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13 07: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9-5-13 07:14 编辑
% J6 ]. `6 [- b8 @% H
3 ]% Y/ T- |& a* b/ V东安屯是闯关东人的落脚点0 n" g, Z& S- M7 p x8 x
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
% M: l9 n* `6 d; L, R+ d 东安屯是闯关东人的落脚点
1 [) l' L8 D* W8 p6 Q 中国传统认为,水可敛财,依水而居,必有富贵、祥和之气。- Q- }3 U/ K; R9 R$ K5 k
位于伊通河畔的东安屯,有着百年的历史,因为有了水的灵性,吸引了来自中原地区闯关东的人在这里落脚,并集聚得越来越多,形成了长春的老商埠区,是长春最具特色的地方,也形成了农耕文化的规模。
0 }6 t* g0 Z7 } 伪满皇宫和东安屯地区,就是长春最早的老商埠地,而伊通河的西岸,也是闯关东的人最先居住的地方。那里,出现了于家大院、田家大院、米家大院等一片大院,这一片大院,围绕在伪满皇宫以南的地区,是大户人家的居住地,代表了长春农耕文化的特征,是长春最具城市精神的东西。4 s, y9 b5 J9 R0 [$ s3 r
于家大院是农耕大院,与其相邻的米家大院开的是粉坊,田家大院是油坊,周家大院是烧锅,都是开展粮食加工的。长春的城市精神——宽容大气,自强不息,也体现在粮食加工上。裕昌源火磨建立的时候,使用的就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火磨,也是亚洲最大的火磨。裕昌源和几个大院,形成了长春农耕文化最典型的区域。而真正体现长春城市精神的,就是从东安屯一直到大马路和大经路这片区域,也是长春的文化发祥地。 a8 n9 g; r, ~$ u
于家大院西北角有个炮台,是一个青砖瓦房的大院。从整体建筑来看,并不是满族的大院,而是中原地区人家的大院。整个院套的存在,特别是门洞的建法,很有价值。8 F1 w, c' D8 p8 ~
东北,特别是长春市,是属于农耕文化很重要的地区,长春的来历就在这里。" M2 }( T4 }( H* w
于家大院属于农耕大院,有中原地区的地域风格。从房式、门灯、门楼以及它所处的位置,确定了它在长春农耕文化代表的地位。; g' w- W2 U5 x: T, v# W- x
于家大院是中原文化和长春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大院的建筑、生活方式等,是围绕着裕昌源火磨的粮食加工、运输、大车店、酒作坊、粉坊、油坊等产生的。形成了长春市的文化基础,我们称之为长春市的文化发生地,以伪皇宫以北和以东区域,形成了文化圈。这些大院也是和伪皇宫捆绑在一起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典型的中原闯关东文化在长春的遗存。从长春人对闯关东人的接纳,体现了长春整个城市的的宽容大气。1 `, j4 X' d) E
于家大院就是这样,看起来十分苍老和破旧,但是从其遗存下来的痕迹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美丽。很多历史都记载了这些大院是长春文化的根基,是长春文化的发祥地,是长春精神的传承地。' D) F+ R+ s |, e8 C: b
在我向长春市市长崔杰的提议中,我不是倾向于不扒掉于家大院。当初我就提出,可以异地搬迁。只是要事先进行规划,研究如何进行搬迁,多找一些了解的人共同研究,也要多借助企业的力量,让企业发挥独有的作用。
" `( t9 |; f3 K' h/ O: F: ~1 ? 这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和世界上都有,云南的丽江、江苏的周庄等,都是异地搬迁的例子。但异地搬迁要由拆迁单位、规划、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坚持规划先行。, v2 f! A; A; N- W
现在,东安屯地块的开发商信达地产已经保护起了于家大院一些东西,这让我们重建时,就能保存从前于家大院的符号。这个符号,极其珍贵。
3 p8 N% b6 o5 s. k+ ]! R! N 于家大院的恢复是值得庆幸的,它将成为长春城市景观中最靓丽的部分,也将使长春更有城市的记忆性,更有可参观性,更有城市的多样性。未来,在外地的游客看完伪满皇宫等建筑之后,还能看到老长春是什么样。4 P, z+ \! r2 U: L
如果在绿草坪和高楼林立中,存在于家大院,它的味道将和伪满皇宫一样成为长春多文化的区域,我建议,将来这个于家大院重建后,要挂牌成为长春民俗文化博物馆,成为长春市的又一文化景点,将粉坊、磨坊、烧锅等元素都融入其中,成为长春的新景观。这将是信达地产为长春历史,为长春文化,为长春建筑作出的一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