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查拳大师于振声父子

2
回复
182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4: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C; P/ [/ M; R( j2 Z1 }于振声(1871—1958)号万升,查拳大家,回族,山东济南人。幼从赛鹤鸿、白致俊学武。后从杨鸿修、张学生研练查拳要旨。兼及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器械。1919年与马良、杨鸿修、王子平、何玉山、吴志清等人在上海创立“中华武士会”。1923年在上海西门公共体育场举办的“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上,被大会组委会评为“十八武术家”之一。1925定居南京。1927年南京中央国术馆创办,被聘为国术教授,并兼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东南大学的国术教授。解放后,曾任江苏省第一届政协委员。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宝库里的一件珍品。相传起源于距今816年前的南宋建炎元年鲁中(今山东中部)地区的“把式房”(即专门训练跑江湖卖艺打拳与杂耍人士的地点),明代则流传于“拳坛”(即民间集中练拳的场所),待到清代中、晚期,便集中在山东与河南两地并以齐鲁的冠县、任城县最为正宗。民国初年,山东查拳大家当推济南的于振声为最;其次则为马金标与张本源二人。据于振声先生在其相关笔记中记载:“时鲁中把式房有教师称‘学会四路查(拳),跑遍江湖全不怕’。由此可知查拳十路趟子之中,尤以第四路最为实用。”但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四路查拳”,与当年于振声、马金标、张本源这三位武术大家的拳趟子已经是大不相同了。            _摘之《中华武术》_7 H2 v1 q" i/ _9 g4 t( g
于振声(右)和其弟子徐公伟: e* B' e( a1 {/ H2 Q

4 \7 }$ p" n. E5 o9 T: r( k5 M4 k* B. @6 ]* n$ ^
于荣华(1914—1998)回族,山东济南人。其父于振声系近代武术大师。14岁考入中央国术馆,从王子平、马荣国、朱国桢学八极拳、形意拳等,向杨法武学摔跤。1936年广西打擂,获得全胜,任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部第三战区武术教官。参加抗日战争,授少校军衔。建国后,先后任南京市政协、武协委员。1984年参加江苏省武术献艺大会,被省体委授予“老拳师”称号。
" j1 X8 m1 q. @( O- k$ E* ?2 h. i# b8 o8 `8 u5 W" J) v

, }, r, A1 R; V! V; ?% K- U: K2 [1 H) G- j

. x: Y$ w! D5 Y7 ]* w7 `# C" P4 R0 x  G, I9 y3 Y7 U% F! F: a

- h: z& r3 I9 e6 u1 q2 O
发表于 2009-1-16 23: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一定要顶!2 Y) b4 A7 w2 G' Z$ f2 ?8 N. A
不过我只学过太极!嘿嘿
发表于 2009-1-17 19: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查拳,我知道,可惜没有学过,只学过小洪拳!现在都忘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