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6 b2 M7 [2 M: z6 F " j( a s& a# M* q: R- |
青岛胶南市博物馆文物专家近日到藏南镇于家官庄村走访时,偶然得知该村存有一清代祠堂,于是赶紧到现场进行勘察,并拍摄了照片。昨天,记者和胶南市文物专家一起到于家2 n6 q9 [% `+ s
f2 C! l7 h9 Y 官庄村,对该祠堂做了进一步考证,确定该祠堂建于清代,距今已近200年,且保存完整,对研究胶南的民俗文化有重要意义。 m2 w6 \2 m% l( Z- P) Y4 K4 r
, E- b5 O2 H7 v: c$ M: l- z$ y) Y 祠堂200多平方米- g* m- P9 w4 ~! L/ @
! R* N3 ~; r, b1 ` M+ J+ d3 o, M% T
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和胶南市文物
6 \$ y* M/ U( J! n9 [ \4 {2 |( _7 W, k3 u; p6 t
专家来到村西部的这座祠堂。祠堂共5间,占地200多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78平方米。记者注意到,这处祠堂高约5米,祠堂屋顶为黑色筒瓦,屋檐翘起,木门木窗,四周都是民房。祠堂的东侧有两棵郁郁葱葱的圆柏,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树木,树龄210年。“这处祠堂的整体建筑没有使用一枚钉子,为卯榫结构,非常牢固,抗震性非常强,所以能保存到现在。”文物专家告诉记者。
8 Z0 a+ O' ?/ P' u' X! l
. |& D1 m4 l/ k q 聊天得知清代祠堂; }' M, ^$ u& V9 ^
" @' O- B. f f7 z/ @; Z5 t 据文物专家介绍,今年11月份,他们到藏南镇进行文物考察,在一次聊天时,镇上一位工作人员偶然间说起在于家官庄村有一处古代祠堂,村民怕祠堂遭到破坏,不愿声张,所以外人一直不知道。文物专家听说后,就来到这里考证。
- k# q. p* m# L! n5 J ?( I
" m' g; n( m6 p, J0 p0 _9 ~ “经我们考证,这处祠堂应该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家祠,距今已近200年,历经风雨,能保存比较完整,非常不容易。”文物专家介绍说,祠堂前面的两棵圆柏已经200多岁了,应该是在建立祠堂后从别的地方移植过来的,彰显庄严肃穆之意。
1 Z+ N$ A) \& p8 M) H1 u# D3 B" [+ f- M5 ]
这里曾经香火旺盛
* Z. A8 r1 m8 d- W, Y
# d' z/ f" I6 w7 S' J' Q4 T 77岁的村民于志兰老汉介绍,在他小的时候,这处祠堂的香火非常旺盛,经常有村民前来祭祀,那时祠堂共有南北两排共10间房屋,北侧5间供奉先祖牌位,南侧5间为族里议事用。祠堂前栽着10棵松树,还有丁香树等,显得非常肃穆。5 F9 f5 W, @" k) @! U4 D/ v; T( @
A8 A( r$ u B' O g: K
“那时北面祠堂正屋的墙上还挂着于氏始祖的画像,画像高一米半,宽有一米二,画像下面摆放着祭祀桌,逢年过节的时候,大人们就领着我们来祭祀。”于老汉说,解放以后,就基本没有村民前来祭祀了,后来先后被当做学校、砖厂和仓库使用。
4 P2 v/ A" t5 _- e @& {: j/ o! _3 T* q# U1 A
文物部门将进行保护% p2 T& ?& T( k( K6 S6 M- P y( L
- Y' E& s' m5 G1 q/ p. X# @# t “这处祠堂在胶南市是除王台镇石梁杨祠堂外,第二处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家祠,在青岛地区也不多见,对研究于家官庄村的历史和家族进化史,以及胶南民俗文化都有比较大的意义,同时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现实资料。”胶南市文物专家介绍说,下一步,文物部门将制定措施,对于氏家祠进行重点保护。(记者 赵玉勋 摄影报道)
, p. A0 ]+ U' h5 b$ H( t+ k"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