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嵩县城关镇北店街于伯恭故居
# G4 b; T/ L# J F2 F L洛阳日报讯——嵩县县城唯一一座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居于伯恭故居面临被拆毁的境地!昨日,嵩县城关镇北店街村民来到本报接待室,迫切要求有关方面保留祖先留下的这座风貌独特、有2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 ) Y' X( ] s! ?
据该村退休教师李恒雀说,目前北店街村委会办公用的房屋,是清嘉庆年间当地大富豪于伯恭兴建。清
3 h$ Z6 R6 f, t/ a! w同治二年(1863年),科尔沁王僧格林沁及湖广总督官文会追剿捻军,追至嵩县老城,住在于伯恭家;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调集湖北、河南、陕西兵马围攻豫西南部捻军,僧格林沁再次住进于伯恭家,可见当年于家住宅的豪华。
) {& _0 N# U, s" h( ?4 N" M" h+ m+ D( H4 x; V
记者昨日来到于伯恭故居,于家大院现有面积500多平方米,有过厅3间,东西厢房各4间,后屋5间,院内尚存青石水池1个,上刻“嘉庆丁丑年菊月”,其对联刻着“盆中画出青云朵 窗外飞来碧玉峰”。李恒雀介绍说,原来院内还有二门楼、舞楼,门楼上方有“耕读人家”匾额,舞楼当年常演出戏曲,可惜二门楼、舞楼均在“文革”期间被拆除。现存古建筑是砖木结构,过厅梁、檩均有彩饰绘画,椽子上面皆用薄的大方砖铺,方砖皆加彩饰,上有梅花鹿雕刻及“天子万年”字样。据说当年建房时,墙是用糯米汤和纯白灰混合砌成,因此砖缝极细。该古建筑历经200多年沧桑,整体仍保存完好。 ) R& v. v$ m+ H" d
; A/ O( e- Z" f/ \村民说,2003年县里规划这里的道路时,专门把这座清代建筑保留下来。去年新修的道路电缆、光缆、排水管道等都已铺设完毕,只等着平整路基铺沥青了。但不知为啥,镇拆迁指挥部要将原基本整好的道路向北平移30米,这一来正好将于伯恭故居冲掉。我们向市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反映情况,规划部门经过考察认为于家大院很有保留价值,原规划道路政府已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道路附属设施已铺设完毕,再提出向北平移道路,加大了政府工作量和财政负担。市文物管理局接到群众投诉后,经调查让嵩县文化局出面,责令有关部门立即停止拆迁于伯恭故居。但这几天镇有关部门还是决定拆除这座古建筑,并且已经通知村委会搬家了。 ! {* I4 N* n/ t$ P6 H& [
, P: Z7 U: m4 P& N$ T* w4 f1 {! g村委会王主任告诉记者,这条道路都规划好几次了,镇上虽然没有拿出拆迁手续,但上级压着叫拆这座清代建筑,我们虽然不情愿,但顶不住。
" L0 d0 C) P4 h6 C- ?4 O- P! \
+ V% B3 M0 }+ @8 n城关镇王副镇长是拆迁指挥部负责人,他说,原来的道路规划起点低,这次改规划是为了取直道路,于家大院虽然历史悠久,但不在文物保护之列,这次估计是保不住了。
- e' I4 r4 [ ?0 t% l
1 f W* g8 D. Z村民说,这座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被拆掉,县里基本没有啥古建筑了,实在太可惜了。
, P) u) ~# W% f4 h" T$ S5 O/ u
将要被拆除的于伯恭故居,现为村委办公地点。/ K" T7 a/ i' O+ @5 u; M2 _6 U
6 F9 Y! R. ^7 G' ]7 U/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