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29 21: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国平事迹材料 | 4 s! |2 b% F/ |. V. m, J e
于国平,男,汉族,1977年8月出生,1997年9月入党,系山东长运企业集团淄博大众张店分公司出租汽车驾驶员。几年来,于国平立足本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交通行业树立一面崭新的旗帜。他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淄博市见义勇为优秀司机”、“淄博市交通十杰”、“感动淄博十佳职工”,荣获“淄博市十大新闻提名奖”和“感动淄博年度人物提名奖”,2008年获得“振兴淄博劳动奖章”。2008年3月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发函确认于国平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炬手”。
8 j! f4 e% V8 t! ^( k! v0 U
1 s3 n" s+ d% G. u- w- O+ H于国平1994年12月参军入伍,1994年12月至1997年7月服役于革命圣地武警陕西总队延安支队,1997年7月至2002年12月服役于步兵199师装甲团汽车连。农村出来的于国平深知当兵的不易,他带着临走时老母亲对他的嘱托,带着为家乡争光的愿望踏入了部队军营。新兵训练三个月后,于国平被派往驻地一所监狱看管犯人,虽然于国平只是一名新兵,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出色的完成各项执勤任务,当年就被评为“优秀士兵”。 4 Y. }! i! c @! B' j
$ j/ Q1 L$ r0 `7 l
1996年3月于国平就被任命班长职务,同年他被连队调往后勤汽车连做服务保障工作,负责整个团队的垃圾清运工作,而且一干就是2年。2001年部队组织到河南演习任务,在他带领下,他所带班荣立“集体三等功”。当兵8年,于国平五次被授予“优秀士兵”称号,每年都获得各种团、连嘉奖。
9 Q L" }3 F* g$ B' J2 u3 V% @! R3 n+ L3 E
2002年退伍后,于国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谋职业,成为大众公司一名出租汽车驾驶员。于国平当兵时是一名优秀的好士兵,当他穿上那身军装时,他就明白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回到地方他又迅速成长为一名,为社会、为行业、为乘客真心服务的优秀出租汽车驾驶员。2 z, M9 o! A* ]8 t+ i. ]
+ @) t/ d: B. y1 `* i+ K2005年一个冬天的晚上9点左右,于国平在送一位乘客到高青后准备返回张店时,他看到在路边一位老人在向他招手示意。于国平将车停在老人身边,看到一位约70岁的老大爷拄着拐杖,站在那儿颤颤微微的发抖。想到天色已经很晚,外面也很冷,于国平不容多想,下车赶紧把老人扶进车。上车后老人喝了于国平自己携带的热水暖和点后,对于国平说,本想坐车去张店,找他离家出走,去张店找妈妈的孙子,但天色已经很晚,去张店的公交车已经没有了。老人家说他身上只有3元钱了,看着老人拿在手里的皱巴巴的3元钱,于国平觉得心很酸,他答应老人家把他送到张店,并且分文不要。在路上于国平了解到,老人家的儿子不争气,在外赌博,媳妇和他离婚后,一个独自在张店打工,这次已经是儿子第三次把孙子打得离家出去了,前几次也是孩子跑去张店找他妈妈,这次孩子又跑了,老人不放心,想去张店孩子妈妈那儿把孩子找回来。老人家说,如果坐不上车,他就打算走着去张店的。' E b a6 o+ ^2 h) M' l" f
' }" ]- E0 v( Z5 `# I* }6 D一路上于国平安慰老人不要着急,到张店后先找到孩子妈妈,一切就好了。回到张店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于国平先给老人买了一碗热腾腾的面让老人吃下,由于老人只知道孩子妈妈工作的地方在火车站附近,却不知道她住在哪儿,为了不让老人挨冻,于国平把老人扶到火车站候车大厅,建议老人家在那儿先休息一下,等第二天再去找孙子的妈妈。于国平又拿出30元钱给老人,让老人明早吃早饭和坐车,然后他就打算离开了。让于国平没有想到的是,老人家接过钱后,老泪纵横,一下子就给于国平跪下了,老人说:“好人呢,我活到现在70多岁了,除了年轻的时候给我父母跪过,还没给别人跪过,今天,你就受我这老头子一拜吧。”于国平赶紧给老人扶起来,他心里也觉得不是个滋味,于国平说:“老人家,您出门在外也不容易,这大冷天的,遇上谁也会这样的,现在好人多着呢。”多年后,每当于国平回想起这件事时,他都感到心里暖暖的,他说:“帮助别人,是自己的一动源动力,虽然当时搭时了100多元钱,但我心里觉得值。”
- q$ l1 P0 O: L- R4 Y: y* e* R: f
8 |8 S% A/ P/ F% {2006年的一个冬天,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来自于国平的真实的温暖。那年的冬天,于国平开车到山铝小区宿舍附近时,看到路边有一名中年妇女在向他招手,他就把车靠了过去。这年中年妇女说, 她的父亲身体不好想去中心医院检查身体,但自己出不来,想麻烦于国平把车开到家里接人。于国平没加思索,马上带上该中年妇女将车开到小区里。下车后,中年妇女又对于国平说,想让他进入家中帮助扶一下老人,于国平就答应了。进门一看老人的情况,于国平明白岂止是出不来,根本就是不可能自己走出来,老人年事已高,患病多年瘫痪在床,体重约180斤左右,这名中年妇女和她的爱人根本就无法将老人背出房外。看到这种情况,于国平二话没说,毅然使出全劲,将老人从床上背起,一步步从屋内走到楼下,直到将老人平稳放到车上。虽然当时是寒冬腊月天气较冷,虽然从二楼到车里只有十几步的路程,但依然让于国平的头上、身上仍然冒出了汗。虽然于国平自己有腰椎疼痛的毛病,但他始终没有拒绝中年妇女的要求,而是自己承受着这一切,去真心的帮助这一家人。
8 x8 I# h5 P& p
7 m8 i) `9 x1 z) }1 s. z& \3 w车开到中心医院后,于国平又把老人背到检查室。这时中年妇女对于国平说,希望他可以留下来,再把他们送回去,于国平答应了。等老人检查完后,于国平送他们回家的路上,中年妇女这才不好意思地说:“ 先前叫过几辆出租车,但到家里一看情况,嫌麻烦不拉都走了,也就只有于师傅您恳留下,并且一直陪我们到现在。”当于国平再次把老人背到家中时,已经多年行动不便,说话不利索的中年妇女的父亲颤抖着双手,拉住于国平紧紧不肯松手,嘴里似乎再说着什么。中年妇女满眼含泪的说:“我父亲那是感谢您那师傅,你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中年妇女主其爱人执意要付双倍的车款,但被于国平婉绝了,他说:“看到老人这样,也就想到了自己的爹妈,还有啥可说的,就当成是自己家人就是了。”+ p$ b1 a. ?) Y% q X0 y$ y
+ P, X5 _/ _+ l) o, w
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工作经历,但于国平却以主人翁的精神在践行着自己的工作作风。他不断向老出租驾驶员请教,在如何提高自身服务,创新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他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加强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处处体现出个人服务和大众品牌的互动意识。从事出租行业多年来,他实现了出租驾驶员少有“零投诉”现象,没出过一起交通事故,连续安全行车达5年。
" X3 }& I" u8 ?* U3 @) ^+ C/ j3 q
# W! A% {) D0 F- f7 s+ x- M& X3 Z2006年10月的一个下午发生的一件事,于国平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大力弘扬正气,当遇到人民警察遭受严重威胁时,他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己任,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见义勇为精神在一名普通的出租汽车驾驶员身上诠释出来。
/ ?6 E( j) }) A5 g
+ ~& g- F9 C, u7 P这天下午2点左右,于国平同志像往常一样驾车营运,当行至淄博火车站西侧时,忽然火车站广场附近的公路交通堵塞,声音杂乱,有许多行人驻足观望。于国平下车了解后得知,原来是广场施工的百余民工与其他施工单位民工发生械斗,场面十分混乱。在混乱的人群中,他忽然发现一名民警浑身是血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 另外有多名民警正奋力驱赶着手持棍棒的民工,于国平见状来不及多想他马上将车停在路边,冒着随时被棍棒击打的危险,他奋力扒开人群冲到受伤民警身边,和其余两名民警一起将伤者抱到自己的出租车上,快速送往市中心医院。
! o3 ^+ m7 ]7 L
( P J b5 z4 D. I" F. k P& d处于已经昏迷中的民警,满脸都是血,头上血流不止,血污将于国平出租车的后座全部都弄脏了。在去医院的路上,两位民警一直在喊:“所长,醒醒,坚持一会儿,就到医院了。”于国平驾车火速到达医院后,他协助两名民警将昏迷的伤者送到急诊室,等医生接诊收治后,于国平没留姓名、没要钱便悄悄地离开了医院。回来后,他把座套换掉了,将车辆打扫干净,没有跟任何人讲起这件事。当时有位细心的民警记下了车号,事后经多方查询找到了于国平。
$ w0 X& P$ U- F
" y/ p! H( u5 {6 z) d* C4 I- E# l当派出所民警和公司领导找到于国平向他询问当时情况时,于国平这才得知受伤民警是广场派出所一名副所长,在制止一起百余民工群殴械斗现场时,被民工用棍棒打昏致伤。期间民警们曾试图拦截很多过往的社会车辆和出租汽车以求帮助,但看到混乱的场面及受伤人员情况,在许多汽车纷纷躲避不愿意停车救护时,只有于国平奋力冲了上来,才使得副所长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q k; [0 p- e( ?) v; Q" A- Y, H0 Y p, [
当淄博晚报和齐鲁晚报分别以《棍棒乱飞中,好“的哥”冲上来》和《好“的哥”棍棒乱飞中救出受伤民警》报道他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时,于国平的妻子才知道他的事迹,她不敢相信平时老实的丈夫会有那么大的勇气,能够冒着自己被打的危险情况去救别人。记者专访了于国平,已经是一名8岁孩子父亲的于国平,在面对记者和摄像镜头时,依然有一种腼腆的笑。他不善言辞,眼中却始终泛着一种军人特有的坚毅的目光。他对记者的到访表示感谢,他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或许是因为自己曾经也是一名军人的原故,看到当时的情景,心里也流淌着一种救人的本能。”
% L- u0 X7 _% p/ x1 _
1 {: [" u3 u% ] x$ H于国平的先进事迹,他的见义勇为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公安干警的一致赞誉。经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人民警察制止暴力冲突,生命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刻,敢于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英勇行为是无私奉献的正义之举,是公司出租汽车驾驶员队伍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的一个缩影。泰山起于垒土,江河源于细流,他为民服务和见义勇为的英雄举动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和锤炼。
. M* f. G& V) R- }. i9 M7 N4 _. d( H- c5 a$ H2 d3 K
多年来,于国平还积极热心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自2003年以来,他献血已达无数次;每年“3.5学雷锋日”他都免费接送乘客一天,热心为公司做义务宣传员;自2006年,于国平多次向沂源贫困山区孩子捐款已达数千元;他还承诺为残疾人、军人、老人义务免费服务;2007年至2008年期间,经过层层选拔,于国平被北京奥组委确认为“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炬手”,成为淄博市唯一一名奥运火炬传递手。
9 n5 w3 Y7 A! W0 P; u9 K& _
, D/ S0 r, W0 A6 l6 _# L: v" C近几年来,“雷锋车队”得到市民认可,成为“淄博市最欢迎的车队”,2006年于国平成为“雷锋车队”副队长,他积极配合队长抓好车队管理建设工作,使“雷锋车队”队员由原来的10名,发展到现在的31人,许多出租汽车驾驶员以加入“雷锋车队”为荣誉。许多市民出行争相乘座挂有“雷锋车队”队牌的出租车,更有一些大爷大妈为乘坐“雷锋车队”不惜在路上专等雷锋出租车。于国平的车被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指定为会议用车。德国西门子驻淄代表处的德国老板,每次出行都指定使用于国平的出租车。
$ e$ m Y e8 ?3 H3 w Z2 W; 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