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外显一种张力,达到了“画气不画形”的古意和时代新趣。+ a, @( C% O9 |& U6 k6 ?6 l
! W8 I8 V4 G: S: z/ Y
  于千翔是一位有大气派而又细腻的文人画家。他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自然美,并以自己独特的笔墨、色彩、语言,表达内心的诗意感受。有些作品透露出一种清冷委婉的情调。墨气的灰调子并没有影响主题的开掘,而更显作者平和的心态,画面显得十分妥帖,毫无刻意,自然天成,这和当下一些入时的花鸟画相比更多了一种含蓄之美、文气之美,彰显出他作品非同一般之处。
) y- R$ \# ^; a
+ u: @: }' o# `; {5 t. F6 r' @' x  于千翔热情大度、乐于助人,先后为甘肃省内外很多书画家写过评介文章,策划过多次有影响的书画展览。他快人快语,袒露自己的心声毫不装腔作态。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崇尚自然的艺术观,表现“自我”“心象”的不俗境界,才使自己的花鸟画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被更多的人喜爱和珍藏。(杨军)5 l! P" w' c4 @+ `/ b

1 k2 p$ a8 n6 v' b
发表于 2012-4-13 10: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兆驹书法艺术4 H: v5 Z" Z! W3 s
1901.jpg
0 {- t2 O3 a% r. X" m
; y. B* i/ U& M* P. A
   于兆驹,一九四九年生于潍坊,现供职于《招商周刊》新潍坊编辑部,任副总编。自幼酷爱书法,一九八九年起,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并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曾应邀赴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及现场书法表演,大获成功。受到日本书法界的高度评价。称其书法作品既具传统功力,又具个人风格,耐人寻味,是一位极具发展潜力的书法家。另外,除毛笔书法以外,他的硬笔书法更具特色,是一位“软硬兼施”的书法家。
; w& B- I, U" J% }3 [( P& ^ - N4 b7 M$ Q6 E
     他的名字被收入《潍坊书画家》、《山东书画家》、《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等诸多书法家辞书及书法家网页。有多部个人书法专辑在电视台播放。( Y  r  |( r1 s
1902.jpg       1903.jpg 3 v% ^4 {5 M- h
3 \. M' u: T' G; t6 o

0 \" I# Q2 M9 G4 M* }8 U0 ]# L9 m* W/ b5 u8 L* N

) Q7 |4 f6 N4 o9 D # I: S$ |. M) _( h/ j; D: l
发表于 2012-4-13 1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俊妞 于 2012-4-13 10:29 AM 编辑
( {6 ?1 u0 K" M0 \' o
! G7 z+ `, C5 n7 t" r8 R" X" W7 M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于阳春' P9 G  O/ U" p7 a, J" ~
" F0 y1 Z5 x# L  D; v3 F  w. w
2001.jpg          2002.jpg                              龙潭玉液                                                                              1998年于阳春访问奥地利时,在阿尔卑斯山下留影
8 D; e+ h* Z& h# y: I$ C  ?0 j于阳春,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其故里山东威海市,是一片依山傍海的净地。他出身名门,祖父于镛烈士,是辛亥革命胶东领袖人物之一,其言其行,教化出后来者的勇毅俊拔。他从事新闻工作及中国画创作40余年。早期任《大众日报》文艺部主任、高级编辑,以好学苦钻著称,以乐施于人名噪。好人壮年得志,1988年升任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副秘书长,是《联合日报》第一创办人、社长、总编辑。他爱岗敬业,人称“拼命三郎”为人名清性高,刚正廉洁,常以画筹资,兴办报业;设立总编奖励基金,将个人的稿酬,分赠部下;用自己的奖金赞助了34位失学儿童,是谓"双肩日月,两袖清风";他严己宽人,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培养了一批卓有建树的人才,是"山东优秀新闻工作者"。春秋十载,出版了六部个人画集,收获甚丰;曾先后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及中国驻外使馆创作巨制山水20余幅;近年来,以更多的时间投身大自然,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并到欧美多国考察写生;多次赴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诸多佳作,屡屡选参全国、国际性展览,享誉中外。曾荣膺日中水墨画大展及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览金奖。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欧洲时,将其山水画《泰山》作为国礼,赠送法国众议长法比尤斯,外交部礼宾司于同年12月授予"荣誉证书",对其褒扬致谢。今年6月14日,集40多个春秋之70余幅得意代表作在省美术馆隆重举行了《于阳春画展》。政要、名家、画友、慕名者纷至沓来。著名书法家李骏昌题写的"德艺双馨"四个楷书大字熠熠生辉,对于氏的人生与艺术作了很好的概括。诸多方家评说,于阳春的山水画,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画亦好,书亦好,人品亦好,是"三品同源"。
: Z1 ~' E4 F8 N' b/ k* O* O    东方文明审美意识的总趋势,有两个特点:一是雄奇、阳刚为主旨的美;一是婉约、阴柔为走向的美。于阳春的山水画,从总体形貌上通鉴,似乎包容了这两个审美特征。他集写意之豪迈旷达与工笔之精妙隽永于一体,加之他多次出国举办画展,与西方文化时有通融,形成了于氏独特的艺术格致。诸如《玉龙山下甘海子》、《天山脚下天鹅湖》、《雪峰披金甲》、(《雪水冰魂》等许多作品,无形中吸纳了西画一些诸如透视、空白、布陈、选影、着色等技巧,又给他的画品铺糅上了一层深厚而颇具装饰性的韵调,从而使作品发端出一派自然化了的神奇魅力,辉闪出一派古朴典雅、神清骨秀的传统经典美和弥散着高隽空幻的文人画意象美的灵气。这是于氏山水画守"古法"又着意求变求新的现代审美鉴赏价值之所在。; ?( ~1 ~$ \1 L  L! q! @
    古人说,"五色令人目盲"。而以墨为骨血,以青绿蓝紫为情致,则是于阳春所掌握笔墨有别于前人的一大审美特质。画家深谙"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墨法笔度。我们鉴赏于氏山水画的艺术语言,感受最深的就是源于山水,高于山水,徜徉着自然灵气与人本精神的同明相照与春秋共语,进而引发出无限联想和向往。山水是美妙的,天地是美妙的,人生是美妙的。于阳春是人品与画品的统一论者,是言行一致的榜样。
: B6 l4 e  J  Z) T# ~8 r2 O8 ]. \2 s    书画同源。于阳春写得一手优美、洒脱的散文,是一位颇具才思、才情、才气的散文作家。他的"新加坡纪行"系列篇、"东京夜话"系列篇,曾光耀于报端。* h) Z6 ]: e4 `! j$ }' f
    祝愿于阳春沿着自己洒满阳光和开满精美隽永艺术花朵的路,以社会人生、自然世界为画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创作出更真、更善、更美的大乘神品来,去成就一名中国画坛的旷代高手。 0 f' [" @. ?9 ^% [
2003.jpg

) l* i- H1 J* S* `5 r$ [/ x  K, |
2004.jpg
* b5 X* X5 n1 ]' b

" Y2 q5 D& L: a0 w+ y0 V3 H1 H
2005.jpg
  6 @5 m6 r( x4 t) n
5 T+ s+ W! P2 S; Z1 W6 ]7 F+ r$ m
2006.jpg
                 
8 G% ~: ^7 ]$ [6 R- D( {        
0 Q* m5 Y/ j; j; u0 _$ c! z( Z" a       % J$ ?$ ]3 o; l' n

: {9 i2 j8 _$ f5 n
/ O$ _5 j( E( N: o* M 4 O9 J& ^4 [" L3 F9 v% P9 E& m

/ Z2 ~% }! l9 i% I
% T. j' i. t# b* w
发表于 2012-4-13 10: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鉴定家于志豪
5 Q' \( ~# h3 S9 c
/ m- h+ g6 j; m. N. Z
& X+ X8 m1 S2 o% E      于志豪先生出生于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古城。自幼家族以书画装裱为业,耳闻目睹着大量名家精品,夫辈的丰富藏品更是朝夕相见,也使他对收藏充满了格外的兴趣。 2101.jpg   家中的明清家具、名人字画对他来说也是如数家珍熟记心头,在文革时期,其中大部分藏品至今已不复存在了,回首往事令他心疼不已。热爱收藏是他一生的追求,自工作以后的收藏兴趣也是产生出越发浓厚,他凭着自己家庭的熏陶和自己对收藏的强烈追求,他不断从中学习收藏知识,  b1 X5 B  h1 |7 s% m

3 R( U+ ?; j, ?/ w/ R  苏州古城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的深邃积累,使得苏州处处随见的古物也是增添了他对收藏的浓厚情趣。苏州红木家具闻名世界,精美的雕花图案,明清时期的古典的家具在当时也是家家都能见到一二。父辈曾与苏州顾氏红木制作大家有其深交,所以他对红木家具的收藏尤为钟情。* d7 R$ W  Q. h4 X5 N$ D& L, s! o- d
 
! C# A$ ^8 `5 H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收藏品市场的开放,收藏中国家具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有几个好友看到他这样收藏下去,也跟着他一起走南闯北,有一次,他在一远亲农家闲聊,那远亲农家在无意中说起家中还有祖上留下的几件家具,他就帮那远亲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嘿,发现了新大陆了,一件明末年间的是黄花梨方凳,还有一只清初时期的红木柜。那农家原是在村中是大户人家,文革中挨批,各自分家立业才留下这几件家具。经商量那远亲也很乐意出让其几件家具,也放心让他收藏。9 x0 |6 X! t3 o8 @5 s

6 G3 V1 \- @. }$ C  他在收藏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凡具有艺术性强、不管历史年代悠久是否那怕不是知名的也不在乎,、物体造型美的跟他要收集、他认为收藏有益于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现代的今后也是文物了,现代书画家的作品也收藏,他认为收藏更是陶冶情操丰富知识的最好老师。他平时刻苦学习有关书画、家具、石雕、瓷器等各方面的知识,他以自己独特的鉴赏力和见解,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理性地看待收藏,以真正的为收藏情趣而收藏,不以名利为重,使自己的收藏品在平淡中显真趣。7 g7 f3 }# n1 u) Q5 ~' O0 s
, t  L' K' Q" r9 V- M. k) {6 @9 H
, Q$ b/ w8 b, j& o% ^
& H, R9 c# v) K3 X% f

& ^" Q' s' i- g7 p# s. z于志豪先生出生于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古城。自幼家族以书画装裱为业,耳闻目睹着大量名家精品,夫辈的丰富藏品更是朝夕相见,也使他对收藏充满了格外的兴趣。  
$ H6 s4 P# G  v0 C6 Y
《墨松》 袁英 41.5×160CM
, ]; T& l4 f6 Z6 s% p
2102.jpg

7 v$ L  ^  w' N) c3 m
《人物肖像》 胡景 吴伯滔补树石 82×60CM

. I7 t7 P6 v# b6 L+ p, s
2103.jpg

% O/ C6 F- ^' C' }  f' H1 z& _
《人物肖像》 名人题词  82×60CM

% @8 W# n& ]" @$ ?
2104.jpg
+ m) E6 e5 ^% P  |" Z
《扇面人物》程十发
( O% ^6 I- j" k
2105.jpg
; C% b2 I" I5 V- e- B
《紫檀立雕十八罗汉地屏》  256×90×245cm
, ?- [0 L( K' K  s; w7 S- Z
2106.jpg
& r/ P6 n* D9 @% ~3 ]$ E
《龙 台》175×70×90cm

5 P! p$ t; Q3 s0 z, j! s. ^2 L- w
2107.jpg
, t1 @" p5 v% u2 K
《紫檀九龙屏风》  275×230cm

) q) @+ Y5 \" f6 m& H2 U7 \; f
2108.jpg

; A1 O; E+ ]  b! P% o$ x3 H7 u
《满雕龙椅八件套》
发表于 2012-4-13 1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俊妞 于 2012-4-13 10:53 AM 编辑 8 r# n) `% U' C8 _, g( ]
% ~& x1 T! A% N6 i
于全兴摄影作品欣赏, {# i6 e; x6 z, H' Q2 T7 p) G
( v5 x& c6 N9 m/ i, T% I" Z, |
1962年出生于天津,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后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事美术设计工作,1987年供职于《家庭报》社,任主任记者,现为天津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1989年,他开始从事新闻摄影,有20余幅(组)作品获国家和市级新闻摄影金奖和二三等奖,3幅《母亲》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永久收藏。2003年至2004年出版图书《走近贫困母亲———中国幸福工程西部行纪实》及画册《贫困母亲》。2004年至今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   j( o6 p& w7 F4 N0 d- W

& R" h* [0 X" S% q  2001年,于全兴受“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的委派,用一年时间到我国西部九个省市采访拍摄贫困母亲的生活状况,他所采访拍摄的贫困母亲图片在北京展览期间得到了国家人口计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2004年“母亲节”期间,他所拍摄贫困母亲的图片在新浪网刊登,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为宣传“幸福工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4月作为访谈嘉宾与中央电视台《相约》栏目合拍了“母亲节”特别节目--《潮湿的关注》,以上万张图片推介“幸福工程”。2005年11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幸福工程”十周年表彰大会上,“幸福工程”组委会负责人、国家计生委的一位领导将“爱心奉献奖”奖牌,郑重授予于全兴,表彰他为推动“幸福工程”、帮助中国西部万千贫困母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2005年末,于全兴成为“感动中国—CCTV2005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之一。
+ P* i7 A$ D, Q/ T& k2 v
# t$ B* J0 _2 ~. m
% x; i& g  f% H4 T, |2 ?, T于全兴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quanxing新浪博客
: ^( r: W) U% _( l0 y/ w% ?1 i2 @8 J2 y. T- S# T
更多欣赏请按照提示欣赏:/ [2 C# z: H, q

- O, y3 B9 @5 M1 c  
$ e7 E; Q. q/ R  《母亲》 ! v* z! L2 C# e6 f  g( m3 e
2201.jpg 2202.jpg    2203.jpg    2204.jpg    2205.jpg    2206.jpg    2207.jpg    2208.jpg    2209.jpg    2210.jpg    2211.jpg    2212.jpg    2213.jpg    2214.jpg    2215.jpg    2216.jpg    2217.jpg    2218.jpg   
0 G; G" e3 Q4 H3 j: H0 K( l/ B! s, w5 _5 n+ C8 q
[下一页]  http://www.cpanet.cn/sysyl/yu-qx/yu-qxzp.htm
8 w4 ?+ k4 f7 N; i6 W- o. S; t$ F; J7 T. x
   7 x2 j5 g- V1 s- w6 n1 H
发表于 2012-4-13 10: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文政蛋雕 $ Z% G$ ?# Z& m( |, e* r
/ x  E% W- ^/ X5 A8 q

8 n  |5 Q& H3 k+ y0 L6 P' [0 i2 T0 t       于文政.: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南于家村 ,本人的专业是工艺美术,擅长雕刻,书法,雕塑,绘画等.爱好古诗词和古典音乐
+ m' U6 f% B: N7 ~* A       怀着对艺术的无限憧憬与追求,自1995年开始至今,先后自学了木雕,书法,雕塑,蛋雕等. 1998-2001年留学日本.木雕作品[寿],[天鹅湖]被日本友人收藏. 2002年至今潜心研究蛋雕艺术.在蛋雕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用自己独特的技法,将生活中被视为垃圾的蛋壳赋予了艺术的生命与活力.其作品与事迹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 ; H5 o6 ~  q$ Z8 r% L; C) X
1 s3 L3 A$ a$ b
2301.jpg
) Y2 k9 @  z  `2 {1 G
+ b% y1 r6 o" k0 `9 g. L6 S
发表于 2012-4-13 11: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俊妞 于 2012-4-13 11:07 AM 编辑
7 l  t  r  U0 p3 _' s3 v7 r* G- P# }; O9 L3 n1 ]  a
于非闇作品欣赏 2 Y5 Y  B8 c' b% B- Q! W
2401.jpg
  
, q( b" s# t! ~( M" P: g0 h3 b' r9 G2 {2 J  ^7 T3 Q0 k* h, F. F
5 ~1 w+ E5 o7 e  D
    于非闇(1887-1959)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有着重要成就的画家。正是于非闇及其同志者的努力,使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得以传承,为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2 ^" M8 ], S! ?) c1 G" E1 A
. p5 L# R- X, }6 q: y
    他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山东蓬莱人。从小喜欢豢鸽艺菊,写有《都门钓鱼记》、《都门艺菊记》、《都门养鸽记》等书,影响颇大。曾在北京师范学校、华北大学、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3年后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建国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代表作有《玉兰黄鹂》、《红杏山鹧》、 《牡丹鸽子》、 《山茶蝴蝶》、 《和平鸽》、 《丹柿图》等。出版有《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及《都门养鸽记》、《都门艺菊记》等。
! e) W& x% d) z8 q% d      2402.jpg     2403.jpg        2404.jpg     2405.jpg       2406.jpg                                      2407.jpg        2408.jpg                                                                                2409.jpg % B3 a2 j. J% m! u$ O

0 K, `4 z4 [  H: l% s: K$ ?
发表于 2012-4-13 11: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俊妞 于 2012-4-13 11:22 AM 编辑
5 _" o) ?! _: K: {1 J7 Q7 x! Z! V0 u7 x! k% Y+ l" H- ?
0101.jpg
! E( b* d( }& T* e( ]于越(于利荣)1961年生
  W4 i" g8 v7 u% U6 v# b  M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 C6 J/ k: K7 _工艺美术师
  z& Q0 D% v( e5 G0 _! b- |现供职大连开发区管委会: t8 o3 K. T; e5 s9 Y! ~+ }
0102.jpg * G6 S& x% j! X2 k. \2 U
于晓江 1969年生
* d. V# q3 D/ F- q) s1 F9 ^' f9 ~2 a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 B! H. V5 w) P4 Y# t4 \' u
自由摄影撰稿人% N3 o0 m. Q/ [8 p
现生活在大连和北京
0 z/ x. k& F$ u( T" {! O4 l8 i1 c 0103.jpg
8 }8 R# v9 r7 w! O: R1 i5 k半岛大连的影像故事
/ |0 f" Q+ |$ U* M4 T+ `定价:48元

, w% p3 Z! E. Z3 i. F/ i1 E) u9 K1 \- X$ J- @  e
    大连是一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城市。她诞生于殖民主义的蹂躏之下,她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的胎记。她三面环海,沐浴着黄渤两海的风潮,有着博大而辽远的海洋性格。她美丽而时尚,现代又前沿。她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并不深厚,于是,大连极少有大科学家和大学者的出现。让人感到惊喜的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连涌现出了为数不少的优秀摄影家,于越和于晓江便是这个群体当中比较突出的两位。' ]) r8 W* m- `$ D- l
    于越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多年对艺术的追求,他已经成了一名具有相当功力和造诣的油画家。近年来,于越突然放下了画笔拿起了相机,从一个艺术领域跨进了另一个艺术门槛。而于晓江更为大胆,他甚至放弃了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公务员职业,为了自己热爱的摄影艺术。一个敢于放弃职业而献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人,连上帝也不会辜负他的这份苦心。4 T0 T8 ]( w! a3 l, D. w5 _
    记得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的职责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两个姓于的同龄人走到了一起,共同出版了这册《半岛》摄影集,为了圆心中的一个梦想。当你翻开这本纪实摄影集时,你会情不自禁进入摄影家的思想和心灵,甚至进入他的感情世界。喝着大海之水长大的于越、于晓江,作品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那就是大海的风格和性格。这里的人们生于此,长于此,大海养育了这里的人们,人们与大海也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摄影家的镜头恰恰就对准丁这个广阔的世界。不仅如此,子越、于晓江手中的镜头也对准了现实生活,对准了社会底层的犄角旮旯,对准了所热爱的家乡父老。6 R: y/ Y& ^4 @0 a1 X* j

- ^1 m. C/ O# \' z" \) [% [2 t" U- P    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生活的真实,思想感情的真实。生活是五花八门的,各色人等在各个生活的层面也占据着各自的位置,每一个人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天地和生活方式,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富有者的那种滋润,贫穷者的期盼与渴求,无奈者的苍白无力,无所事事者的百无聊赖,还有孤独者的形只影单。摄影家把握住了瞬间的那一丝表情,那一线眼神,他们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高明的摄影家就是通过这凝固的瞬间,告诉人们意味深远的故事,而且没有比摄影更直接的艺术形式,它告诉人们生活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的,而绝对不是在教导人们应该怎样生活。4 l: X7 g, a- b  A4 C) I
    人类社会在进化,大海也在进化。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要生存,他们追赶着潮头去赶海,追逐着浪花,踩着沙滩去采撷、体味生活的甜蜜和辛酸。大海也为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富足起来的人们迎着海风嬉水弄浪,演化成了快乐的游戏,也只有玩海的人们才能体会得到。当人们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之时,一些古老的民俗乡俗正在消失,一些传统的民风正在淡化,而他们用相机捕捉下了如今已经很难见到的祭祀大海的场景,那些涂抹着大红大绿的祭品摆放在大海的面前,那些被宰杀的牲灵也面向大海。也许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大海的崇拜就采用这样的祭祀形式。社会在发展,生命在发展,生命也在延续,摄影家为我们留下了这一幅幅杰作,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看得见昨天的故事。% I1 x1 ^3 b9 i4 ]& {) u% T: c
    细细阅读于越、于晓江的作品,你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忧患意识,但在他们的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和阶层的人都热爱生活,向往未来。虽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悲剧色彩的场景,但是揣在人们心底的却仍然是对幸福的憧憬。他们将这些活灵活现的美好画面捕捉了下来,它将提示人们珍惜自己的生活。0 n4 o8 ]1 u4 D( u2 C% \3 O% Z; S
    再读于越、于晓江的作品,你会感觉到他们的作品没有象有的人那样去猎奇,去寻找生活的盲点,去搜寻荒僻晦涩龌龊之景。他们就在大干世界当中,他们就在茫茫人海里面,去捕捉那些让人心动,让人感到亲切,饶有趣味的画面。是摄影家用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视角表现出来的。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包含着多少说不尽的语言。大海潮起潮落, 日子还要一天天地过下去,于是,就产生了数不清的故事。这些故事也就期待着那些敏锐的艺术家们去发掘吧。一切仅仅是开始,尽管于越、于晓江获过许多奖,得到过许多荣誉,他们好像依然在忙碌,在思索,他们不是想着怎样达到登峰造极的层面,而是尽其所能,来完成整个艺术体验的全部过程……
  c* N3 n. s0 O) K8 T$ o% b仅以此篇,代为小序。 
( I4 A. S7 W0 M. f- V
0104.jpg

& K* p  c5 U0 V: l/ m
庄河。2004

# F! X. U" T: E% {7 k" l( X
0105.jpg
: B4 J. c% ~) C% F, G2 L
长海·2003

* t4 r) ]# c- I, I- ^/ s
0106.jpg
( I  [: `5 Z, S* W" `
金石滩.2003

3 ~4 Z5 J4 X( K5 d* W) W& n
0107.jpg
# k' T/ X- }6 p6 s. Q0 E
普兰店·2001
 
* |' w$ i: _1 c1 {
0108.jpg

$ |0 N) i# W& t, u+ N
开发区·2004
9 n% s3 S' f6 O7 v; Y' V
0109.jpg

9 U- q" M" a% r4 T
普兰店·2003
7 \9 c3 L3 G0 i% y5 W! _- N
0110.jpg
2 Z9 ?# C' j' d" n0 h8 d4 I
旅顺·2003
0111.jpg

2 E7 R- B7 y8 P# @0 s0 s
大连.2004
4 [- ^- V4 D$ q5 Q
2 }1 R0 t1 _: G! d( H' W/ s$ Z) W

' y2 Z7 w" ^8 \8 C8 `9 w3 @- X( u
4 V% |2 R5 C2 [. t8 V! n
后记
1 o# {$ [& M4 B' i    年少时酷爱绘画,后嗜摄影。常年被俗累纠缠,天生不多的灵性也渐怠尽,只残存下些许良心。
6 J$ B, Y# b3 r/ G    我本属胸无大志之人,于生活,于艺术,态度严肃、形式散淡,已过不惑之年更有深切感悟。几年来,信手拍得照片若干,内容多为我生活的城市,拍摄的目的并没有多想,只是由着性子拍着。& W8 s; E" o  V# u  V3 _" c
    我一直以为,摄影的动机就是更冷静一些的观察,观察的目的又是有二,一是为愉快,二是留下来与别人分享。我喜欢拿着相机观看生活,这种观看不是冷眼旁观,也无苟且偷窥,更非居高临下。我从相机中看到的人群是我的父老乡亲,看到的草木是我的家园,不论美丑,不管贫贱,他们都与我有着血脉的亲缘。确切的讲,这些照片应该是我的家庭照,是在生活中不经意地给我的家人的留影。
/ u$ \9 n/ L4 Y( X. x    出版这本书,是对自己奖攘,也是给家人和朋友的报偿。( b: |$ @2 U9 }5 x8 [$ T
于 越9 P: w2 u3 D- i6 q0 C
2005年5月 大连
- g! \$ R3 B- Y( }* r7 |' K, y! x' b) M0 O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强烈地有种冲动,试图以艺术的名义为生活的某个章节作一套插图,一套真实且精美的插图。木讷的性格和轻浅的学识加上少有的赋性,想要完成这件事,多少有些自不量力。但我唯一自信的是,我的还算得上勤奋的腿脚和倔强的脾气。
1 K& T/ n( Q- t6 {: f" E, h    有人说,我为了艺术而辞掉公职,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情节。若真是这样就免不了有作秀的嫌疑,其实,这个举动不外手是自找压力的低级手段。或许,我只是想换一种活法。代价是必然,抱怨是无谓,我安慰自己的词叫无悔。, |$ T# o1 m8 M7 `! S* A
    有时,我不敢面对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从他们的眼睛里我分明能读出期盼。我刁;能保证所谓的成功,也还不能让他们得到我想给他们的幸福,但我确信不会让大家失望,也包括我自己。2 c* Q& l% n  p9 a
于晓江
" n+ c8 @, Q- u) ?/ u# H! b( Q2005年5月 北京3 h$ o! G6 J! l- v' V
' h' C, d. _# D; v/ q
发表于 2012-4-13 11: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长征陶瓷精品展示 ) G3 f7 ?$ ~) a- e( Z* V

% V# V) ~" ^+ V       于长征先生 1962年生于江西,大学文化。现任职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画院副秘书长,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E: i+ L) g% o: n) t
0201.jpg        于先生一直从事陶瓷美术创作,拜工艺美术大师熊汉中为师,得到大师的悉心教诲。其作品清秀、雅致,构图严谨、简练,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于先生尤擅长画虾、鳜鱼,其《荷贵图》独具匠心地将荷花与鳜鱼巧妙组合,具有幽深的人生感悟,并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1994年,他成功组织实施了“世界华人协会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大奖赛”。青花《游》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青花釉里红“长相依”荣获“铜奖”。《悠悠》在选送参加“99巴黎.中国文化周”活动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收藏,并在随团参加的法国学术交流和现场表演时,被《欧洲时报》作专题报道,深受广大陶艺爱好人士好评。2001年6月人民日报社收购作品《悠游》瓶赠送墨西哥总统维森特.福克斯先生。$ u8 x9 X) F$ Y
5 L# H# r* O; r1 u% A
    论文:“鱼藻瓷画的继承与创新”在《景德镇陶瓷》第101期上发表,“釉里红的烧成及变化”在《陶瓷研究》发表。# n6 g+ m4 D: L3 L6 L7 G
( Y) e9 v9 r% m
地址:莲社南路9号" d$ D9 v" U1 V0 m7 j
电话:0798-8230927 13907989189
0 k& u9 e8 h' b! Q- a( N7 z9 d5 o传真:0798-8569189- Y2 o" x# Q2 D; l% d" E
邮箱:ycz8368@163.com! ?3 P9 U, e9 ?1 @5 v
作品展示 6 |( i5 X# P8 P% R
0202.jpg       0203.jpg     0204.jpg     0205.jpg     0206.jpg     0207.jpg    0208.jpg     0209.jpg     0210.jpg    0211.jpg     0212.jpg     0213.jpg     0214.jpg    
发表于 2012-4-13 11: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家--于明诠- d' `& e" I4 T, N+ j( S
0301.jpg

! _4 D. B7 c# ~* K$ E  O* f) m3 k  T5 E6 g* D" D0 |6 ]
( p9 r/ X- m  t+ E! F; j
于明诠,别署于明泉,于是乎。1963年生,山东乐陵人,现为山东政法学院哲学教研室副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在六、七、八届中青展中一等奖。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品展览作品集》等。1995年出版《于明泉书法篆刻集》;1999年出席中国文联“百名青年文艺家创作经验交流会,获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2000年参加《全国当代著名书法家50人五体书法临摹VCD》拍摄,并出版《于明诠行书诗册》、《常有梦斋初集》;2001年出版《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于明诠卷》。系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书协理事兼理论委员,沧浪书社社员、山工青联委员。, a" H# Q7 L6 M

$ D' R- }) O# r  w# K# y0 E- T! l( U! O: X4 v9 E
作品欣赏请点击:http://web.hutom.com/yufamily/100/html/?335.html于明诠作品欣赏
- ~3 `3 Y" ^1 g4 j5 e0 R
  g4 G# H7 i  X( o& a* ^博客地址:于明诠艺术博客
发表于 2012-4-13 15: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俊妞 于 2012-4-16 10:59 AM 编辑 6 R) g8 B! n' M. f

# n* H3 w: Z* {4 L( \于化鲤 5 T6 _4 O: p) @8 D: G/ L) O5 q
1 i* N+ e2 ~0 b8 A" ^) X
0401.jpg
  P  q) J1 Q, y' ~" `1 P6 M+ ^
3 G- H; D" r2 z0 j
于化鲤,1933年生于天津市。自学绘画。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创作40余年,涉笔多种绘画。曾得著名漫画家米谷先生的悉心教导,著有个人漫画专集。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编审。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 h) V% e) M* r6 x. C2 ]# e

/ \! a: I% N: |
4 X5 ?0 d5 c. n; O' s1 x6 i* j  ]3 ]  O
0402.bmp . z% }* l$ X9 s  v
作品1  花季  68*68cm 
3 p5 |2 ]9 V: D% [; y8 u

. m$ i8 _8 G" Q, K# g4 m
0403.bmp 7 X' s% y8 o% M; y% B" A8 W
作品2   苗家姑娘   136*68cm[/align
] 0404.bmp ) ~* q& x  M3 y0 r& B
作品2   五福   136*68cm
% c" k5 E1 t. G  @
0405.bmp * ?- L, t3 C0 z; v
作品4   知音   68*68cm
: C. G/ Q: C  L

2 r# N/ p- m9 b, M; r4 v8 @( g5 x0 v* v, r8 C6 O0 F/ U
更多欣赏请进于化鲤 画家 官方网站http://www.gh365.com.cn/GHJ_HTM/Y/yhl.htm
, ]3 p; E' O8 d! Z0 K/ X! {1 m; E1 z* l& X' U- V- l! ~3 @

, g' x) y$ w) G  t$ ]2 G2 n1 ?- z7 i+ v5 g
. k( n2 V9 W- A6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