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振华

2008年北京奥运代表团于姓运动员名单和介绍

45
回复
17559
查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2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一的哥奥运火炬手诞生 于国平接受采访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17:57  新浪体育% H! L6 k5 G$ ~7 r

( g4 c2 s6 H8 s  ~/ r+ n) U7 K& p7 c  Q4 [

/ B6 x9 H* M- t
/ F3 k' ~+ K7 y% X2 \  新浪体育讯 2007年11月1日,中国大陆第一个出租车司机“奥运火炬手”在山东淄博诞生。他,就是山东淄博大众交运公司雷锋出租车司机于国平。明年,他将参加2008北京奥运火炬山东段的传递活动。图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出租车司机“奥运火炬手”于国平,在山东淄博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r5 ?. j, z# y" {3 l
) x. |8 B1 P5 m6 b3 Z

( @; I" o; u6 ?# t7 H
' |9 x' g6 w: t; @  j# k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21: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国平事迹材料
4 s! |2 b% F/ |. V. m, J  e
   于国平,男,汉族,1977年8月出生,1997年9月入党,系山东长运企业集团淄博大众张店分公司出租汽车驾驶员。几年来,于国平立足本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交通行业树立一面崭新的旗帜。他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淄博市见义勇为优秀司机”、“淄博市交通十杰”、“感动淄博十佳职工”,荣获“淄博市十大新闻提名奖”和“感动淄博年度人物提名奖”,2008年获得“振兴淄博劳动奖章”。2008年3月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发函确认于国平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炬手”。
8 j! f4 e% V8 t! ^( k! v0 U
1 s3 n" s+ d% G. u- w- O+ H于国平1994年12月参军入伍,1994年12月至1997年7月服役于革命圣地武警陕西总队延安支队,1997年7月至2002年12月服役于步兵199师装甲团汽车连。农村出来的于国平深知当兵的不易,他带着临走时老母亲对他的嘱托,带着为家乡争光的愿望踏入了部队军营。新兵训练三个月后,于国平被派往驻地一所监狱看管犯人,虽然于国平只是一名新兵,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出色的完成各项执勤任务,当年就被评为“优秀士兵”。 4 Y. }! i! c  @! B' j
$ j/ Q1 L$ r0 `7 l
1996年3月于国平就被任命班长职务,同年他被连队调往后勤汽车连做服务保障工作,负责整个团队的垃圾清运工作,而且一干就是2年。2001年部队组织到河南演习任务,在他带领下,他所带班荣立“集体三等功”。当兵8年,于国平五次被授予“优秀士兵”称号,每年都获得各种团、连嘉奖。
9 Q  L" }3 F* g$ B' J2 u3 V% @! R3 n+ L3 E
2002年退伍后,于国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谋职业,成为大众公司一名出租汽车驾驶员。于国平当兵时是一名优秀的好士兵,当他穿上那身军装时,他就明白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回到地方他又迅速成长为一名,为社会、为行业、为乘客真心服务的优秀出租汽车驾驶员。2 z, M9 o! A* ]8 t+ i. ]

+ @) t/ d: B. y1 `* i+ K2005年一个冬天的晚上9点左右,于国平在送一位乘客到高青后准备返回张店时,他看到在路边一位老人在向他招手示意。于国平将车停在老人身边,看到一位约70岁的老大爷拄着拐杖,站在那儿颤颤微微的发抖。想到天色已经很晚,外面也很冷,于国平不容多想,下车赶紧把老人扶进车。上车后老人喝了于国平自己携带的热水暖和点后,对于国平说,本想坐车去张店,找他离家出走,去张店找妈妈的孙子,但天色已经很晚,去张店的公交车已经没有了。老人家说他身上只有3元钱了,看着老人拿在手里的皱巴巴的3元钱,于国平觉得心很酸,他答应老人家把他送到张店,并且分文不要。在路上于国平了解到,老人家的儿子不争气,在外赌博,媳妇和他离婚后,一个独自在张店打工,这次已经是儿子第三次把孙子打得离家出去了,前几次也是孩子跑去张店找他妈妈,这次孩子又跑了,老人不放心,想去张店孩子妈妈那儿把孩子找回来。老人家说,如果坐不上车,他就打算走着去张店的。' E  b  a6 o+ ^2 h) M' l" f

' }" ]- E0 v( Z5 `# I* }6 D一路上于国平安慰老人不要着急,到张店后先找到孩子妈妈,一切就好了。回到张店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于国平先给老人买了一碗热腾腾的面让老人吃下,由于老人只知道孩子妈妈工作的地方在火车站附近,却不知道她住在哪儿,为了不让老人挨冻,于国平把老人扶到火车站候车大厅,建议老人家在那儿先休息一下,等第二天再去找孙子的妈妈。于国平又拿出30元钱给老人,让老人明早吃早饭和坐车,然后他就打算离开了。让于国平没有想到的是,老人家接过钱后,老泪纵横,一下子就给于国平跪下了,老人说:“好人呢,我活到现在70多岁了,除了年轻的时候给我父母跪过,还没给别人跪过,今天,你就受我这老头子一拜吧。”于国平赶紧给老人扶起来,他心里也觉得不是个滋味,于国平说:“老人家,您出门在外也不容易,这大冷天的,遇上谁也会这样的,现在好人多着呢。”多年后,每当于国平回想起这件事时,他都感到心里暖暖的,他说:“帮助别人,是自己的一动源动力,虽然当时搭时了100多元钱,但我心里觉得值。”
- q$ l1 P0 O: L- R4 Y: y* e* R: f
8 |8 S% A/ P/ F% {2006年的一个冬天,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来自于国平的真实的温暖。那年的冬天,于国平开车到山铝小区宿舍附近时,看到路边有一名中年妇女在向他招手,他就把车靠了过去。这年中年妇女说, 她的父亲身体不好想去中心医院检查身体,但自己出不来,想麻烦于国平把车开到家里接人。于国平没加思索,马上带上该中年妇女将车开到小区里。下车后,中年妇女又对于国平说,想让他进入家中帮助扶一下老人,于国平就答应了。进门一看老人的情况,于国平明白岂止是出不来,根本就是不可能自己走出来,老人年事已高,患病多年瘫痪在床,体重约180斤左右,这名中年妇女和她的爱人根本就无法将老人背出房外。看到这种情况,于国平二话没说,毅然使出全劲,将老人从床上背起,一步步从屋内走到楼下,直到将老人平稳放到车上。虽然当时是寒冬腊月天气较冷,虽然从二楼到车里只有十几步的路程,但依然让于国平的头上、身上仍然冒出了汗。虽然于国平自己有腰椎疼痛的毛病,但他始终没有拒绝中年妇女的要求,而是自己承受着这一切,去真心的帮助这一家人。
8 x8 I# h5 P& p
7 m8 i) `9 x1 z) }1 s. z& \3 w车开到中心医院后,于国平又把老人背到检查室。这时中年妇女对于国平说,希望他可以留下来,再把他们送回去,于国平答应了。等老人检查完后,于国平送他们回家的路上,中年妇女这才不好意思地说:“ 先前叫过几辆出租车,但到家里一看情况,嫌麻烦不拉都走了,也就只有于师傅您恳留下,并且一直陪我们到现在。”当于国平再次把老人背到家中时,已经多年行动不便,说话不利索的中年妇女的父亲颤抖着双手,拉住于国平紧紧不肯松手,嘴里似乎再说着什么。中年妇女满眼含泪的说:“我父亲那是感谢您那师傅,你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中年妇女主其爱人执意要付双倍的车款,但被于国平婉绝了,他说:“看到老人这样,也就想到了自己的爹妈,还有啥可说的,就当成是自己家人就是了。”+ p$ b1 a. ?) Y% q  X0 y$ y
+ P, X5 _/ _+ l) o, w
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工作经历,但于国平却以主人翁的精神在践行着自己的工作作风。他不断向老出租驾驶员请教,在如何提高自身服务,创新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他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加强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处处体现出个人服务和大众品牌的互动意识。从事出租行业多年来,他实现了出租驾驶员少有“零投诉”现象,没出过一起交通事故,连续安全行车达5年。
" X3 }& I" u8 ?* U3 @) ^+ C/ j3 q
# W! A% {) D0 F- f7 s+ x- M& X3 Z2006年10月的一个下午发生的一件事,于国平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大力弘扬正气,当遇到人民警察遭受严重威胁时,他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己任,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见义勇为精神在一名普通的出租汽车驾驶员身上诠释出来。
/ ?6 E( j) }) A5 g
+ ~& g- F9 C, u7 P这天下午2点左右,于国平同志像往常一样驾车营运,当行至淄博火车站西侧时,忽然火车站广场附近的公路交通堵塞,声音杂乱,有许多行人驻足观望。于国平下车了解后得知,原来是广场施工的百余民工与其他施工单位民工发生械斗,场面十分混乱。在混乱的人群中,他忽然发现一名民警浑身是血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 另外有多名民警正奋力驱赶着手持棍棒的民工,于国平见状来不及多想他马上将车停在路边,冒着随时被棍棒击打的危险,他奋力扒开人群冲到受伤民警身边,和其余两名民警一起将伤者抱到自己的出租车上,快速送往市中心医院。
! o3 ^+ m7 ]7 L
( P  J  b5 z4 D. I" F. k  P& d处于已经昏迷中的民警,满脸都是血,头上血流不止,血污将于国平出租车的后座全部都弄脏了。在去医院的路上,两位民警一直在喊:“所长,醒醒,坚持一会儿,就到医院了。”于国平驾车火速到达医院后,他协助两名民警将昏迷的伤者送到急诊室,等医生接诊收治后,于国平没留姓名、没要钱便悄悄地离开了医院。回来后,他把座套换掉了,将车辆打扫干净,没有跟任何人讲起这件事。当时有位细心的民警记下了车号,事后经多方查询找到了于国平。
$ w0 X& P$ U- F
" y/ p! H( u5 {6 z) d* C4 I- E# l当派出所民警和公司领导找到于国平向他询问当时情况时,于国平这才得知受伤民警是广场派出所一名副所长,在制止一起百余民工群殴械斗现场时,被民工用棍棒打昏致伤。期间民警们曾试图拦截很多过往的社会车辆和出租汽车以求帮助,但看到混乱的场面及受伤人员情况,在许多汽车纷纷躲避不愿意停车救护时,只有于国平奋力冲了上来,才使得副所长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q  k; [0 p- e( ?) v; Q" A- Y, H0 Y  p, [
当淄博晚报和齐鲁晚报分别以《棍棒乱飞中,好“的哥”冲上来》和《好“的哥”棍棒乱飞中救出受伤民警》报道他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时,于国平的妻子才知道他的事迹,她不敢相信平时老实的丈夫会有那么大的勇气,能够冒着自己被打的危险情况去救别人。记者专访了于国平,已经是一名8岁孩子父亲的于国平,在面对记者和摄像镜头时,依然有一种腼腆的笑。他不善言辞,眼中却始终泛着一种军人特有的坚毅的目光。他对记者的到访表示感谢,他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或许是因为自己曾经也是一名军人的原故,看到当时的情景,心里也流淌着一种救人的本能。”
% L- u0 X7 _% p/ x1 _
1 {: [" u3 u% ]  x$ H于国平的先进事迹,他的见义勇为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公安干警的一致赞誉。经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人民警察制止暴力冲突,生命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刻,敢于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英勇行为是无私奉献的正义之举,是公司出租汽车驾驶员队伍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的一个缩影。泰山起于垒土,江河源于细流,他为民服务和见义勇为的英雄举动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和锤炼。
. M* f. G& V) R- }. i9 M7 N4 _. d( H- c5 a$ H2 d3 K
多年来,于国平还积极热心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自2003年以来,他献血已达无数次;每年“3.5学雷锋日”他都免费接送乘客一天,热心为公司做义务宣传员;自2006年,于国平多次向沂源贫困山区孩子捐款已达数千元;他还承诺为残疾人、军人、老人义务免费服务;2007年至2008年期间,经过层层选拔,于国平被北京奥组委确认为“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炬手”,成为淄博市唯一一名奥运火炬传递手。
9 n5 w3 Y7 A! W0 P; u9 K& _
, D/ S0 r, W0 A6 l6 _# L: v" C近几年来,“雷锋车队”得到市民认可,成为“淄博市最欢迎的车队”,2006年于国平成为“雷锋车队”副队长,他积极配合队长抓好车队管理建设工作,使“雷锋车队”队员由原来的10名,发展到现在的31人,许多出租汽车驾驶员以加入“雷锋车队”为荣誉。许多市民出行争相乘座挂有“雷锋车队”队牌的出租车,更有一些大爷大妈为乘坐“雷锋车队”不惜在路上专等雷锋出租车。于国平的车被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指定为会议用车。德国西门子驻淄代表处的德国老板,每次出行都指定使用于国平的出租车。
$ e$ m  Y  e8 ?3 H3 w  Z2 W; q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6 y  g8 M% E  o8 ^) _
  于春全,男,195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Y6 D5 L3 w0 k+ ?5 d( {, A1 H, A# l
  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学习。1982年2月参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任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1990年任第11届亚洲运动会组委会交通部副部长、2001年任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交通部副部长。2 ^; l1 b  L( U* x# W" t* R
  于春全同志在多年的交通管理和科研工作实践中,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部委和市级科研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参与编著交通管理专著5部,在国外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被北京市和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和“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7 T  D/ ^- k/ s* [* M9 R  2005年1月任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2006年6月任北京奥组委交通部部长。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担任奥运火炬手意味着责任与分享” ——专访澳大利亚中国留学生火炬手于长斌
    北京奥运会圣火境外第十五站的传递活动将于4月24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图为将在堪培拉传递中担任火炬手的中国留学生于长斌(右)接受记者采访。(4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黄本强摄
5 b% ~+ ~3 j+ x/ _% G4 w/ |8 N: b    新华网堪培拉4月22日奥运专电(记者黄兴伟 江亚平)“有幸成为奥运火炬手意味着更多的是责任与分享,以传播‘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27岁的于长斌激动地告诉记者,脸上洋溢着兴奋。     北京奥运圣火将于24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传递,堪培拉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负责人于长斌将作为中国留学生代表参加当天的火炬传递,他也有幸成为中国大使馆推荐的两名华人华侨及留学生火炬手之一。     于长斌2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奥运火炬能在国外传递,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     于长斌来自山东济南,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于2005年来到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信息工程博士学位。他现在在堪培拉做博士后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众报人火炬手于锋:时间太快距离太短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24日07:55  大众日报
. P) g( U4 p% h1 X* r1 f  
23日清晨四点,“生物钟”准时把我从梦中叫醒。 ! J+ _, r3 c, H+ t; M
  我将胸佩074号标志,高擎奥运火炬,奔跑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尽管传递路程很短很短,短到只有55米,但我依然备感兴奋与激动,期盼着圣火早早到来。
& f. O/ g, K9 _, u3 u! {% ^  站在山大路南口的交接点,身处在周围群众欢乐的海洋中,耳畔激荡着“奥运加油!”“中国加油!”的呐喊声,不禁热血沸腾,转身向家乡可敬的人们深鞠一躬。$ v: ^6 V/ _8 j. h. t1 d# S
  为了亲眼目睹奥运圣火的风采,男女老少天不亮就冒着细雨,从四面八方涌向圣火传递线路两旁。他们的热情感染着我,他们的激情鼓舞着我。这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用最真挚、最热情的欢呼,翘首期盼“祥云”的到来。
5 A0 q7 e! B% e7 c& `  ~  “来了,来了!”眼望着火炬一步一步地向我靠近,我的心骤然加快了跳动,情不自禁地两脚开始了“踏步跑”。当手中的火炬熊熊燃起时,脑中竟一片空白,只是知道右手高擎火炬,左手不停地向夹道欢呼的群众挥手致意。高高举起的双臂形成一个“V”字,真心祈福祖国强盛,奥运成功!
- a, o. e: }/ _2 q2 s. y8 Q' M/ R  短短二三十秒的功夫,我传递北京奥运圣火的神圣使命结束了。细细回味起来,总觉得时间太快,距离太短,但印象则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7 y9 k- f, u) p: Y$ B* u
  再过15天,奥运圣火就要在“鸟巢”燃起主火炬。那时,我将会和我的同事们作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注册记者,见证那难忘而又神圣的历史时刻,目睹健儿们赛场拼搏的英姿。5 {7 p& G4 U& V+ Z1 w/ E0 d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将会一如既往地激励着我和我的同事们,真实记录下健儿们台前幕后感人的故事,奉献给读者。% D6 z, h2 s4 o) s
  (于锋高级编辑、大众日报文体新闻采编中心常务副主任)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炬手于建设展示火炬
; [# l5 R! r" ?  T2008-07-10 15:16:00 作者: 新华网
- b2 k/ `0 C  r( f

: R* T9 P8 S- T0 o/ [) x
( J( E5 ^# W, w; L, i  u$ M7 ^7 f6 i& u$ B; Q. O: G" m% R* @

( K% W6 \- _, i9 c# W' Y: F& i7月10日,火炬手于建设展示火炬。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传圣火 火炬手于再洲手持火炬(组图)
2008-07-11 17:29 来源:新华社 
0 W$ M3 R& |! h1 \* J9 M& C
4 A% K. I$ ^# h! S; s: V
  7月11日,火炬手于再洲手持火炬传递。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哈尔滨传递。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夯”球迷的创建者:147号火炬手于金涛
2008/05/27 17:42   来源:扬州新闻网   进入社区讨论   听听音乐   看视频新闻
   
    26日下午,北京奥运圣火在扬州传递,古城扬州顿时沸腾,百万市民夹道欢呼。当天下午,桩基公司组织了一百余名员工现场助威,观看了奥运圣火的传递;第147号火炬手于金涛接过“祥云”火炬一边高举火炬一边向两边的市民挥手致意。/ `) P; S  h( b" ^6 t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炬手于海生:传圣火很自豪 愿国家更繁荣昌盛
3 n* J4 b8 W$ D: y/ t & F: ]5 o4 W0 `3 p

6 i  K+ ^8 J6 c7 t6 y4 {2008年07月11日  13:36:47    杭州网  $ z4 S3 C8 z9 M) _0 g

0 J# a5 D: W3 ^9 C& V3 N
$ t6 ]" N4 ^, J( q结束了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传递,奥运圣火进入黑龙江境内,今日8时开始在黑龙江首站、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传递。在传递前,奥运官网前方记者采访了火炬手哈尔滨哈轴集团公司的员工于海生,以下是采访内容: + Y2 w! P. Y9 ~* c# ^4 R
; v& b! y1 o3 q: j$ k
6 O# A- V. [# |2 @; z- p
奥运官网:先给我们做一个自我介绍?
$ o$ K1 {4 c0 K" k$ p- {& w4 o5 f9 V  b
8 f/ v( e4 u, f5 }" b9 U
于海生:我的名字叫于海生,我是哈尔滨哈轴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 & \1 p: w* [" z* d
) A' @* h# C  B# s

+ ^. y. b, ?: h* {* a' J奥运官网:这次能够成为火炬手,明天就要传递了,现在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4 X* ?" w: \; Z
: p9 `8 Y+ K) O) Y: O6 h, ?& b( n: Q/ d! h- a
于海生: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能够作为一名奥运火炬手,能传载着百年梦想。百年奥运是我们中华儿女百年的梦想,奥运火炬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传递,也是我们的骄傲,使我们感到自豪。 1 x9 y  O% P1 c2 G

  Z0 h- c; Z5 i
' J# g& r1 }1 w# [3 W* _! j1 z. D奥运官网:哈轴集团只有您这一位火炬手吗? $ Z; U  ]' ?+ H. C
7 i/ e0 `6 e5 d( f

" E6 f8 o* {8 ?0 B/ `. P% l于海生:是的。我首先是作为哈轴集团的一名员工,但是我是代表着哈尔滨市200多万企业员工作为一名火炬手。 / Z* d) v) D$ E; d, C; h" Q
% T8 p" M5 [1 h8 E  \
2 r6 J5 h9 C- {; V$ K$ K% Z
奥运官网:那这个火炬明天拿到就属于您了,自己会拿回去和您所有的同事、厂里的员工一起分享吗?
( W% c+ b3 q- }0 I) F) C* Y
$ W8 W! [% }( g- X
  J! [6 Y& l* |, x4 b! L于海生:作为一名奥运火炬手,不但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哈轴集团的荣誉。我身边所有的人,所有的员工和我们哈轴的领导都在盼望着火炬的到来,圣火的到来,每一个人都在关注着火炬,奥运的圣火,每一个人也都在关心着奥运圣火,他们也为我骄傲,也为我自豪。
4 z0 K1 b4 a1 m/ o/ z3 ^5 ^5 ?! r5 v  ?4 S

8 Y9 [# Z! c) j" s. Z$ o奥运官网:现在离奥运会只有二十几天了,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的脚步离我们每个人都越来越近,你作为一名火炬手表达一下您对于奥运会的祝福? & X. S, e9 ^1 Z4 e  |+ s
% a$ ~8 ]/ O3 g- G
& h' d# ]; N/ q3 |" R
于海生:好的。首先希望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同时也祝愿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富强。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炬手于起翔:做新闻也要争“冠军”
# J+ }& P) @* J, R' M  M/ ^! h) S8 G2 T# m5 M0 B. f
--------------------------------------------------------------------------------
. Z! W6 P, |+ E# S
! n3 n5 |7 s4 t$ u0 d9 Z0 Shttp://www.gxnews.com.cn    2008年06月08日8时34分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 o0 t; s+ @1 p. ?/ Z2 Q: k# |% P" z. T

- f* N, z' |' z! _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王冲
# y5 q# ?  m! _
, d" F% {2 d2 N: L. _  6月7日上午,奥运圣火在绿城南宁进行传递。传递第5棒的火炬手,是一位从事新闻工作达26年的老记者。当举着“祥云”火炬奔跑时,他一面向人群挥手致意,一面高喊着:“奥运加油!中国加油!”他就是广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广西新闻界领军人物之一于起翔。
# @6 D# C8 B) U5 m5 I
3 W6 Y/ ^) e. c  “当年曾游30多里”2 D" i" `1 ]; y7 c
" ~5 V6 e6 z# @( K
  于起翔小时候非常喜欢体育,特别是喜欢游泳。“那时候,我家住在广西医科大学,几乎每天和一群孩子跑到邕江边上游泳。我们常常游到江对岸去,摘了人家地里种的番茄,吃饱了又游回来。”于起翔说,他在邕江边长大,每年纪念毛主席在邕江冬泳,他都会参加南宁冬泳活动。上世纪70年代,南宁举行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活动,于起翔也被选拔参加,“从石埠下水,游回到邕江大桥附近,一下子游了30多里,那时,我自己感觉都很了不起”。0 u! z4 ?- t" P8 c

4 T! q" D( W6 X  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让他拥有了一副健康的身体,也让他锻炼出不怕困难的劲头。
6 y  N3 f, P6 S+ ]6 g. [
* b2 ?  [$ G  \+ s% L3 x  m- a" Q  当记者,一年跑烂三双鞋  Y# B6 t2 O: Z. C* ]" n, T7 |5 a
7 h- M( V; v0 n$ `
  1977年,于起翔考上复旦大学新闻系。在这里,深受范长江、邹韬奋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献身事业精神的影响,他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记者。9 H' C/ p0 X' D. E
6 Z1 j' M  @4 F9 M" \3 g- l
  1982年,于起翔毕业被分配到广西日报河池记者站。有人认为边远山区出新闻难,出头版头条更难。于起翔说:“我就不信这个邪!”他专跑那些别人不愿去的大石山区,一年下来,光是鞋子就跑烂了三双。老区生活条件差,他不在乎,常常在采访途中跑到壮族和瑶族老乡家中喝碗稀粥又接着赶路,有时住在老乡家里被跳蚤咬得浑身都是红疙瘩,痒得挠出血了,还是坚持采访写稿子。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第一年,他便在《广西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两篇人物通讯。! Y- G1 y% F2 i. T: q7 @" O$ K+ v3 R

% F2 r7 f7 O2 m! @  此后,无论是在广西日报当主任记者,还是在南国早报当副总编,于起翔都积极多写稿、写好稿。多年来,他获各种新闻奖多达50多篇次,还先后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
) e" c% q# [- y1 j. |6 ~2 y( s0 Z2 I+ W) `
  默默耕耘之后,于起翔接连收获硕果:他完成硕士论文答辩,成为广西第一个新闻硕士;他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全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新闻“厅官”副总编。" d# H' f5 W$ c6 [

" y* R. q6 b" I; J  从新闻角度看体育7 C/ X6 Q6 S" Q" b" X7 h: ?

, i+ n8 n; A7 ]+ u* ~  工作之外的于起翔爱看体育比赛,尤其热衷于“那些对抗激烈、跌宕起伏、新闻性强的项目”,“为什么爱看竞技性强的比赛?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在于起翔眼中,奥运精神并不遥远,“只要你奋发图强,努力向前,你也是在践行奥运精神”。5 o9 _" O* u" W. s. O# v9 |. p

' f2 z$ k* t6 j+ O1 B2 M  传递完奥运圣火,于起翔的工作会比往常更加忙碌。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华民族百年一遇的大事。虽然他非常想去北京当观众,但身为一个新闻人,他更愿意呆在后方,和他的同事们一起,通力合作,去迎接这次盛大的“新闻大战”。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火炬手于晓玉
' E% J- f* U/ R$ x- ~3 r1 j
用奥运精神做强企业) ]( U) [2 c; m5 d) Q7 W
“对奥运火炬手的称号我格外珍惜。现在,我常常抽时间锻炼身体,争取以最好的状态参加火炬传递。”山东中瑞海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晓玉很是兴奋。
& S; I1 M9 O- i* m    1982年,初中毕业的于晓玉开始随父辈创业,经营起了祖传的老字号“全盛永”牛羊肉,随后,她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使自己的企业发展成今天的全省民营企业龙头。对于成功的秘诀,她说,“首先我们赶上了国家对民营经济扶持的好政策;其次是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y/ ~! L7 N' ~" W) @) D
    为了传递好火炬,于晓玉可谓费尽了心思。现在她一有时间就会构思、练习火炬传递时的一些动作与姿势,和朋友在一起时,如何传递火炬也成了他们的核心话题。无论家人还是朋友,几乎都成了于晓玉火炬传递的“智囊团”。+ S  |4 a/ t. o* O/ ~4 P
    能当选奥运火炬手,于晓玉认为这是社会对民营企业和女性的认可。她表示,将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把奥林匹克精神运用到自己的企业发展中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炬手--于湘
: f3 L" l/ Y6 q2004年6月8日,奥林匹克圣火第一次踏上神州大地。雅典奥运火炬接力传递只有131位中国火炬传递手参加,在所有火炬手当中,有一个人,他来自广东中山,他的名字叫于湘。于湘在首都北京高擎雅典奥运圣火,走过了他人生中极其精彩和辉煌的一段路程。从那个时候开始,于湘真正地感受到奥林匹克的无限魅力和感召力。只要有机会,于湘都会向朋友或者学生们讲述奥林匹克故事。
/ P" i: ~" B2 A' P3 c* N) Z4 N6 E8 q6 G, d' }, F# U- J: s8 X
  然而,最引人关注的是,于湘当初是以一个普通中山市民,一个最基层的体育教师的身份去申请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他没有一般人想象的显赫背景,仅仅是凭个人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在众多的报名参与者中幸运地脱颖而出。而在整个参与、申请的过程当中,没有任何手段的介入,没有媒体的炒作和包装,没有利益的诱惑。但于湘老师成功了,他凭着一份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凭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凭着一份对社会参与的热诚,凭着一份对自己的信心,他如愿成为了火炬手。作为一个平民火炬手,于湘认为:要宣传奥运精神应该从体育的最基层做起,而他从在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身体力行地做着这项工作,为奥运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身为体育教师,他对武术教育有独特的见解,他希望将武术这一中国传统的强身健体的手段传达给广大的学生,于是自编自导了一套完整的武术操传授给他的孩子们,他希望在这样的体育氛围中孩子们热爱体育,享受体育。如今再一次成为奥运火炬手候选人的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于湘以自己主创的《平民火炬手》一书书写着他的奥林匹克故事,以《奥运之魂 博爱之情》画册展示当代中国小学体育教师发展状况,以《圣火颂》DVD光碟表达普通市民崇敬奥林匹克圣火、彰显新时期中山人精神。他是希望以平民火炬手的形象拉近大众与奥运会之间的距离。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圣火在厦门传递 火炬手于明君传递5 [4 @: C  X/ z1 z% a
( W8 S4 `7 X; C4 r6 E8 G+ r9 R( {

- Y3 s+ j1 D2 \$ ~& L( z9 A* [  5月12日,火炬手于明君在进行传递。当日,北京[url=http://2008.people.com.cn/GB/index.html]奥运[/url]会圣火在福建省厦门市传递。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1 U/ P6 U8 s" `. P3 }# T( g
2 E& D, s* k5 V

1 F8 f8 W! |8 f$ U; \" O  5月4日,火炬手于旭波在进行传递。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在海南三亚举行。 新华社记者戚恒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火炬青海站传递火炬手于丛乐
中广网    2008-06-22
     
! e( [# u. ?+ t, I
    中广网北京6月19日消息 6月22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将在青海大地开始传递。青海省建设厅党委书记于丛乐将作为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
, h% ~1 G9 A7 j6 s) m    今年5月20日至6月9日,于丛乐带领青海省赴四川地震灾区工程救援队,赶赴四川茂县,在21天惊心动魄的施工抢险中,救援队充分展现了“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为这博大的高原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于丛乐在危机关头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带领救援队出色地完成了抢险施工任务,当地政府和人民称赞青海救援队是一支“高原铁军”。
8 t! F& G" |7 Z3 w* k% d1 i" L7 o0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