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振华

莱阳于氏族谱

39
回复
1025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6 15: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发表于 2013-6-15 19: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发表于 2013-6-22 21: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顶,
发表于 2013-7-1 19: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必须顶,资料珍贵
发表于 2013-8-5 16: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武二年,始祖始迁,到民国四年十五世孙续谱,550年传15世,平均一世36.67年,诸位有啥看法?
发表于 2013-8-5 18: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志强 发表于 2013-8-5 16:43. V# a+ }1 z6 |- x9 {. H
洪武二年,始祖始迁,到民国四年十五世孙续谱,550年传15世,平均一世36.67年,诸位有啥看法?
: ~6 Y$ r$ E2 e+ M+ @( c
細看民國的那段譜 , 感覺怪怪的 , 不過有資料比沒資料好
; v: B8 Q. ?& N5 G. \: |6 [4 }& S2 H
元時搭船北上 , 頗符合實情) S9 S) B( k3 L
這譜有其重要性 , 但是有些地方不要太在意, C6 b" n: P* @$ F
若與其他近支對上 , 有些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发表于 2013-8-17 2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乃莱阳于铭训一支族谱,可从序文知为十五世孫,于铭训县志有传,生四子,宝珽,宝琳,宝琏,宝珩。可我世系中找不到此名字呀?怎回事呢。
发表于 2013-8-20 18: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譜引起我的興趣3 Z0 v6 l$ U' W- G$ _
說說故事 , 各位聽聽就好
+ v# X* y6 C: S, I清末外強環伺民不聊生# v! j" G1 {% W8 a- R4 w0 g' T
由於陸路交通開始發達 , 輜博.膠濟鐵路及公路的開通
* p! U# }) S9 l- S原本在山東高密一帶的河工生活困頓- r2 Q- Y. K0 _7 x( z
義和團於此發源 , 週邊地區民眾逐漸聚集而成一龐大勢力
6 @5 O# {2 e4 Q  s/ z而看在袁世凱眼裡 , 是個威脅 , 於是率北洋軍(武器彈藥是向西方買的)
: w7 v, H- D) T5 e5 \到山東平定此一由民眾自發之保家衛國的運動% p  Z7 N. n' Q% x: r) f5 q1 }4 `
山東人很悍很耐打 , 袁世凱與山東的于氏家族結下樑子, i- W5 l! H  _4 c) N- P
民國四年袁世凱要復辟當皇帝 , 于氏家族的惡夢又起(明末清初改朝換代的滅門之禍)
0 l7 X3 D3 w* s$ H! S" y- A所以在當時立刻修譜將譜亂修一通 , 將"于"寫成 "於"& ~" V& K1 h2 J& f3 Q, ~. r2 |
看到此譜想到這段故事 , 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駿傑 发表于 2013-8-20 18:17
; P- }8 g2 R+ v0 f: Y: K* U這譜引起我的興趣! r4 J! v( v, e6 a% d, {+ \7 ~
說說故事 , 各位聽聽就好
7 B$ z0 s1 t' R2 J清末外強環伺民不聊生
) c/ x, _. p+ K; O; ?# z: T5 B& x
第一次听说,谢谢
发表于 2013-8-21 18: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 "維基百科"__義和團運動條目
! s$ s) R; b  H2 C& h+ r# u* u# W" y+ ^
"1899年,毓賢繼任山東巡撫,當年12月30日(農曆十一月二十八日),山東肥城發生英國聖公會傳教士卜克斯被殺案件,在西方各國連續抗議後,煽動和支持義和團[15]的毓賢被清廷免職。毓賢離職後到北京覲見慈禧太后,向她提出招安義和團;之後獲得調任山西巡撫[註 5]。毓賢任山西巡撫後,更變本加厲縱容義和團殘害教民[15],其衛隊數十人都是義和團團民[15]。而新任山東巡撫袁世凱帶領北洋新軍在山東大力鎮壓義和團,穩定山東局勢,迫使一部分義和團拳民逃入直隸境內。1月12日清廷發布,對於義和拳「只問其為匪與否」「不論其會不會,教不教」。"
% S9 b8 R2 f6 k5 Y
" j! D1 ^: i3 b+ ]# P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 義和團被污名化 , 且與袁世凱結下不解之仇
, ]4 T- X" W5 v+ d5 T1 `袁世凱要當皇帝了 , 滅門之禍又將再起 , 於是改家譜以傳生息...
1 Y2 `: ^. q- f" X$ W+ M, ^0 I# E* e8 f$ @: p) M
這故事是家傳的 , 有幸查閱找到歷史文獻紀錄
发表于 2013-9-3 16: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駿傑 发表于 2013-8-20 18:17
5 @0 k( a/ O8 X3 P* |這譜引起我的興趣
1 L9 f  [& H) `' g說說故事 , 各位聽聽就好7 w, m; Z: X, W% L1 G5 G4 ]
清末外強環伺民不聊生
8 C+ Y0 S& Q0 z9 B3 K7 M2 p  C& N, D2 l
对于这个故事,牵强附会的可能太大。. _. ^9 Y0 y8 z4 F9 r
我是莱西的,即清朝时莱阳县的西半部。我们这不存在这种改于为於的说法。
- t' ^9 G1 C( Q- N6 v6 {) C从位置看,莱西比莱阳更靠近胶济铁路,但义和团对莱西的影响极其有限,往东(莱阳)就根本没有影响了。& d+ \. X, W, E* E, o5 h
义和团的起源地在山东西部和河北南部,胶东有,但止于莱西平度即墨等地,往东的胶东腹地基本是没有的。
* f1 q# S+ \2 F6 |0 R0 T/ @( _5 U% P不知道俊杰兄对胶东地理了解的多少,可以弄本地图看看。
* R4 N' e6 J4 Q. b% e1 D" {莱西的于姓是大姓,但那是相对于其他小姓,在莱西于姓人数位列第六,排在前五的是张王李刘孙,所以,即使要对抗清末政府主力也不应该是于姓人。
发表于 2013-9-3 16: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复林 发表于 2013-4-3 12:31
2 o/ [, z1 z3 d! l题序人是十世,题序时间是乾隆二十二年,正常情况下,该支应繁衍至21世左右。
8 e! V) H5 v- U& K  V
今年8月份我在青岛学车,同期学员里有个于姓同宗就是这一支的。$ a- t% {1 q3 N7 o+ V6 C
他说他的爷爷从莱阳迁来青岛的。他父亲是显字辈,他是道字辈,应该是第十九世,他本人30岁左右。
发表于 2013-9-3 16: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致遠 发表于 2013-8-17 20:08
/ X* v" V, ~+ B4 _此乃莱阳于铭训一支族谱,可从序文知为十五世孫,于铭训县志有传,生四子,宝珽,宝琳,宝琏,宝珩。可我世 ...
  Z; h# t( \8 |8 s, w8 b1 D
楼主应该是发的不全,世系只发到第十三世,十四和十五两代的没有发。所以仅从已发的世系中是找不到于铭训的名字的。
" a, ]1 P! F. P" H
发表于 2013-9-3 17: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駿傑 于 2013-9-5 19:24 编辑
6 C: g+ _- h. z- C$ r2 T/ i; C; m7 U: l8 Z5 B: t) C4 a( i! R6 W5 y
我看了一下地圖 , 萊陽確實偏東邊1 k/ s* H3 i; v2 Z7 G, K- K1 c- w3 x
那...再看一下譜 , 有"中華民國四年"那張相片的上兩張
  ]4 }3 ?' M; Q  h& ?" s將"于"改成"於" , 之後用紅字改正 , 若其他別字就算了, U3 z0 C  E) [! |# M# G# O& f. s
連續兩個于字都出別字 , 就不是偶然
. K" X3 g2 ?# t  O; O這本譜很典型的清初時改一次   那個"復"字% j# P  j9 g6 O& l! ?
及民國時改一次
7 }) y+ I8 L" D一般平民百姓沒太大的問題
; A1 E  [  _% p, C  }但 "大戶" 在改朝換代時 , 就會出問題 , 尤其是具有地方勢力的家族會更嚴重! g6 j  {: e6 }; T
袁世凱復辟帝制 , 嚇壞了許多于家人 , 義和團的糧餉由何而來??% |+ S- C2 u! }4 F* H, G$ H. g
袁世凱帶著北洋新軍來山東靖亂 , 義和團是跑到東邊山區(有糧食)
$ Z+ k8 f7 f: t, g7 ~或是跑到山東西邊山區糧食不多的山區?1 [- @( ^# d4 u% U2 F& D
若從安丘一帶運糧來那是不可能的 , 袁世凱好像是安丘(還是她元配)人! H2 x5 W1 d" E! ]
一定重兵伺候 , 山西那邊沒有後援 , 義和團搞不大0 s. R! E' m9 B' k- `
從袁世凱與日本簽的喪權如辱國條約 , 日本人一戰後接收德國在山東的設備與投資* i9 B( B& \* D( @# ]" g0 n2 D
德國與當地于氏家族是有許多合資的建設與投資的1 v0 v$ V7 r# Y+ P* _
查查歷史資料 , 日本人接收德國在山東的投資時
! H* y: ?; i1 _( D, U' ~; [+ y$ l! r所成立的一堆株式會社 , 有沒有姓于的??  沒有!!
2 J8 h  {  `; D1 L不是當時恨日本人(當時還未開戰)  , 而是若有于家的人出面" {9 H+ h2 `' X8 m
很可能面臨滅門之禍
" K/ e9 x3 q' r( z0 G于氏家族在山東勢力真的很大
; k' h6 A6 [+ \1 d- B- N, \0 f5 }$ Y% w# x, z
樹大招風 , 所以這是我對萊陽這支譜有興趣之處9 |% x. V, M7 T2 L
. X1 z2 e& _# R6 ]
发表于 2013-9-4 07: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还有两次红字,一次为漏字“仍”,一处为错字“祠”改为“嗣”,那么前面的俩个“於”是不是也是错字,后改为“于”。因为到现在还有不明白的人把作为姓氏的“于”的繁写错写为“於”的,作为姓氏,于没有繁写,作其他用法时可以写作於。有很多人搞不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