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耀臣

。寻祖上

207
回复
4403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2 08: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星期去查访的时候,在一个村子看到他们村的一份挂谱,上面是二十五代人的名字,不过因为人丁兴旺,写到二十五世就已经写不下了,慢慢的一大张纸,因为挂不下,只能将上半部分倒挂在天棚上。。。。。。。
发表于 2009-2-12 19: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耀臣宗親您好' h( T) j  N3 @/ }* s) ^: b, u" }
我先用 "短消息" 將我的mail給你
& @0 Z8 u; `5 ]& o7 `如果你有收到請回覆我
" ^4 ^& `) a; g* E9 ], \2 b9 d你可以請在台灣的朋友發封mail給我
% K1 T6 `/ y6 D我會回信
发表于 2009-2-12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耀臣宗親
2 I  l. L' U9 y" O7 B6 |+ ]) A( t于龍為兄于虎為弟
3 E2 q& G% l# t6 z" o于龍就是山東高密西大門* @4 c) K  }. m+ j, g
國共內戰後西大門的建築群被燒掉一半6 J% I1 I8 ]9 M/ k& }* h$ A
另外一半曾經被地方政府用來做為辦公室使用
/ z. K/ B9 v) R% Z$ C7 n可能可以找到一些相片或影像(可能要到高密縣城找)
6 J3 q& G, R/ P我奶奶是高密縣城的 "單"家 , 我想他們應該也被鬥的很慘 , 應該也不會留有太多線索9 S* K( ]1 ]1 b( n3 J' W8 x
你也可以到雙羊鎮問一下當地的老人6 x) h! M) g& O, ^3 N- l, q7 S
不過我不知道他們願不願意回答: w1 c' P% K) G; u: K5 l* K
因為他們年輕時一定曾經參與過拆房子的行列
, f4 U' z, w: p如果你有相片及了解那一建築群有多龐大時9 ~8 N, K' ~' w+ n
你可能就不會興起建祠堂的念頭了/ o9 D: w1 G) i$ N0 M( f+ f9 a
我必須承認我從未看過西大門的建築
3 H5 N* Q' j) m$ |4 |但是我小時候父親不知從哪裡拿到一張很長的捲軸紙% v- n" D0 C) ?3 [" x
用鉛筆從大門開始畫然後從大門開始告訴我哪裡是二門哪裡是三門....3 s) a  H5 t- ]# U8 ~  i1 v% q
但是可能太龐大了 , 所以畫不完9 }7 N" E6 W- [0 v# i" e
索性我父親就去買了油彩及畫布開始畫起油畫
$ S9 c+ b& w- Q7 ~( H結果那一張捲軸紙不曉得放到哪兒了
发表于 2009-2-12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想要建祠/ V- c* E9 O  ?3 q
不如去推動政府規劃建一百家祠
- Z) V& J0 R( E+ U6 x. |8 S因為既然中國已無帝制而為一人民共和國
6 u. `1 U# E! x那麼各族各姓氏的人民應一律平等看待* U$ x6 a) K; v1 b3 m$ s8 |
讓政府去統籌規劃
  m7 U: F" T3 g" j: P讓那些無子嗣的人民靈魂有所依歸且為後代所有子孫所祀拜
, k9 L- y& u; }. j+ w讓那些守家祠的人 , 不須背負那麼大的責任  w/ S0 K/ [* M5 C& I
讓政府去告訴人民這個政府願意面對歷史4 V3 F  m8 f6 v5 h
也願意對人民做出貢獻 , 以禰平歷史傷口1 [* s$ V9 }6 v. ]. S8 A3 ~. K" a
讓人民心靈有所依歸% b4 e0 K$ R) E
以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09: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駿傑 你好:我会抽时间去山东省山東高密市双羊镇西大門看一看和了解了解历史情况.我会同当地政府协商和落实情况.我一定把我于氏文化发扬光大。
发表于 2009-2-13 10: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明宗亲,你说你们家谱上第一代的人到你是多少代了???! P) T- c! R, v3 f
司马庄家谱我现在补充到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缺一点儿,十四代就缺很多了。。
: q5 @/ e  v! c推测一下你家先祖在司马庄大致是第几世,方便查找。。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3: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复林你好:我家谱情况从第一代于珍会开始到我的是11代人了,我家先祖在司马庄第几世我们也不知道了,我家家谱来看也没有时间和地点记载.是一张牛皮大黄纸记载名字,男名字在右边.女士在左边.只写吕氏也没有名字.无法查了.后来.听我父亲说.他也听我二爷(于富)和我爷说(于贵),咱们先祖是从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州海阳县四马庄人过来了,经过这几年来我多次打听和了解根本没有海阳县四马庄村,但是我分析可能是司马庄村.又从司马庄村各位老乡和领导大力帮助下了解到,人家按字辈排列了(前二十字和后二十字辈排列了),但是我家谱根本对不上,没法方便查收,。
发表于 2009-2-13 15: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庄虽然规定了前后四十个字辈,但是用字辈的非常少,而且主要是司马庄当地用,我所收集到的资料里面,从思字辈到最小的之字辈这17代人里面前面的字辈基本上很少有用的,尤其是除了司马庄之外其他村子的族人,天字辈之前的很少见到有用字辈的,甚至有的支系从来不用字辈,比如我们村,只有天字辈用了,改造夼村貌似就没人用过,据我所知,所有字辈里面也就天年开三代人比较多的应用了字辈。。。。
/ |1 q' M( S9 t# Z& T2 T! F所以说,14-20代之间的族人极少使用字辈,不用字辈不能代表不是这个家的人。。。。。
发表于 2009-2-13 17: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庄虽然规定了前后四十个字辈,但是用字辈的非常少,而且主要是司马庄当地用,我所收集到的资料里面,从思字辈到最小的之字辈这17代人里面前面的字辈基本上很少有用的,尤其是除了司马庄之外其他村子的族人,天字 ...
( _5 `  T/ j2 _* X  ?于复林 发表于 2009-2-13 15:48

8 @3 P2 I4 J& E林子:
; n% G6 r+ v  t% R0 L司马庄后人不使用祖上规范下来字辈是啥原因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9: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复林你好:我家情况家谱来看是没办法查到了.按三个字和两字排列那是乱套了!爷爷和孙子都重名了,更没法查到了,
发表于 2009-2-13 1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按照字辈走很正常。。。+ z  H  z8 t/ }  @& ^4 k
在家谱中还是很常见的。。其实有很多家族看着貌似是所有人都是按字辈走的,而实际上并不是,有些人都是用了谱名而已。。。
# ]  q: f, a$ G2 W$ u) ^司马庄这个情况不算啥,主要是心字辈之前很少有按照字辈起名字的,心字辈之后比较多一些,可能有半数的人能走字辈吧,到了复字辈以后由于新中国时期,就也没有人按字辈走了。。9 a0 i" h+ _- }5 ^- a6 p6 A

3 K6 J4 k$ q2 x, M- ?& z8 M像我们熟知的曾国藩,其谱名为曾传豫,传字辈
/ {" }* k3 Z8 ?5 V0 a蒋介石谱名蒋周泰,周字辈。。。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09: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复林你好:对我家谱情况来看:就是大连市于舂喜太哥讲活,我家那个古先可能到闯关东后家谱改名了.更无法查到了!我主要了解祖先足迹.来自何方!是怎么样来到闯关东了,所以不忘祖先,我到底是淮家的高祖。另外,我和哈尔滨于涛大哥心情是一样了!
发表于 2009-2-14 15: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哈尔滨于涛家与你家不太一样,他是属于司马庄分迁至文登的支系,建国前还是有联系的,而且分迁文登的支系不仅仅是第六世于渊于洋兄弟二人,明末以后还有不少人,只是目前没有找到。。。  \2 @/ v) ]7 w3 w- V+ B& [
* S1 q# e; U6 F7 I8 E. |7 I/ j
还有丹东于江也是一样的,他是比较清楚的是司马庄后人,其曾祖由腾甲庄迁到丹东,但问题出在其曾祖去了丹东之后改了名字,而曾祖以上的名字他又不晓得,本来是其爷爷辈与腾甲庄还有联系,只是后来几十年没联系了,所以给断了,现在也没法查证他是腾甲庄哪一房的后人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21: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复林宗亲你好:那你说于涛大哥家谱是第六世叫于渊于洋兄弟二人在司马庄吗?他是什么时侯了.那是什么年代了为第六世.你给解斜一下。
发表于 2009-2-16 10: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渊于洋为司马庄于广第六世。。。
7 F, w" g( h) d# d: F至于于涛是不是他们二人的后代就无从知晓了。。。
9 H0 e, X9 @6 m因为自司马庄分迁文登的支系不止他二人,自明初以后还有不少分迁过去的。。于涛家谱上第一代为于令,距今年代不算久远,要想知道于涛是司马庄哪一支的后人则需要去文登当地寻找家谱,以核实于令支脉的所属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