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6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968
- 回帖
- 0
- 精华
|
发表于 2009-9-17 06: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莱西水集前疃、于家寨子等于氏介绍(于金义 于志强)(2009-04-21 15:09:56)标签:族谱 于氏 于德江 莱西 杂谈 分类:专栏研究
& R. `+ \4 g) `% O9 a于志强
1 C- G* r) |- J7 s2 T N. Q: [! ?6 ^, M o. I: Q4 H
今年春节回家借了本村族谱看了看,上面说:世居江南,后迁文登斥山(时间不详),后遭海侵,我祖于德江迁到莱西水集前疃(估计在1400年左右),后八世祖于台鼎(估计在1640年左右)从前疃迁到现在的于家寨子村。德江祖之迁可能只有一户,八世祖时可能有大变故,全族从前疃迁出,分散迁往十余村,其中我台鼎祖迁往我村,原村名为董家寨子,但我祖生七子,一跃而成大族,遂改村名为于家寨子。
" |: Y T ?4 T" N但又有问题:我上网查我台鼎祖迁前之前疃村,村庄介绍是先有于氏从文登大水泊迁来(应为我始祖德江),村名为于家寨子,后全族他徙(应为我八世祖),左氏迁来改为现名前疃。0 Q* y0 D8 z, r
因此,我们这一支到底是从大水泊还是斥山迁出不能确定。& e- q3 }9 ?8 l* P6 i0 c
另我支宗亲在16世之前无统一辈分排序,后于1915年统一了辈分排序:臣博易良连明正治。我为第18世,博字辈。' P' C+ ~ K e- T: v3 C
* N* l. h* M: o8 Y7 S, Z. C6 |
0 w; n- `7 s4 d7 Z+ Z! B6 t
3 V) @2 o1 W; q* C( v5 l* i; D于金义
& h: X. @' e8 B9 q& ^3 B/ \. c+ [ X" A K% Z
清明节回老家,看到家里的族谱上也有得江祖(应该就是德江祖)、台鼎祖的记载。* X8 ?0 y; x6 d1 E
于氏谱书序普通表,
0 n l% t3 O: E. J( g( K/ N& Y A, `4 i! L/ P- v T! q: f
堂号 仁德堂& `, n+ a/ `3 z! h! M
- t- Q1 Y" n# K' @: O………,吾祖相传原籍系登州府文登县赤山村,自始祖得江因明季迁居莱邑水沟头前疃寨子村而卜居焉,当共时以一人之身背井离乡形影已相弗矣,二三四世而每世二人,萧索之意………,四世人丁渐众,吾大学祖(自得江祖一世算起应该是五世,是去潍坊的一支,大法祖的后代恒吉迁至墨邑官路埠)又迁居潍邑埠头子村,四世后家运始昌,七世八世之间拨贡者二,出仕者一,食廪禄游(猜的三个字)泮宫者亦十余人,----书香渐远虽不敢谓寖 寖昌也,非復先世之落寞矣,无何而各随所便故土復离,吾应华、振华、重华、 华祖迁居店上村,吾玠王行(一个字)祖迁居北庄扶村,吾台辅台弼祖迁居院里村,吾台铉台万祖迁居仇家庄村,吾台鼎祖迁居寨子村,吾……
2 Q8 R; l' k/ ]于氏续修族谱谱序,& L* n$ S3 W/ t j9 n
………,吾祖相传原籍系登州府文登县赤山村,自始祖得江因明季迁居莱邑水沟头前疃寨子村……子孙繁盛设立祖庙,庭前碑石注明- - - -(不认识四个字)蔓延不一。吾八世祖恒吉支派(自德江祖一世算起,如果是大水泊德江六世算起的话,应该是十五世)(我是十九世,就应该是二十六世了),南迁墨邑官路埠村,吾九世祖延周又南迁墨邑小范各庄,十五世永成祖迁东南乡头一水村(今崂山区北九水的一水),吾十五世永连祖迁西南乡南程哥庄(就是我们这一支派)
) m3 Z. r) F- z% a- y& A0 U! z1 D' A( ?6 V一世 得江(德江)祖自文登赤山始迁于莱邑水沟头前疃疃2 n5 Q/ ` W8 W6 V
* b% o) g6 C. n, x- z7 a7 E
三世 通
# U, Q. k, o( R四世 进
4 c0 W' i; a5 e6 h, l% N五世 大法
* I% {% N! g1 d8 w7 q: ^. F6 m六世 雁
$ O% U+ L2 ]( z% ^9 A七世 继升,9 C) z' X7 y7 ? `
八世 恒吉(南迁恒吉祖迁墨邑官路埠村)) b8 O7 |1 i# j. |. j; }
只记录了直系,谱书记载五世大学祖迁潍邑埠头子村,八世台鼎祖迁寨子村(就应该是志强宗亲所说的董家寨子和于家寨子),吾应华、振华、重华、 华祖迁居店上村,吾玠王行(一个字)祖迁居北庄扶村,吾台辅台弼祖迁居院里村,吾台铉台万祖迁居仇家庄村
; |7 X- \. m! ]8 \+ \5 E) j& L5 T2 f7 n5 A+ ?
' h( n0 V1 Q2 h! U/ o官路埠村 村庄由来 在段泊岚东南2.5公里处。据清乾隆《即墨县志》载,官路埠是大嵩卫所领的29屯之一。传说:明永乐时(1403-1424),从云南迁来的林、李、于三姓,都应是此屯早期的军户。因地处莱州通即墨驿路旁的丘陵地西坡,故称官路埠。
6 t* O6 Y8 i4 d* S# C
. B1 ~( D0 [2 [3 l! A$ a6 g志强宗亲说,德江祖是1400年左右也就是明永乐年间迁至莱西水沟头(今莱西水集街道办,莱西市新市区所),. p, P1 K+ l* W/ g! ?; V
, a6 {! `5 p$ E5 _* t3 m9 F$ M/ x
即墨县志上讲官路埠村于姓是此屯早期的军户,是明永乐年间迁来的, 八世祖台鼎、恒吉祖是1640年前后从莱西水集迁出,恒吉祖迁至官路埠,看来恒吉祖并不是即墨县志所记载的最早的于姓,应该是同德江祖同时期从赤山迁到墨邑官路埠和莱邑水集的。大水泊于氏记载失考的德淮、、、会不会是最早迁到官路埠的呢?恒吉祖可能是后来投奔过去的。7 ?0 z! ~! w% t
& I9 r( l/ y' Z1 _字辈如下,我是易(义),自德江祖是19世,
* D9 P V+ X7 l. w' H+ V- K, m即墨 明兴 可能与吾祖发兴是同一字辈的。/ J/ p8 O5 J) }+ I% _3 f/ D# F' ]
兴 下
+ t, X: z! e( y9 g天 上 6 z8 z8 {) s- s, |% t) u
永 上
* ]3 `2 U; ^' ]% A正 上 ! s! D1 o& {# i6 ]4 l7 X
4 }$ B" O/ z1 D9 F: f: u) Q! x显 上 (改广) 6 k2 v5 B d- z O+ F3 R
德 上 (改博,可能与德江祖名讳)
# x" A) G1 I$ F' g& K3 A易 下 (我们用的是义)
6 e7 F. N8 z# }: A6 j良 上 % F# O9 l* w/ ?) M0 l# Z/ E
* r% y* Q# U; b u廉 下 ; q. y$ U8 J: Y! K. P) v) a
明 上
' e2 ?0 W$ V6 }/ ~; H正 下
, i0 |. h$ d- M$ K1 e! a9 d8 |( C直 下 " S" Z5 f- o4 t6 Q& S
. Y$ h8 W' T- w L) g文 下
+ f" \8 o3 d/ v: z行 下 - f5 s/ i1 U% q% w O
忠 下 0 w/ {+ d0 f. j- ]1 `
信 下
# C& _) D) Z+ J7 o4 E' `
$ G9 z, ]+ [" o. E安 上
8 P; E) m& q* P5 J: i9 w富 下 6 v; X i& O- T8 r: n0 A: @
尊 上 8 H+ X( h0 v5 l: g# I
荣 下
& p! L1 J. w5 D1 S$ X. ]5 T0 E* P7 S$ e f/ _
! l/ |) S2 g& J' O% g5 _0 h5 A( p
从{德江}祖为一世,(迁莱邑水沟头前疃)
: {& `/ l/ y* R4 B* a$ D+ Z二世 {礼}(单字,没有字辈)
6 A( ]) h8 S4 v: h) Q2 W三世 {通}(单字,没有字辈)* V. k) R$ }; y7 u9 Y) r8 i
四世 {进}(单字,没有字辈)* i9 e1 ^! D5 H: @ C. N5 C$ x
五世 {大法 } (五世大法,可能是大字辈,大学祖迁至潍邑埠头子)
0 T4 ?4 U+ ]% P7 W6 A5 W+ Z8 q六世 {雁}(单字,没有字辈)7 n. l' }: n6 D" [" h
七世 {继升}% r, s- T" I0 ~* I" h0 g
八世 {恒吉} (子2 延周 才腾)(迁墨邑官路埠)
5 i8 t% ? _, G, {九世 延周(长){才腾}(2支 族谱记载我们是老二支之四 四支之一福祖派)子1士进 v4 u% d: j' `6 y) g+ X( Y: p
十世 士式 {士进 }子6。。。。。。。
; {9 E' g! C' S十一世 启龙启明 海龙 海汪 海福 {海云}(四支 子1 福 ) 吾祖迁墨邑草场疃 海成 海礼 0 v: M \, K/ m+ Q: p$ t
十二世 路 祥 {福} 子1发兴 茂 瑞成 发
% R! b+ D& r2 l$ p9 V: r5 S6 I# E十三世 兴字辈开始 福兴化兴 永兴 得兴 {发兴}(子2 天才天进) 和兴 继兴 元兴 中兴 方兴
4 @/ h" u! z) E# Y. W# o十四世 天字辈 天圣 天全天圣天进 {天才}(子1永连) 天保 天赐
6 Q; g: F1 o, g9 h1 }十五世 永字辈 永明永清永杰 永茂 永纲 {永连}(子4正江正河正洋正洪(迁城阳南程哥庄)) 永成(迁崂山北九水 头一水村)
" e2 G4 w, Q, l" J& ?7 r, ^十六世 正字辈 正廉正义 正礼 正伦 正仁 正道 {正江}(子2显文{显寿} )正河 正洋 正洪 正维 正恪 正典 正方7 r/ B+ M J( ^9 W8 l/ r/ O& P
十七世 显字辈 族谱写改成广, 。。。。。。显文 {显寿}(子2博成博渊)。。。。。。" M2 N/ B2 \0 I# s
十八世 德字辈改成博字辈 。。。。。。{博成}子2 博渊。。。。。。。。。。。。。。。* b/ F J* B8 Z
十九世 易字辈(义) 。。。。。。。。 me。呵呵。。。。。。。。。。。。
+ l7 I* L" Y) a& V8 e
& F5 l# [+ e7 y; Y( u r/ s( u排到易字辈,是19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