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老五

于家大院荟粹

112
回复
32324
查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缮后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缮后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缮后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7

8 D& h* q; i: B" B# H# b3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缮后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8

, p# l' I) n* P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1: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缮后寒亭老街的于氏宅院9
发表于 2009-1-11 1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09-3-1 12: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去绥宁看看
发表于 2009-5-7 19: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各异的于家大院,是我们共同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拜读!
发表于 2009-5-12 23: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风格各异的大院,都很有历史意义。我最佩服的是连长春的那个大院都有,很感谢“老五”宗亲,实际上我家和那个院落可能有渊源,由于的祖父辈从天津来到长春的,就有可能去投奔那个院落的,却不知为什么我祖父和他的堂兄们也定居在那附近,却从不允许谈论,记得我小时候甚至于有人怀疑过我们定居的大院(也是所百年的老宅)是否就是“于家大院”,那时我有二个爷爷在世,告诉来问者说我们住的不是,但是却也不说传说中的那个大院在哪里,也不允许我们打听。而且我知道住在长春东安屯的“于姓”很多,大多是河北的后裔,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对于别的姓氏打听“于家”的来历时都很反感,对于别的姓氏说“于家”不好时也很愤恨,但是同时这些“于姓”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好,甚至也不让后人之间交往。所以我居然就生活在这个“于家大院”步行不过十分钟的地方几十年,我却只是听说附近有这个大院存在,却也不知道具体的位置。今年夏季我又要回长春,想去看一下这个“于家大院”,我想问一下这个长春的“于家大院”的来历,同时和“裕仓源”有什么关系吗?据我所知“裕仓源”是王姓所开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07: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春的“于家大院”的来历
( Y1 i8 X+ h3 I, m2 U  U据长春政协委员曹保明先生介绍说:1 Y6 }: w: a/ W7 ]
“在道光和咸丰年间,一大批闯关东的中原农民越过山海关和柳条边,在长春(宽城子)这块土地上居住下来。于家大院从前是伪满皇宫守城部队一个营长的住所,由闯关东的中原农民修建而成,后由姓于的大户人家居住。于家大院的建筑风格集中了中原院落的美感,它的房饰、门灯、门洞的棚子都把一种传统的文化特征凝聚在上面,同时又记载着在东北落脚后的生活习俗和风尚,形成长春早期的生存风格。”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07: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裕仓源”是《关东粮行》故事背景旧地长春裕昌源(市粮油加工厂),原址是在黑水路南头东六条处,,“裕昌源”磨楼子早就扒了。连同“于家大院”,都所谓的“开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07: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9-5-13 07:14 编辑
% J6 ]. `6 [- b8 @% H
3 ]% Y/ T- |& a* b/ V东安屯是闯关东人的落脚点0 n" g, Z& S- M7 p  x8 x
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
% M: l9 n* `6 d; L, R+ d
  东安屯是闯关东人的落脚点
1 [) l' L8 D* W8 p6 Q  中国传统认为,水可敛财,依水而居,必有富贵、祥和之气。- Q- }3 U/ K; R9 R$ K5 k
  位于伊通河畔的东安屯,有着百年的历史,因为有了水的灵性,吸引了来自中原地区闯关东的人在这里落脚,并集聚得越来越多,形成了长春的老商埠区,是长春最具特色的地方,也形成了农耕文化的规模。
0 }6 t* g0 Z7 }  伪满皇宫和东安屯地区,就是长春最早的老商埠地,而伊通河的西岸,也是闯关东的人最先居住的地方。那里,出现了于家大院、田家大院、米家大院等一片大院,这一片大院,围绕在伪满皇宫以南的地区,是大户人家的居住地,代表了长春农耕文化的特征,是长春最具城市精神的东西。4 s, y9 b5 J9 R0 [$ s3 r
  于家大院是农耕大院,与其相邻的米家大院开的是粉坊,田家大院是油坊,周家大院是烧锅,都是开展粮食加工的。长春的城市精神——宽容大气,自强不息,也体现在粮食加工上。裕昌源火磨建立的时候,使用的就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火磨,也是亚洲最大的火磨。裕昌源和几个大院,形成了长春农耕文化最典型的区域。而真正体现长春城市精神的,就是从东安屯一直到大马路和大经路这片区域,也是长春的文化发祥地。  a8 n9 g; r, ~$ u
  于家大院西北角有个炮台,是一个青砖瓦房的大院。从整体建筑来看,并不是满族的大院,而是中原地区人家的大院。整个院套的存在,特别是门洞的建法,很有价值。8 F1 w, c' D8 p8 ~
  东北,特别是长春市,是属于农耕文化很重要的地区,长春的来历就在这里。" M2 }( T4 }( H* w
  于家大院属于农耕大院,有中原地区的地域风格。从房式、门灯、门楼以及它所处的位置,确定了它在长春农耕文化代表的地位。; g' w- W2 U5 x: T, v# W- x
  于家大院是中原文化和长春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大院的建筑、生活方式等,是围绕着裕昌源火磨的粮食加工、运输、大车店、酒作坊、粉坊、油坊等产生的。形成了长春市的文化基础,我们称之为长春市的文化发生地,以伪皇宫以北和以东区域,形成了文化圈。这些大院也是和伪皇宫捆绑在一起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典型的中原闯关东文化在长春的遗存。从长春人对闯关东人的接纳,体现了长春整个城市的的宽容大气。1 `, j4 X' d) E
  于家大院就是这样,看起来十分苍老和破旧,但是从其遗存下来的痕迹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美丽。很多历史都记载了这些大院是长春文化的根基,是长春文化的发祥地,是长春精神的传承地。' D) F+ R+ s  |, e8 C: b
  在我向长春市市长崔杰的提议中,我不是倾向于不扒掉于家大院。当初我就提出,可以异地搬迁。只是要事先进行规划,研究如何进行搬迁,多找一些了解的人共同研究,也要多借助企业的力量,让企业发挥独有的作用。
" `( t9 |; f3 K' h/ O: F: ~1 ?  这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和世界上都有,云南的丽江、江苏的周庄等,都是异地搬迁的例子。但异地搬迁要由拆迁单位、规划、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坚持规划先行。, v2 f! A; A; N- W
  现在,东安屯地块的开发商信达地产已经保护起了于家大院一些东西,这让我们重建时,就能保存从前于家大院的符号。这个符号,极其珍贵。
3 p8 N% b6 o5 s. k+ ]! R! N  于家大院的恢复是值得庆幸的,它将成为长春城市景观中最靓丽的部分,也将使长春更有城市的记忆性,更有可参观性,更有城市的多样性。未来,在外地的游客看完伪满皇宫等建筑之后,还能看到老长春是什么样。4 P, z+ \! r2 U: L
  如果在绿草坪和高楼林立中,存在于家大院,它的味道将和伪满皇宫一样成为长春多文化的区域,我建议,将来这个于家大院重建后,要挂牌成为长春民俗文化博物馆,成为长春市的又一文化景点,将粉坊、磨坊、烧锅等元素都融入其中,成为长春的新景观。这将是信达地产为长春历史,为长春文化,为长春建筑作出的一大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07: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9-5-13 07:19 编辑
' i# g3 D' P. `) X- \& d
) ]) D/ ^3 M( x, S9 R& \王荆山(长春裕昌源火磨创办人)
) p9 i& a" ~/ z( K" E: R9 J 王荆山,又名王琳,祖籍山东省黄县。长春裕昌源火磨创办人,著名的实业家,但其人操守不坚,东北沦陷期间堕落为汉奸。清朝末年,由于兵连祸结,连年饥馑,王荆山的祖父携妻担子随同族人逃难关东,落户于长春南郊大屯。赤手空拳的逃难户生活自然异常艰窘。王荆山的父亲王永祯只得不顾劳苦,一面租地耕种,一面自垦生荒,还要间做豆腐,走屯串户沿街叫卖。1876年(光绪二年)王荆山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 r3 D( _7 k9 k! p
  王荆山幼年,一家人常常难得温饱,有时甚至饥寒交迫,幸好经常得到外祖父的接济。由于家境贫寒,王荆山13岁才入私塾读书,15岁又被迫辍学。此时他还经常到集市上自学木工、瓦工等各种手艺。失学后,王荆山随其二叔去黑龙江瑷珲城,入“和顺成”银匠铺学银匠手艺。当时银匠行业已经日渐衰落,银匠谋生困难。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王荆山北渡黑龙江到俄国境内。原打算以挖金为业,无奈体弱力单,又没有同伴合作,便改做小商贩,靠贩卖些落花生、榛子、糖果一类的小食品为生。翌年6月,王荆山又随船北行,到当时中国人俗称“黄河口”的地方。这里出产沙金,淘金工人聚集,商旅往来不断,于是王荆山在市街上租赁了一间木棚,开办了一个经销糖果食品的小商铺。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一场气势汹涌的反帝爱国斗争席卷东北各地。沙皇俄国为了把东北变成其殖民地,借口“保护铁路”,准备大举侵占东北。为了进行战争准备,加强对黑龙江沿岸的控制,沙俄军队强行驱逐黑龙江北岸的中国居民,王荆山等50余人结伙于同年10月中旬历尽艰辛,渡江南返,徒步跋涉,于同年年底返回长春。王荆山在俄国境内做小商贩数年,不仅略有积蓄,而且学会了俄语,这些对他日后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 r& i. @- G( d" N$ @  王荆山回到长春之际,正是沙俄军队武装侵战东北之时。素以野蛮闻名的沙俄军队,在长春市街上横冲直撞,对当地居民肆意骚扰。王荆山非但毫无反抗可言,反而利用粗通俄语的便利,出入于俄军兵营内外,为俄军采办粮秣草料,供应军需。王荆山就是这样,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到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通过为俄国侵略军奔走效力,赚得“佣钱”,积蓄了2 000多卢布(俄币)。与此同时,王荆山结识了参加西伯利亚铁路建筑的工程师塞尔维亚人苏伯金。当时,苏伯金筹备在宽城子车站附近建筑一座火磨(机器面粉加工厂),王荆山受佣“跑外”,负责采购建筑材料,招雇建筑工人。两年之后,日俄战争爆发,俄军阵阵溃败,日军步步紧逼。苏伯金惧怕日军进占长春,便把火磨委托给王荆山照料,自已逃往哈尔滨避难。王荆山甘心听从洋商驱使,尽心竭力地看守着火磨。日俄战争结束后,苏伯金返回长春,火磨完好无损。这样,苏伯金对王荆山更加信赖,决定将火磨所产面粉全部交王荆山包销,以此酬答其护厂之功。当时,王荆山缺少人力,资金不足,于是与刘向阳(河北乐亭人)、刘麟阁合股,各出资金3 000元,在长春旧城北门外的二马路北、大马路路西开设“裕昌源”粮米铺,一面包销苏伯金火磨的面粉,为苏伯金收购小麦;一面加工和销售高粱米、豆油等。王荆山与许多买办所走过的道路一样,一边给洋商当掮客,赚得“佣金”;一边自开店铺,赢取利润,从此发迹。
) g9 f" n! G4 q6 ^1 U4 J  19146月,奥国皇储裴迪南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战争首先在塞尔维亚国土展开,塞尔维亚人苏伯金急欲回国,遂匆忙将火磨以4.9万卢布的低廉价格卖给了王荆山。王荆山获得了生产面粉的机械设备和厂房。原火磨技师俄人雅阔夫也同意继续留任,兴办一座近代的机器面粉加工厂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王荆山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实业救国”的热潮中,于1914912日创办了裕昌源火磨。裕昌源火磨是长春市第一家由中国商人开办的机械化大型粮食加工企业。' F# C8 o6 H8 c1 }6 M3 y
  近代的长春城是作为粮食集散地发展起来的,周围盛产粮豆、小麦,这就为裕昌源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裕昌源创办之时正值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这些有利的客观条件,再加上王荆山的精心经营,使裕昌源兴办伊始便生产顺利,购销两旺,获得丰厚的利润。
2 @! G! X9 F$ D5 n" X  v3 I  裕昌源的累累盈利刺激着王荆山的勃勃雄心,他决心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1915年春,从英商伊达洋行经纪人纪氏之手,王荆山购得“满铁”附属地内地皮7 000“坪”(日本计算地积的单位,每坪约3.3平方米)和一条铁路专用线。在这片地皮上,王荆山悉心规划,修建厂房,安置从德国进口的机器设备,平整道路,经过两年多的基本建设,终于建成了设备先进、厂房和院落宽敞、道路平整的新工厂。1917年底,裕昌源新厂址建成投产,日产面粉能力为1 500包,每昼夜可磨制小麦2 750普特(俄制重量单位,一普特16.38公斤),年盈利额15万元。新厂址的建成使裕昌源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先进的机器设备、宽敞的场地和便利的道路与铁路专用线,这些为生产的发展和粮豆购销业务的扩大提供了良好条件。
! D5 u$ c% s5 T' {" k8 j: M2 t  随着裕昌源生产和经营的发展,王荆山的资本积累迅速增加。1918年他以19万元收买了吉林的恒茂火磨(1915年由任天章等开办,日产面粉近
! C7 {6 w# s, k: z  h5 v$ R# V7 k! M' i1 600包),改称裕昌源吉林火磨。1926年王荆山又从哈尔滨商人刘某之手,买下了一座正在修建的火磨,建成裕昌源哈尔滨分号。此外还在黑龙江安达开设裕达火磨,在长春增设碾米厂、烧锅。与此同时,王荆山又从事粮食贸易。自1917年始,裕昌源就在长春收购黄豆,在大连设出口部,由其弟王焕卿担任经理,与日本三井、三菱等财团联营,向日本运销。从1921年到1931年,裕昌源每年出口黄豆近万吨,获利达几十万元。
$ q" v9 ^$ L7 _' |1 H) g9 `
  资本积累的迅速增加使王荆山不再满足于单独经营粮食,开始向金融和其它产业投资。1919年“益发和”财东刘家与交通银行合资开设“益通商业银行”。王荆山利用该行经营不力、赔累甚巨的机会,于1921年投资2万元,并出面对该行进行整理,从而夺得了益通商业银行董事长的职位,直至日伪政权垮台。1941年王荆山又出资50万元,由其长子王秉公出面,在长春东郊兴隆山开办“大名陶瓷厂”。此外,王荆山还经营着数千间的房产。从开办裕昌源粮米铺开始到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王荆山的资产不断的增加,仅以裕昌源股金为例,据1946年统计,该企业共有股本5万股,已缴股金200万元,其中王荆山本人名下有5 789股,占11%;加上他妻子、儿女及弟弟的股份计算在内,王氏家族计有27 400股,占全部股本的55%。王荆山的事业取得成功,但他不辨民族大义,通敌经商,他的成功来得并不光彩。1913年日本“满铁”长春事务所组织赴日商业参观团,王荆山应邀参加。他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参观市政建设和工商企业,深为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所倾倒。王荆山为使裕昌源在铁路运输和资金等方面得到方便,任用日本人岩坂,专跑“满铁”,负责联络火车;广交日本在长春的实业界人士,并将自己的次子王秉章交由金井带往日本读书,更名为金井秉章。在日本“关东厅”的监督下,1921年日本在长春组织信托公司,由日方派出专务董事一名,中日双方各派董事3名,王荆山被任命为董事长。! N/ u& A9 \$ M1 T

3 M& S% z- ^! ~3 Z% y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王荆山随之被日伪反动当局物色为“新京”实业界接受其侵略与统治的应声虫和领头羊。1932年春国际联盟调查团在英国人李顿率领下到东北,王荆山在日本侵略者的指使下,参加“请愿团”。该团盗用东北三省3 000万民众名义,将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和武装占领颂扬为“拯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组织傀儡政权,挟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到长春时,王荆山以“民众代表”的身份,参加所谓的“迎銮”活动。1934年日本人选中王荆山做“新京”(今长春)头道沟商工会长。1937年该会与市内商工会合并,成立“新京特别市商工公会”,王荆山又充任副会长,直至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1940年王荆山二次东渡日本,参加“东亚经济恳谈会”。1941年在伪满洲国经济部的授意下,王荆山将日人资本开设的钟渊纺织公司所属的义大火磨并入裕昌源,从此裕昌源的股金之中有了外资。并先后委任日本人中西泷三郎、大泽次部、町田等3人为裕昌源的常务理事。王荆山还在日本人开办的“军援产业株式会社”、“泰东烟草公司”、“满映”(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等企业投入了较多的股金。
3 t- B! k# W) I
  日本帝国主义一手策划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成立之初,世界各国拒不承认,惟南美萨尔瓦多于19343月间宣布承认,但一直未派驻外使节,后便委托伪满洲国代聘领事。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伪满洲国这个傀儡政权装扮成“独立国家”的模样,伪满洲国外交部便委派王荆山出任萨尔瓦多驻“满洲国”的名誉领事。于是,在裕昌源院内王荆山的住宅悬挂了领事的牌子,升起了萨尔瓦多的国旗。1937年“七·七”事变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伪反动当局为了加紧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控制和资源掠夺,对多种物资实行“统制”,在各种行业中建立“组合”。王荆山是长春面粉业、榨油业“组合”的理事,担任着伪“新京烧酒中央会会长”的要职。银行业是控制经济活动最得力的部门,日伪当局指派王荆山出任长春、哈尔滨两地的银行协会会长。为了加紧对中小民族工商业者进行压榨和搜刮,日伪当局成立“统制经济协力会”、“防范协会”,王荆山在这两个组织中均担任会长。同时,王荆山在伪满交通会社、计器会社、图书会社、军用犬协会、赛马俱乐部、协和会等社团组织中也分别担任监事、理事等要职;同时,还担任伪新京特别市咨议员、日满实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央禁烟促进委员会委员等职务,积极为日本侵略者效力。1942年在所谓“七·二五”物价停止令施行一周年之际,王荆山发表讲话,拥护“七·二五”停止令无限延长,宣传“日满一体,共同防共”的反动论调。1943年在伪新京市公署的策动下,为了支援“大东亚圣战”,王荆山带头发起在“新京”、哈尔滨、安东(今丹东)、大连等5个城市组织“飞机捐纳”运动。每次举行“捐款”活动,王荆山都亲自出场。长春全市的工商业者共捐款7 000元,王荆山自己就拿出1 000元。
3 {, c/ M' J: Z8 N% C: O) N- y1 s' g! `1 B  不可否认,王荆山身上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在东北沦陷时期,王荆山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他幼年失学,发迹后深感教育事业的重要。1915年他出资在长春东大桥东借用山东会馆房舍开办自强小学。1918年又办自强中学。1920年新建的自强学校校舍建成,学校随之迁入新址。他聘请杨维周为校长,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由于他不断出钱资助,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充。自强学校当时在长春是有一定影响的。此外,他还出资开办“荆山幼稚园”,资助修桥筑路。8 P% Y- ^! u- h! {! T7 _, a; S, O
  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日伪政权垮台。同年11月间,苏联红军将其逮捕,对其进行审讯,旋即释放。翌年1月他逃往哈尔滨躲避,8月绕道吉林返回长春。因当时裕昌源及其厂内王荆山的私宅被国民党军队洗劫,王荆山便迁往其女儿吕家居住。1951426日在镇压反革命运动的高潮中,王荆山被逮捕。翌年319日,以“汉奸叛国”罪被处决,时年77岁。7 V9 H+ U5 h2 B& n/ I
' c3 C  O6 F" |
现在名称长粮集团裕昌源粮油加工有限公司
原有名称裕昌源面粉厂
现在地址东八条2号
结构砖 木
原来用途住 宅
现在用途住 宅
保存状况局部改变
始建.竣工日期——

, |7 _* \4 F$ Z( ~特征及历史沿革
- s# x( g) M+ |! c    裕昌源制粉厂原名长春面粉工厂,占地两万余平方米。清光绪29年由俄商舒伯金投资建设。1915年厂主以4万晃贴(即卢布)兑于长春人王荆山,更名为裕昌源面粉厂。1942年增加酿酒、铁工厂的经营。公私合营后,该厂于1956年改称裕昌源制米厂。1971年称长春市粮油加工厂至今。, x/ ~& q$ b% a' F. R2 I
    裕昌源为清末创办的民族企业,是长春市食品业的老字号。现存历史建筑为俄式,窗套、角柱及入口门廊均有丰富的装饰,带有明显的欧洲折衷主义色彩。这幢建筑对见证中国民族企业在长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Y9 b1 [1 p2 ]% `  H# s
发表于 2009-5-13 07: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米家大院”应该在“于家大院”以南,步行距离约15分,但是“米家大院”已经在1999年就已经被拆迁了,我原先就居住在“米家大院”北不远的一个宅院,“米家大院”的后人就一直怀疑我们居住的就是传说中的“于家大院”,而实际上我们住的是李家的院子。只不过住的是于姓人家而已。我的祖父辈当时来到长春就有很多人工作在“裕昌源”。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20: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家大院将重现信达·东湾半岛, l7 b5 w3 I! H5 K) Y' q
省市专家对于家大院异地重建献计献策' p5 W2 \& z3 \- H9 }' A; n. C- p

1 ?% @9 [6 \. }( ?9 l0 S- R           重建效果图% ?) p8 W) \7 q/ Q+ j8 Z! V& U
写在前面:
% V/ y- x2 V6 l! M6 i  于家大院是百年民居。去年11月,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提出,位于长春市东安屯棚户区改造信达·东湾半岛项目的拆迁范围内的于家大院,应得到有效保护,并写信给长春市市长崔杰。$ I/ A. y9 Y# N* e8 z& ~% U
  崔杰市长立即指示长春市规划局进行调研。王洪顺局长十分重视,长春市规划局对于家大院进行测绘和调查后,提出重新选址、异地重建的建议。市长崔杰第二次指示长春市规划局“与曹保明联系,并同开发商拿出一个方案”。4 H; A6 V  j: S5 s. \9 R9 h
  这件事情能够得到崔杰市长的两次批示,充分体现了崔杰市长对保护历史文化的高度重视。4 B2 d. l6 }* B
  当前,整个长春正在修复历史文化建筑,力求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市长崔杰正在主抓这项文化产业工程,目的在于延续长春的城市文化精神,提升城市的品位,拉动城市的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m. ^, O- E5 F' u
  于家大院的异地重建、修缮保护、规划设计,是长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省市有关专家、长春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信达地产的开发商在市长崔杰作出批示后,通力配合,发挥优势,为此作出了各自的努力。& J- I. V$ N1 c8 @" n! M
  百年民居于家大院可以异地重建了!建成后将对原建筑的风貌进行重新修缮和提升,可以成为与长春伪满皇宫配套的景点……
8 S8 Q- Y! q$ r5 e5 I0 d  11月26日,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李之吉,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设计一所所长崔永生,长春市规划局规划编制处处长刘青柏,吉林信达金都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春钢等10余位省市专家,就于家大院百年民居异地重建项目再次进行了座谈,大家献计献策,针对于家大院的异地重建进程、如何进行原貌恢复、重建的重点要素、如何在重建后不丢失百年民居的神韵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7 s3 x! V4 T- U1 h' w" Q  座谈会上,省市专家们提出的相关合理化建议,使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关于于家大院如何得到保护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 \/ |4 G4 i" A( g" A  X1 n  大家建议,鉴于于家大院的特殊的历史文化风格、同时距伪满皇宫仅几百米之遥,修复后可将于家大院作为参观伪满皇宫的配套景点,以使伪满皇宫景点和长春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更加丰富、细致、多样。
0 {- {3 j3 k  f3 p  一个城市是否有历史文化底蕴,往往体现在建筑上,因为,历史建筑传承着一个城市的文脉,保护好和修缮好城市的历史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功在当代,利于千秋。
; w) c6 w: u3 g; a! W  大家认为,于家大院的异地重建,对历史文化建筑及时修缮,弥补因自然力和人为造成的损毁,防止出现新的破坏,使现有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真实、完整地得到保护,使得长春“疏朗、大气、通透、开放”的独特城市风貌及“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得以延续和留传,都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 R$ \5 e" S  Y- d9 p; r- D$ u  省市专家还对曹保明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付出的心血与智慧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信达地产对民生负责,对历史文化负责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