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1 10: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氏宅院”忆革命志士, e1 h% d! D: g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了位于寒亭区寒亭街道寒亭二村的于氏宅院。在这座古老的四合院里,于氏家族的老人们讲述了革命志士于均生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4 ?0 H5 D9 o& Y7 J0 Z. s8 ^+ R 8 _+ n& L) h2 t8 `, [
放弃仕途东渡扶桑
# a3 H3 _) y- p1 ]$ n5 t
: b! p1 `1 f' Z “在我们于姓的族谱上,于均生的名字叫于庭樟,出生于1887年11月。于均生从小就很聪明,12岁他考中了县里的童生。后来又中了秀才,后又被选拔为府学拔贡。在封建社会,这是光宗耀祖的事儿。”该村今年78岁的于载厚说。
; D2 r6 v( G. {& }5 S s 当时,还不满18岁的于均生就考取了拔贡的资格,可以说,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可以顺利走进封建官吏的行列。当时,清王朝上层统治集团决定向日本派遣官费留学生。于均生毅然放弃仕途,考取了山东官府募集的官费留学日本名额。1904年,他与十几位同窗好友漂洋过海,东渡扶桑,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系专业。
( x, J+ ~# G# \9 x4 m _6 U 这一次东渡扶桑,彻底改变了于均生的命运。日本发达的经济与科学技术,唤醒了这些年轻人的良知,他们深刻认识到祖国的黑暗和落后,产生了以“反对满清”为主流的、强烈的民主革命意识。
: T( h; `, o1 g* ^
s+ f, u3 r+ a4 m1 t. K1 ] 点燃热情投身革命
- V8 M; l- `" V2 g, a# q ! t$ j$ j! ~2 \" {( T$ {* F9 |
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联合各会党成立革命团体同盟会,吹响了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革命号角,于均生成为早期同盟会员。( o) ]: M& S E
1906年,于均生在日本任同盟会山东分会机关报《钟声》编辑。次年,于均生从日本回到家乡,创办了于氏私立高等学堂,自编课本,聘请潍县籍同盟会同志为教员,宣传革命,提倡共和。在此后的几年里,于均生坚守同盟会纲领,跟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步入了他人生的辉煌时期。4 n9 H9 A' `8 J7 q* [8 X
然而,形势的发展却让于均生陷入了失望和苦闷中。袁世凯和一帮北洋军阀窃据革命成果,中国仍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中挣扎,他满怀希望的“共和政府”成了一纸空文。1917年,孙中山先生针对北洋军阀的罪恶行径,在广州发起了“护法”运动,讨伐北洋军阀。于均生再次点燃了心中的希望,千里赴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参议”。出人意料的是“护法运动”又是昙花一现,于均生只好怏怏回到北京。) v; {1 V& L- x1 G7 Z% P U s
2 r1 O/ x! P; d 挺起脊梁实业救国7 W* r% o4 ]" |' M5 J9 f9 ~6 T
" x5 }3 X: p: a4 Q% k# a6 a; o “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面对着军阀政府统治下极度黑暗的北京,1926年,于均生愤然离开北京,再次回到了故乡寒亭。
' ?$ `4 x% t0 Y2 Y1 _4 M$ _0 [/ a 回到家乡的于均生壮心不已,革命无望,他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1920年,他曾资助表弟张干臣赴日本攻读机械工业专业。于均生回到家乡,恰值张干臣学成归来。于均生卖掉土地200亩,筹集资金3万块大洋,在潍城东关后门街筹建大华染厂,1931年正式开工,成为山东省最早的新式染厂。至1936年底,大华染厂已有股金9万元,年均获利2.5万元。在大华染厂的带动下,潍县相继开设了6家染厂,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染织工业基地。& m* N2 a, D5 T. `1 p$ R9 P.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命运给于均生带来了更加残酷的打击。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日寇的铁蹄蹂躏着潍县大地。日本人将于均生逮捕入狱,逼迫大华染厂改为“中日合办”。年过半百的于均生多年的积郁终于变为不可遏制的愤怒,挺起铮铮铁骨的民族脊梁,断然拒绝。他与张干臣等人惨淡经营,保护着民族工业的气节。然而,横征暴敛、多方掣肘、苛捐杂税接踵而至,抗战后期,大华染厂被迫停工,几近破产。2 l* ?% x9 O& ~) s+ X
1942年夏天,是于均生平生最大劫难的日子,国民党地方杂牌队伍王有为部袭击潍城东关,把于均生当作俘虏抓捕。幸亏与寒亭于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民党中央监察部长丁惟汾来电,命令将于均生送往重庆,于均生才得以释放。3 H5 M- |2 U3 }( C9 |+ U7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于均生与世长辞,走完了他62岁的人生历程。他终生收藏的古书、古砚、印章等上千件文物也漂零殆尽,只有这古老的宅院还记载着这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老人的历史印记。
& e6 ^: x: k) e0 T7 F4 q 如今,于氏宅院古建筑群已经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三月份,寒亭区政府将于氏宅院的6个院落进行修缮。这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志士于均生的故事将和这座百年大宅院一起被世人敬仰。" G" ^, j1 ~$ V3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