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寻访青岛仙姑塔

0
回复
144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5 20: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仙姑塔位于石门山东南方向的于家下河,这里是李沧区的东部,也是李沧与崂山的“分水岭”,与沙子口相距约10多公里。于家下河与王家下河毗邻,从地理位置上看,仙姑塔其实离王家下河很近,但仙姑出自于家下河,姓于名更,所以名正言顺地属于于家下河。因毗邻的几个村落均处李村河下游,便被称为“下河”。其上端村落则被称为“上流”。

仙姑塔建于1923年,2002年被列为李沧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修整。仙姑塔塔前有面南门楼一座,围墙面积约300平方米,砖塔高约20米,为八层八角青砖密檐式建筑,密檐式建筑的特点是完全用砖依照木结构形式,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层出檐、梁、柱、墙体与门窗,但是把各层的高度相应缩小,使各层屋檐呈密叠状,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部分。底座以上部分,每层均间隔突起檐饰,底座每个侧面镶嵌石碑上均嵌名人题刻,共七方,在仙姑塔石垛门之上,有清末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王垿书写“贞闺仙迹”题刻,石垛门下的神龛朝东,意蕴“紫气东来”,内有于仙姑贴金石像一尊,其两侧有泥塑童男玉女各一。两层以上外部皆为封闭式窗饰,有方、圆等不同形状,并在砖饰间涂有红、蓝、黄诸色,十分艳丽,兽头檐饰下且悬有铜风铃。在神龛下方,也就是石头围栏之下,镶嵌有“仙娥洞府”石碑,由王垿撰文,王锡极书写。王垿为书法名家,为何没挥笔书写“仙娥洞府”石碑,而让名气并不十分大的王锡极来写呢?皆因“两王”交情很深。王锡极,字卓泉,号蛰庵,城阳人,其时56岁,王垿65岁,平时常与王垿等清末遗老往来频繁,王垿就把这个展示书法的机会让给了王锡极。当然塔上另有王垿书写隶书石碑一方,当时能让王垿这位大人物如此费神撰文、书写,如果于更姑娘没有一番事迹,怕不容易做到。

  “仙娥洞府”石碑内设有地宫,内有于仙姑棺椁。仙姑塔塔座前后共有两条石头通道,均由白色石头围栏相接,围栏上部通透,由石头祥云花瓶连接,并且在石头楼梯上也如此,为适应石头楼梯的坡度,祥云花瓶出现变形,为倾斜状,但不失庄重。据当地村民讲,仙姑塔每年大年初一至十五开放,平时在清明、端午、八月十五等日子开放。

    笔者在于姓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于仙姑家人老宅,说明于仙姑并非神话人物,但其经历,就很传奇了:比如她与村姑同在河边洗衣,眼见电闪雷鸣大雨将至,村姑们纷纷起身往家赶,唯独于仙姑是局外人,该怎么洗衣裳就怎么洗,有一在雨中往家“冲刺”的邻居喊她,她说:“我淋不着,我的头顶有伞呢”,邻居怎么看也没见到伞。大雨过后,满村人都惊叹于仙姑衣裳竟然没有半点淋湿,而且她还从突发的河水中捞起一颗桃子,这颗桃子就是她吃了之后成神的“仙果”。据说仙姑到了女大当婚的年龄,眉清目秀,所以有不少说亲人纷至沓来,她已预料到将来得道升天,所以说亲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蹊跷事发生,阻断了婚姻之路,当然也就无法婚嫁。但也有人对于仙姑抵抗家长制包办婚姻绝食而逝提异议,因为这在当时实为大逆不道,怎么可能因此立塔?笔者认为另一种说法较为确切,即于仙姑能够做到有益众人的事情,因此受到厚爱,有人说于仙姑老宅的泥土冲水能够去除百疾,于是人们将这处老宅里的锅台、土炕的泥土取走等等,因此“造神”。

    于仙姑不仅仅是于家下河的仙姑,传说有一年上海突发大火,于仙姑正在天空云游,见状用其扑扇扇了两下,大火立即被扑灭。传说当初建塔时,用的是极结实的木制围栏、楼梯,就是上海信徒捐赠。文革时期,有人想把仙姑塔推倒,但无从下手,就将木栏拆除,又在塔的西南方开挖,试图最终将仙姑塔推倒,今人意想不到的是仙姑塔极其坚实,根本无法推倒,似验证仙姑的威力。一年仅23岁的民间女子由人变神,并因此立塔,殊为罕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