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姓艺术家及知名文艺工作者汇总贴(一)

63
回复
1647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3 11: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希望大家都将此分类人物的简单介绍跟贴于此,其余的事迹及新闻另发于对应版面)
3 A4 z, j+ G9 u; X于黛琴+ {- L, L9 M( t5 p
: Y. r: n  f4 k; U& _9 `
xin_0711022313385152836772.jpg
: a6 E, N; Q7 i2 i2 O
于黛琴, 女,1931年12月生,山东栖霞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前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日本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m7 O' Q" y* K1 A/ m" Z% J! l
; C& ]2 ^" t3 _* U* L
  1981年的一天,日本国驻华大使发布“命令”,要求全体馆员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观看话剧《撩开你的面纱》,理由是剧中女演员于黛琴饰演的一位日本妇女,不仅操一口地道的东京日语,且礼仪举止生动逼真,极具光彩。数天后,一位日本记者在其国内报刊上发表剧评,称《撩》剧中的这个日本妇女,系中国戏剧舞台数十年来最为形神兼具的日本女性形象。1982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于黛琴赴日考察,并赠送她两套和服。此次东瀛之行,掀开了于黛琴戏剧人生新的一页。
& r# j0 f- M; C4 ~3 j* |: H# ~+ F- v/ d& b% }" T
  留日期间,于黛琴几乎走访了日本所有剧团,她深入地与戏剧文艺工作者交谈,上至国会议员,下至蔬菜小贩,广交朋友,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日本社会,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终于找到自已新的定位——中日戏剧文化交流的架桥人。$ [" Q' N% H8 }$ G5 C& D2 _# B
5 {, D7 p9 F9 E- {
  近20年来,于黛琴翻译出版了大量的日本戏剧、影视作品和理论研究文章。如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坎坷》、《至爱》;日本话剧《结婚》、《四川好人》、《王子与乞丐》;音乐剧《安徒生之恋》;偶形剧《亨特和葛蕾特》;电影《在杂技团背后》等,撰文介绍了日本的狂言剧,发表了《中国戏剧现状》、《中国话剧发展史》等论文。在日本早稻田等著名学府用日语作了关于《中国戏剧》和《中国剧场发展》等学术演讲。同时,她还将中国话剧《天下第一楼》、《可口可笑》、《红鼻子》等译成日文。因其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她的译作不仅意准情确,言从字顺,且符合戏剧语言性格化及朗朗上口等规律,不仅被观众、专家公认为上乘之作,并拥有极佳的收视、上座率,还使一些剧团因此改写其低迷的票房赤字。于黛琴曾数次随人艺、青艺等中国戏剧代表团到日本访演,参加“亚洲戏剧节”,参与中日合作影视作品《别了,李香兰》、《清凉寺的钟声》、《廖仲凯》、《秋瑾》等制作。其间,她既是副团长,又是翻译,还做过副导演、艺术指导、风俗顾问等。1983年,北京人艺携老舍的《茶馆》访日演出,4名日本话剧演员任同期配音,邀请于黛琴做艺术指导。为使译本尽传其神,她3个月来逐字推敲,修改剧本,训练配音演员。该剧在东京上演后,现场气氛热烈,无异于国内的剧场效果。有演员问于黛琴,“今儿台下全是华侨吧?要不怎么听得懂中国话?” 她欣慰地舒了一口气——这是她辛苦敬业换回的可贵“误会”。8 h, ?2 z9 R# ]

3 `# q# ~; y* W) [  数年来,于黛琴参与接待了大量访华的日本戏剧团体,她担任口语、资料、剧本翻译,剧场译配、撰文介绍等工作。她为日本山之子剧团访华团翻译了木偶剧《变成天狗的大郎》、《饭团子滚啊滚》;为日本小白桦剧团翻译了《牙痛的大郎》、《下次变什么》等。不少日本戏剧工作者称赞她“演戏又懂戏,认真又热情”。一次,日本著名演员杉村春子在中国演出时,由于劳累忘了一段台词,做同声翻译的中国演员因不懂日语而将错就错,于黛琴敏锐地发现后,及时给予纠正,保证了演出质量。
" [- c, S  e# r5 s. s% \1 P0 j  q! O$ O
  于黛琴还为日剧到台湾的演出翻译了《飞行船》、《山之子》、《影法师》等,并出任台湾现代话剧《红鼻子》在日本演出的副导演,这也是数十年阻隔后,大陆和台湾话剧界在国外的首次合作。演出成功后,戏剧家曹禺先生说:“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创举。”& v, t2 ~0 a; Y" n1 {" s2 G( G1 v9 s

8 @: }0 {% P- z  t  ~4 b: U, V6 o  于黛琴的父母有较好的音乐修养,受家庭熏陶,她从小就喜欢唱歌、弹风琴。1946年,少年于黛琴参加了东北文工一团——以鲁艺学生为主的革命文艺大家庭。于兰、王大化、沙蒙等老一辈艺术家都是她的启蒙老师,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当众孤独”开始,学习表演。于黛琴在表演、唱歌、舞蹈等方面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示,经常担任主要角色。她曾先后在长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50年代初,又以话剧《三个战友》、秧歌剧《王二嫂过年》的精彩表演,通过吴雪、金山的严格挑选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于黛琴声音条件好,表演有激情,就像优秀肖像画家一样,善于以精确洗练的笔触捕捉人物的主要特征,加之她对创作的执著,无论大小角色,得不到同行、观众的认可,她决不放弃。所以,她创作的舞台形象给人印象深刻。在《除龙伏虎》中,她饰演的劳动女英雄李玉桃虎气生生,全然“勤劳、朴实”的代言人。在《李双双》中,她饰演的李双双,将其对丈夫喜旺的爱和“恨”融于爽快、正直的性格中,特别是她一口幽默的河南话,把人物表演得活灵活现。周总理看过戏后,数次鼓励表扬她。这些人物的成功塑造,也使于黛琴获得“土的掉渣”的善意称谓。可后来她在《威尼斯商人》和《撩开你的面纱》中的表演,又显示出了其高贵、温婉的一面。
$ Y0 i0 F3 R; G4 {; D+ l/ v) T1 Z0 @* J2 s" T! ^' g# V
  了解于黛琴的人都知道她“拼命三郎”的绰号,也清楚在她豪爽、坚毅性格的背后,有一颗善良的爱国之心。为回报青艺的培养,在日本期间,她遍访日本剧团,从体制管理到演出状况详尽记录,满怀热诚地希望借“他山之石”,推动中国剧院的不断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文华
' S3 R; x4 f2 ]! j# ^/ V, z* K; p3 T" @- j
1.jpg 2.jpg : a5 r* A9 @( w" ]; W
1965年3月9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7 r  A& y( B! \
    * http://t.sina.com.cn/yuwenhua 新浪微博
& E; d/ [& A9 L$ U* _0 \( h3 L, i$ Y1 u, z9 n
于文华的歌能教会你爱,能给你带去温暖,她光华鲜亮,洁净芳香,她能使你明白让心中的真诚温暖人心,方能领略人生之芳华。她的歌总具有一些与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优美,因为与听众的生活相关,所以可以长久的欣赏,并且令你感觉那好像是你的缩影。听她的歌让我们觉得特温馨。她的歌声能传达心声,充满了亲情,充满了柔情。在漆黑的天色里她的歌往往呈现出一束束火焰在空无一人的旅途上连绵不绝的围绕着你,使你怀乡的忧愁更浓,更沉,但她那柔和的嗓音又能给你想要的温暖,给你安慰。
8 R  h1 P/ F( a9 E5 x' v/ m  有句不受用的话说,一个歌手唱什么样儿的歌儿就有什么样儿的性格。她的歌温柔而亲切,她的人也一定很随和。每当听到她的歌总能让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我们总爱听一些能使自己感动的歌,而她的歌收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感动,所以对于文华的歌我们是无法抗拒的。她将歌声升华成情感,让它在生活的每个港湾都能扬起爱的手臂,它能让一颗干涸的心变的重新温润。4 D3 \0 R: a, B2 g" s# t
  她的声音清碧透明,宛如一块无暇的美玉,润滑润滑的。这种声音能使你浮躁的心变的平静,迷糊的头脑变的清醒,简直就是一种情感的呵护。海顿说,音乐之所以流传,在于它能把不可信传的内心激情化作可以传递的音响表达出来,给人以各种各样想象和启迪......这让我们想到了于文华在非典时期的那首《白衣天使》,它把具体而繁杂的现实背景过滤洗汰酝酿成感情的震动,分泌出众人都呼吸着的另一种美。她那一首首的歌曲,让我们明白了,爱,往往不是轰轰烈烈的燃烧,而是倾心的懂得...听她的歌也是在体验人类的情感,是在经历最有典型和特别意义的事件。她的歌像酒,能在你的血管中引起如此的骚动,在神经中引起如此猛烈的颤动,完全是种情意的驱使!
% @% ]2 k+ z! u* Q! m' {  她安静的像株静立的木棉,而她的歌声则像是从木棉枝叶间渗透下来的被洗涤了千百次的阳光,不急不缓地如春水般流进我们的皮肤。在每个如水的夜晚,她的歌声轻轻地,悄悄地,一瓣一 瓣地把我们的亲情世界剥开,让我的心变的温润鲜活。总之,在我们心目中于文华如同茉莉,平淡无奇却又幽香缕缕,让你觉得虽然不能跟她在一起生活,但被她那关切的目光和温柔的声音围绕着的感觉也是最美的。- O9 G+ f8 s4 r: l# h* a

" |4 m) b9 \% ?: u& X, v3 z+ O# ^7 P5 @4 a4 R4 P
1982年: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学习评剧(她的干姨妈是我国著名评剧大师韩派创始人韩少云,韩少云对她的人生起了决定性作用);# U8 N$ m4 N7 q2 @" z0 b# a4 ?. O4 q1 b
  1985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歌剧系学习;' F( s/ k8 L+ J" I  S' i. @
  1987年:首次进棚录音,录制电影《红楼梦》插曲,包括《葬花》《提帕》等;
3 J3 }- H2 T# D/ J  1988年:加入中央歌舞团(现名为中国歌舞团)任独唱演员;
5 B4 ]! S. V7 w; O5 m  1990年:参加"90--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作为唯一的一名独唱演员演唱了歌曲《仙鹤》;
! m/ [3 W3 M1 q( l  1991年7月:在1991年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演出评比中荣获优秀演员奖;* E, g, y) u( k! l. u
  1993年2月:参加北京电视台正月十五"元宵晚会",《纤夫的爱》首次与观众见面;0 ?5 p; }- D5 y3 y1 H$ f
  1993年3月:《纤夫的爱》与另外一首歌曲《北京的小吃》一起,同时获得北京电视台93年"十佳金曲奖";2 ]. u" ]" \, x2 P9 b  Z
  1993年9月:再一次作为唯一的一名独唱演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演唱歌曲《摇篮曲》;6 X5 r' x$ i* e9 K0 T, p; C1 F% m
  1994年:作为唯一一位进入流行歌坛的民歌手参加了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群星耀京华"大型演唱会,并获得"中国流行音乐--94风云人物"奖;& e; z' P6 w) z; n, l% G2 G3 a
  1994年1月:歌曲《纤夫的爱》MTV获得中央电视台"94MTV--音乐电视大赛"银奖;  g3 B# ?& c! ^0 S% p5 ^
  1994年12月:经电视(电台)观众(听众)记名投票,演唱的歌曲《纤夫的爱》荣获"94中南地区十大金曲评选特别金曲奖";2 h2 h; m. V- J1 M) _
  1994年:加入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 G/ p6 |  l1 r; g" m2 z
  1995年1月:歌曲《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MTV获得中央电视台"95MTV--音乐电视大赛"银奖;
5 y1 M* ~: K7 x# o9 M  D2 t  1995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所演唱歌曲"94新生代--《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获得94春节联欢晚会歌舞类节目金奖;
) P/ i! e8 t. H0 |  1995年8月至10月:在由中央电视台投资、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18集电视连续剧《一亩三分地》中扮演女主角;
1 F: @8 P7 C/ o/ Z9 X, V  1995年10月:广东音像出版社开始发行专辑《偷一颗月亮照亮天》;, M8 w8 u$ y( V' H
  1995年10月:荣获由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在中国音像界享有最高声誉的奖项--"金唱片"奖;7 f% [2 G. w* S' T* r
  1995年12月:经全国听众投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评选中荣获小组演唱金奖;
" f& A! {7 e( ~  j2 x  1996年:歌曲《偷一颗月亮照亮天》MTV获得中央电视台"96MTV--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铜奖;: N) j$ M+ L  s6 d) L4 t* {& A
  1996年4月:电视连续剧《一亩三分地》在中央电视台首播;
& ]* X  K% X& c  v  1996年11月:参加中国流行歌坛十年回顾活动及演出,并获国流行歌坛十年成就奖;录制完成最新专辑《芝麻开花节节高》;2 [' q! g8 Q: ]
  1997年,与耿为华,李丹阳,吕继宏参加199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合唱《风风火火走一回》;5 b! b2 F2 g% y  d  q; w+ b4 I
  1997年8月:《士兵的祝福》获"军神杯"MTV大奖赛银奖;; h! C* L, j3 b" D
  1998年11月:《绣鸳鸯》获中国民歌榜的第一名;5 B: Y% A% L0 _& }; U* k$ E& z7 s! x# |
  1999年1月:歌曲《芝麻开花节节高》MTV连续第四次获得中央电视台"97-98MTV--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
7 }8 p3 Y3 D- o  1999年1月:开始在中央电视台CCTV-7《芝麻开花--综艺23分》综艺栏目中做主持人;
5 A9 Q  n% R  W- |  1999年7月:《边关飞来一片鹤群》获全军调演演唱一等奖。或军旅MTV大赛金奖。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4 y  |8 F2 p" N/ h2 s: ^
  2000年10月:主演大型现代评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 t4 P, o5 v( }  2001年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2001年春节晚会,演唱歌曲《想起老妈妈》并获2001年春节晚会“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二等奖、中国本土歌手MTV大奖赛“金曲奖”;
$ K; ~6 u  X9 Q, u+ R  2002年:出版个人专辑《秋天的诺言》;
8 F5 y: B' S4 S* S8 ?0 Q- q  2003年4月21日:于文华率先启动了全国第一首抗炎歌曲《白衣天使》;, X' H6 u, x& s" i7 [& M# q! Q
  2003年5月8日:出版的《白衣天使》CD、VCD成为了全国第一个面市的抗炎文艺产品;
7 J- s& m" `! }8 _! }5 e  2003年5月11日:于文华走进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隔离区,将512套《白衣天使》CD、VCD送到了战斗在最前沿的医护人员手中。成为全国演艺圈中第一个以慰问者的身份走进了“非典”隔离区的文艺工作者;3 Y  y3 W* d3 E% I( `
  2003年5月12日:于文华又来到北京小汤山医院,以一名军人的身份慰问了医护人员代表;& F/ ^) i: p9 Q, y4 B( R
  2003年12月20日:获首届中国轻音乐学会“学会奖”之“民通最佳女歌手”奖项;5 \2 v1 d& i7 ~/ W0 g( a
  2004年1月:推出亲情专辑《不要惦记家》磁带、CD、VCD、DVD。: J% F* Y' u. ]- B+ Z$ t
  2004年12月:在第八届全军汇演上演唱《看见你们还是格外亲》,获特别贡献奖,并荣立二等功
, e0 _, q/ I  _+ i  2005年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演唱评剧《花为媒》,获得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r. B2 @9 W7 P9 s. b* n
  2005年3月:出版唱片《百姓的事比天大》
/ e# b, u7 M! I, A# G5 f& N  2005年5月:出版唱片《美丽的雪乡我的家》
# W5 k8 N& y, g; M7 @% Z- v  2005年7月23日: 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4—2005“中国民歌榜”首次揭晓晚会,唱片《百姓的事比天大》获年度最佳唱片奖
# z1 e6 g8 X; u4 ]3 e  2005年7月:获新浪网举办的《娘,大哥他回来了》演唱者评选民族唱法组金奖,并出版同名唱片
, D) }+ `; ^6 H4 [  2005年10月:当选“音王杯战士喜爱的十大明星”' g( x0 Z6 s4 I2 m
  2008年2月:获得演艺届“十大孝子”称号
4 D2 M. z& T8 d. a& m* u  2009年6月:出版建国60周年献礼唱片《亲吻你再久依然恋着你》5 ^) Q7 W0 Z$ N4 z" {6 E
  2009年6月19日:参加第九届全军会演,演唱歌曲《我是你肩上的那颗星》! N5 m4 G" Z' Z  V  o( R" c% [
  2010年10月15日:参加河北宁晋服装节,演唱歌曲《凤凰城等你来》5 u2 B) Z" k, A5 o5 {/ K+ a: N& h( L* k
  2011年6月:举荐并助演“大衣哥”朱之文,获得《星光大道》月赛冠军,助演曲目新编《沂蒙山小调》、新版《纤夫的爱》等。
# J! i& M5 P+ j  2011年6月:与耿为华、刘和刚参加深圳卫视《大牌生日会》;
0 r4 a: N/ p! B: d- L$ D* ]. Y: N  2011年 :潜江名歌《中国有个小地方》入选湖北名歌4 S, D" @" B; X9 }( s; x  m: B
  2011年12月26日: 由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组织的“爱心齐聚、温暖过冬”活动在丰台区儿童福利院举行。 歌唱家于文华、书法家李凌、原女子体操运动员桑兰等十余位文体明星前往福利院慰问,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下午。
) G  f% z5 l4 d& h8 ^: H1 o  2012年2月6日:央视元宵节晚会上与“大衣哥”朱之文合唱《沂蒙山小调》2 S/ q4 W9 D/ ]$ B: a4 ~& K4 J
(以上内容转自百度)
发表于 2012-3-13 1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俊妞 于 2012-3-13 11:43 AM 编辑
, g3 {# @! l, ?: }2 d; a* l0 T3 M9 T# N
于莎莎
/ R; b0 _' H% W& y  z
) X3 d$ z4 p$ F% \
  • 生日:1985年5月30日   
  • 星座:双子座   
  • 身高:166cm   
  • 体重:45kg   
  • 籍贯:山东烟台   
  •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 特长:表演 主持 演唱   
  • 学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2 ]/ Q  F" @, j# Z
  • 获奖经历
    & A; ]. D1 F/ }2 V" H' C* j2006年5月20日搜狗女声三强决出,于莎莎赢得亚军   
    # Z- u) x* D& @! |. _2006年8月12日获2006中国首届网络音乐节重大贡献奖歌曲:《有你的幸福》
    ( x4 }! x0 p* e4 r* k  O

" C! ]! @# `: U$ j3 ]) i- h3 B2 E% D# A6 C$ {5 t
01.1.jpg
; Z2 _6 @% _, ?. E/ j& Y
01.2.jpg
& s: ?& y' n2 z- R- ~  W
( Y/ ^: B6 d2 M, K  h! Q
详细介绍请:http://yule.sohu.com/s2006/9497/s243392640/
发表于 2012-3-13 11: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庆新
, y$ s; v  B) u( }; g. [9 X  D  O; A9 _
于庆新,男,汉,1966年12月生人。
. r% b2 a7 U: @( N/ r3 m
9 X/ ?3 ]+ _& C+ m) @自幼酷爱戏曲,1978年加入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工作,主工老生。1980年拜我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卜锡林为师。' R. w) s4 g% z1 p7 F( _) q
7 {6 o! [% z% O5 R. i, G! s% Z
主要剧目有:平调《归宗图》、《三进帐》、《铡赵王》、《两狼山》等。曾多次在河北省市戏曲大赛中获奖。河北省第七届戏剧节荣获优秀表演奖,河北省《戏曲百花奖》荣获二等奖,河北省《红梅杯》荣获二等奖,等等。' s+ `  E2 R; T* p+ c3 s( P& p7 h

1 b5 |. U+ F& N! {1 ]% p% y
02.1.jpg
发表于 2012-3-13 1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兰
8 G1 C- K7 M9 x2 M0 I
03.1.jpg
6 c. p8 Y/ U# K: S1 u  t/ X8 Z
03.2.jpg
5 L( |& R- Q2 v! |# `& Z
战友京剧团优秀青年演员
7 s7 `; v1 p2 o8 ]1 k
于兰是喝松花江水长大的,从小就喜欢艺术,可父亲是老知识分子,不同意她去学这个行当,对她横加阻挠,甚至挨过打。可她一“热爱”起什么来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最终她还是走进了戏校,开始学习京剧。一点基本功都没有,几乎是一张白纸的于兰起步艰难,第一次倒立,别人全“哗”地一下就上去了,就她一个人还傻站着,她是惟一一个被老师给推上去的。拿大顶,细胳膊细腿的于兰总是第一个下来,一个老师指着她的鼻子对她说:于兰,你是最次的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她,脸刷地一下红到脖子根,倔强的小于兰对自己说,于兰,你不是最次的!为了练功,她是全班中最早起的一个,也是最用功的一个。在清晨的练功房里,不期而遇又汗流浃背的总是一老一小两个人,一个是著名的艺术家张蓉华老师,一个就是小于兰。张老师教给了她很多,两个人既是师徒,更是朋友和母女。在于兰心中,对恩师张老师的那份感激无以言表,她要用自己一生时间来回报。 8 E3 B- O% w$ f' v1 T5 T# \/ N

" O3 b, u# b' X3 [; F6 W! B+ z  在学校,她的用功是出了名了,她的练功鞋永远是最先练破的,灵性十足又傻学傻练,在恩师张蓉华的悉心指导下,她的才华渐渐显露出来。1977年于兰到哈尔滨京剧院参加工作,1980年一场《扈家庄》使她一举成名。以后的《吕布与貂蝉》《昭君出塞》让于兰成了京剧爱好者熟知和喜爱的名字。她所演的京剧角色有扈三娘、金玉奴、慈禧,赵一曼、花木兰等。   A# U, c2 H9 }: P/ x

7 b' ]4 ~  o) G- }1 N+ v3 }  1985年于兰被选中在电影《血书情》中演湖阳公主,从此涉足影视剧。京剧低迷时,她拍了众多的影视剧,如《深圳人》等,她成为受人关注的影视明星,但在拍过上百集(部)电视剧、电影之后,于兰念念不忘的还是京剧,拍《关东大侠》时,她仍然坚持每天早早起来吊嗓子,对自己的专业与身份,她总是特意强调:我哪个(电影)厂的都不是,我是个京剧演员!她觉得再怎么拍影视剧,也都是副业,自己都没有多大成就感。尽管很多制片厂都调过她,她惟一的拒绝的理由都是:我放弃不了京剧!甚至,为了京剧,她毅然考进中戏戏曲学院做了一名研究生。做客央视《戏曲人生》栏目时,主持人就问了这个很多人都有的疑惑:你已经在影视业颇有名气,别人都想法往这里钻,你何以非要返回京剧这个不很景气的行当中去挣扎呢?这个北京战友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是这样回答的:京剧这东西,你一旦钟情于她,其它就是身外之物了,不管她贫也好,富也罢,我都会坚守在这块阵地上。 + G' z# b. A$ D) E- e

; [- e" B5 [. I, M) r! d5 K  她庆幸自己的选择:人一生中有一样最爱,一生不会改变。让她重新选择,她还是最爱———京剧!
1 E7 n* l  R4 ]9 ]
发表于 2012-3-13 11: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江盈
' h( l/ ^# P  }  o0 ?
04.1.jpg
1 ?) [( k: ~; t/ f; A
作曲家,音乐制作人,歌手,作家。1972年出生,天平座。自幼学习二胡、大提琴。1985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主修二胡。199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主修作曲。毕业后至今从事自由职业, 现为中国音乐创作者中最具潜力的青年艺术家之一。于江盈的创作涉及音乐、戏剧及小说等多个领域。1999年至2000年,于江盈曾担任话剧《恋爱的犀牛》及《盗版浮士德》的作曲,话剧《底片》的编导、作曲及主演。于江盈参与多部影视作品的音乐创作,包括电视剧《七剑下天上》的作曲和演唱。2002年至2003年,随“土风计划”音乐工程工作组赴云南采风,录制唱片,深入民间文化,参与制作“茶马古道的歌”及“兰坪”两张纯土风唱片,并参与少数民族民间艺人艺术传承活动等。在【云南影响】项目中,于江盈将充分发挥其音乐才华,制作一部由云南民间音乐串成的故事影片。
+ J( b/ |+ w& O" f$ \" F更多了解请直接进入:http://musicfish.blog.sohu.com/
' Z. J* W. u: |
, s6 e! @, W! {- k9 y
发表于 2012-3-13 11: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琳
% H8 P* q' k/ z- q. [8 K- g, V7 N) K0 w& S* ?. r% c
  • 出生地 大连6 O% B1 |5 `9 s  `: j# o
  •   身高 168CM 05.1.jpg
  •   体重 47KG
    0 j1 q3 k+ e1 G, y* Z
  •   三围 82 60 88( Q1 h- y+ T9 E1 a! i9 z
  •   毕业院校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04大专
    & }; _& s1 L0 N) N' e
  •   特长 主持& m" h% `: X" [
  •   广告:
    5 b9 N; a7 C  K, U9 x
      ?/ k2 \9 z9 @& p  天津文化广场宣传片. L# g5 q. h! c* M( k4 t! j

    : g# o; V: W( s3 r; ^  四川卫视心情故事片头/ P7 ?: N, f" I* B. L& v, W2 ^
    ( I: R9 G$ L' R- x1 G1 A
      中国邮政专题片" B  y( S. q# ^
    # G  i8 D3 w7 Q9 q
      海斯比婷嫩肤胶囊: ?1 ^; B7 a+ F3 b! l% J

    , V" V9 d: X8 b7 v" E+ L  魔变瘦身操
    # Y, a4 _8 j: T. E) Z& D. w8 s4 F
    0 n5 f% l/ O: U* u  三星手机2 K" [1 i% A4 l8 l2 e4 `
    - j" q9 T3 n& `. ?4 k& D
      红祥秋衣形象 05.2.jpg   雅汀秋衣形象/ O6 Y; ^1 Q) u! ?! E6 C

    . c* a; o4 ?. f- q  [  长相依秋衣形象. ]. s6 r" w1 [" O6 n) h, H
    " g1 G  S, `4 G# Q( N5 |( ]
      京银道珠宝代言8 w( e' n+ e4 ]  f
  •   杂志:% `. [6 t' J6 q
    % e+ j/ J; W5 `. m2 m7 c
      大学周刊封面' {" x$ P2 ~6 C, S  s6 d
    % X  ?" y9 T6 L* _4 L
      人像摄影杂志
    6 H1 |, t0 J( ^* F# d2 k% D# m4 A  r( w
      数码杂志) o; S# [$ `$ E7 M# z# f- y% e
    ! b2 K4 U# y6 V! ~( c! a' |- D
      时尚座驾杂志
    ! U. l9 G9 {- E# N; a" Z) X" C; ^" G/ ~
      韩国服饰画册7 L; V7 |( _0 A" [& c

    9 U, z; C9 S3 x) j& ^2 ^, W1 J3 H
    $ G( U2 g0 ^* R
  •   演出经历:
  •   电影:- A+ q+ `( E* n. [+ t* W

    8 }5 W2 u- K( Q# L5 _3 m  《花街》 饰 香翠
    5 N: Z7 y! i, O; ]; P
    * _, v5 T% @) @" @! [1 Q  《急速相亲》饰 小美 05.3.jpg
  •   电视剧:$ ^/ N. f" Z) C' j4 j
    " d$ \) j& T: ^6 x
      《霹雳彩虹》 饰 余冰3 k) M6 n+ B8 f) U7 M

    / w1 f3 t% p+ W; y8 _9 R9 A    《绝对计划》 饰 罗珊
    : U: Z$ Z9 s% B
  •   电视短片:; o; h3 q' E( {! U/ w, [8 U" U6 O- t
    4 v6 v0 j4 Z1 h6 m; N7 E3 d5 e
      《2005DV事件》饰于娜9 O1 f* x$ f& {) S

    + X  e( c3 [% U6 \: X  X  c* D  爱拍电影—《推销篇》饰推销员4 l& A/ m6 N1 {, f

5 D, ]) W% g2 k8 s* N
发表于 2012-3-13 12: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根艺 ) r9 d- s- e) j. p1 {" O9 i
系国家二级演员、著名笑星.演员,国家文化部曲艺政府奖——“金狮表演奖”、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及省第五届相声小品电视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曾参加第三届中国“内蒙古之夏”曲艺节展演活动,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全国优秀会员”,全国第九届青联委员。 06.1.jpg
. P( X9 \# g4 a  近年来创作和表演了一大批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相声作品。他们的创作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汲取中原戏曲艺术的营养,让曲艺和戏曲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具有浓郁中原文化特色的作品,如相声《戏迷学戏》、《说歌侃戏》、《趣谈五大名旦》、《慰问》,小品《戏迷招亲》、《老夫老妻》等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及北京、湖南、山东、安徽、大连、江苏等电视台录制并向全国播放,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赞誉为“中原笑星”。“曾多次代表河南参加全国的曲艺盛会和相声大赛,为河南的相声事业在全国获得良好的声誉。 0 M+ h4 h! _9 v, ?* i% M' g
6 H8 m" r" r' ?8 h, R
  在电影《鸡犬不宁》中扮演豫剧团团长董根艺。
& c, V# g! Q7 ^' O' [
) \2 p& n6 }9 j1 k# x
发表于 2012-3-13 14: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冠群
( c& m8 t- n! X这位姑娘是牟平人,今年25岁,经历比较简单:牟平生牟平长,考上山东艺术学院,后来师从著名音乐家周小燕,依靠不怕吃苦的恒劲,登上古典音乐的殿堂
# j* s2 }5 a7 b. W. _+ G8 Z; G
07.1.jpg
( J1 `5 g0 f  Q: B  G
于冠群近照
07.2.jpg
# t1 S+ d, S7 `, @
于冠群在维也纳

, d* L; M& C* F* P/ m+ ?9 W
07.3.jpg
: R8 z( ^, P0 a
维也纳当地时间7月6日晚上,维也纳市政厅,伴随着一曲感人的咏叹调《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的结束,经久不息的掌声回荡在整个大厅内,几千名观众眼里泛着泪花起立,他们毫不吝啬地将掌声送给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姑娘。( `! T- l7 J; _" c3 r0 }4 R
( P2 X- z& Q# j" I" O, @% f
      这个夜晚,属于一个叫于冠群的25岁中国姑娘,而这个中国姑娘是土生土长的烟台人。
8 `1 f; r; z2 Y2 }& Z
. E9 r% k* m/ b* Z3 c      在维也纳举办的第27届维也纳汉斯·嘉伯尔国际声乐比赛当晚落下帷幕,女高音歌手于冠群倾情的演唱打动了观众,她也因此荣获歌剧演唱一等奖。这是中国选手时隔24年后再次在此项国际声乐比赛中夺魁,同时她还获得了该项赛事的“最佳新闻人物奖”。0 b, Q$ u, a  e) q

) `( I) ?- J5 \' C" d% P: {      几经周折,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这位直爽质朴的烟台姑娘,还没有倒过时差的她在电话里听起来有些疲惫,但她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于冠群侃侃而谈,她讲述了自己如何爱好上唱歌,为什么能够在强手如林的维也纳胜出,唱歌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 j- [* H3 Q, j" e$ t
/ j! E7 h( w8 q) H) x: h- R  |0 Q      一次比赛爱上唱歌 ) i# E# m3 N0 f8 [/ h  V
      1982年秋天,于冠群出生在烟台牟平一个普通家庭里,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虽然父母不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但是都喜欢音乐。4岁时,妈妈结识了一个手风琴老师,自那以后,母亲要求小冠群练手风琴,小冠群每天坚持练琴2小时。放假期间,每天要练够9个小时。
, a/ y7 s& @0 L. y5 R* l! P      “练琴是很枯燥乏味的,那时候总是想着出去玩,练到最后,我常趁妈妈不注意时偷懒。”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于冠群开起了苦涩的玩笑。1 @$ D9 i, ^" D  x$ K' f0 B) W
      1998年,于冠群考上牟平一中,练了12年手风琴的她感到很乏味,实在练不下去了,最终只能中途放弃。& H: a2 s3 p* {. K; \! q
      为什么放弃手风琴改唱歌?于冠群的理由有些离谱:“因为比较省力,不用练琴了。”) f& S. a4 d# A5 `
      开始,于冠群只唱中国歌曲,因为不会意大利语,也不知道外国歌。她唱了好多中国民歌。那时候,于冠群对歌曲并没有太多理解,也谈不上喜欢唱歌。高二时的一次歌唱比赛,让她彻底爱上了唱歌。
8 Q: B: ~( W& ?" C6 r      于冠群回忆说,那是高二时的一次期末考试,学校组织了一次歌唱比赛,于冠群唱了一首中国民歌,出人意料地拿了第一名。这次比赛后,于冠群爱上了唱歌,每次走上舞台,她总是那样充满自信。
! y# ^6 d7 }$ ?      2001年,于冠群顺利考入山东艺术学院,4年大学生活,于冠群学了很多,从专业基础理论课到文化课,最后还学习了钢琴声乐。
; u( h0 g) l2 e% n- a. {7 F      毕业后,于冠群来到北京。在这里她碰上了李丹丹老师,跟着李老师学习了半年,于冠群基本上换了一条声带,开发出了很多以前没有过的东西,改变了很多她对人生的看法。
) Y( M1 p1 N) u+ B      老师们都认为于冠群有一副好歌喉,所以,在北京呆了一年后,她就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歌剧中心。* f6 Q! F8 q5 v4 Y& c( L0 k3 g
      2006年,于冠群被歌剧中心录取,师从周小燕教授。通过周小燕教授的言传身教,于冠群对唱歌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她只知道唱歌,却不知道唱歌是为了什么,所以歌并不感人。
0 q+ q+ H& O* x5 J2 P/ d: a# L      “到周小燕班上以后,我就知道了,唱歌是为了表达感情的。是为了向人们抒发心中的美好、忧郁、困惑、悲伤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学到了很多声乐的技巧,比如用什么样的技巧来表现什么样的情感,以及怎么样去表达。这也是我取胜的关键性因素。老师给我的声音以灵魂。”于冠群说。
6 e9 K9 m/ A, F" w+ ^) u# E8 ^& N: }4 \+ J      一次机遇结缘维也纳 , o- }3 T7 D# P* ]
      2007年8月,于冠群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满一年,假期打算回老家烟台看望父母的于冠群被老师要求留在学校学习。就在这个时候,上海音乐学院大师班开班,大师班为她架起了一座通往维也纳汉斯·嘉伯尔国际声乐大赛的桥梁。
- F# o, \! N) b0 U9 C" e      大师班上,于冠群出色的表现征服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钢琴艺术指导kristin oklund。“她很欣赏我,于是就跟我推荐了这个比赛。”于冠群说。
3 E7 g1 j8 `" P9 @, J6 w      起初,于冠群对这个比赛了解并不多。她曾听恩师周小燕教授讲过,1984年夏天,周小燕教授率领张建一、詹曼华等学生前往维也纳参加汉斯·嘉伯尔国际声乐大赛,最后双双获得第一名,由此引起欧洲声乐界对中国歌唱演员的高度关注。这个比赛侧重于歌剧演唱,绝大多数选手都是世界各国的职业歌剧演员,因此广受欧美歌剧院、经纪公司的关注。24年来,我国虽经常有选手参赛,但始终无人夺得金奖。听说这个比赛以后,她也没有刻意做过多的准备,一切都在顺其自然中发展。
& K4 \; Z5 ?* z. Z      今年5月12日,维也纳歌剧院来中国面试参加汉斯·嘉伯尔国际声乐大赛的选手,于冠群作为一名考生参加面试,这也是她首次和这项赛事亲密接触。面试首轮关,她轻松在几十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和中国其余6名歌手一同获得了参加汉斯·嘉伯尔国际声乐大赛的资格。$ _& v+ @" {& n
      据了解,本届比赛报名的选手达3000多人,赛事机构派出专家到各国进行为期半年的预选后,有来自42个国家的159位选手获得进入维也纳参加复赛和决赛的资格。
8 S" R  S. c$ r# c: c      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局势下胜出?于冠群心里开始犯了嘀咕。就在于冠群心里开始打鼓的时候,恩师周小燕给了她信心和动力,在周小燕教授的指导下,于冠群一个字一个字地对歌曲进行推敲,反复演唱,每天练歌到深夜。3 D+ W9 |+ l! f0 I4 u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冠群的努力和付出在7月的维也纳市政大厅得到了证明。
; D4 j+ A6 [2 K" T4 ]6 o8 }( [/ L      一个“情”字唱响维也纳 # W0 a+ I. h( m8 b4 z% n
      7月2日,首轮比赛正式开始,于冠群需要在5天里完成三轮比赛。由于时差原因,于冠群感到有些吃力,但她依旧对比赛充满自信。9 q! y5 e/ K0 N
      首场比赛,于冠群演唱了普契尼的《曼侬·莱斯科》咏叹调《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整个演唱过程,于冠群用心去感受,用真情去传递,这首感人的咏叹调被她诠释得淋漓尽致。( Y  X+ a* K6 \3 G; t
      “我是为‘情’而唱,许多选手是为‘声’而唱。”第一轮比赛,于冠群顺利过关,许多人被她唱红了眼睛,评委们也深为感动。
0 i0 W5 w5 M! F  e6 f1 j8 G      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于冠群如愿闯进决赛,决赛的曲目由评委会当场指定,结果她依旧被要求演唱那首经典的咏叹调《孤独,我堕落,被人抛弃》,她用歌声再次感动了观众和评委。她说:“这些指定曲目,哪里动情,怎样把握,老师不知道为我‘抠’了多少遍……”0 r( V9 N. l9 K
      当她走近现场观众时,首场比赛结束后的场景再一次上演,好多外国人双手合十,在胸前做成心的形状,用各种各样的语言与她打
0 d( ]: m. ]/ b0 {招呼。于冠群只听懂了一句英语:“你唱到我的心里去了。”
* L2 ?& J% H! G0 B- T" g      记者:这次比赛,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0 T7 |5 I" ^: d$ a: M2 g
      于冠群:通过这次比赛,我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去改正、学习,同时还要加深对歌剧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我还需要学习很多西方文化、知识以及多种外国语言。
6 T; R$ f' t* k1 x      记者:这次比赛有什么细节给你印象较深?
0 U9 M; i( t( a, U6 o      于冠群:此次维也纳之行,我着实领教了国外经纪人的高效。第三轮比赛刚刚结束,我就被一个维也纳当地的经纪人拉住,他侃侃而谈,为我描述了与他签约后的美好蓝图,包括深造、演出、薪酬,甚至居住事宜,简直事无巨细。% J1 ]. e6 O' v. e4 x4 p
      我在离开维也纳前,查看自己的电子邮箱时,里面已经出现了斯卡拉歌剧院的面试通知、日本蝴蝶夫人国际声乐比赛的邀请函。1 H/ A" X& B+ v6 ^
      记者:未来怎样打算?- Q  s) F& a) a% e' S
      于冠群:未来想一直唱歌,希望自己的路能一直走下去,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只要一步一个脚印。6 ^" U0 [0 R5 i4 |! [/ b
      记者:如果有烟台小朋友喜欢古典音乐,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1 I* U' d. W+ g" [
      于冠群:学古典音乐是很苦的差事,要走下去就要有决心,这样才能走到底,如果说没有决心就不要走。1 r' P7 q. S& P0 P9 i! l' \/ b
      还有,一定要确定自己是不是有条件,包括声音条件、经济条件等等,因为半途而废更痛苦。古典音乐是清水衙门,通过这个来挣大钱几乎不可能,不过真正喜欢它的人是不会放弃的。
发表于 2012-3-13 14: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俊妞 于 2012-3-13 03:00 PM 编辑
! s4 F! }7 ]$ }8 [# ~  p& {1 ~- A
于彦夫) E+ ]0 H, |, t: P. q2 T
" `/ o, L/ k7 u
于彦夫,原名于景霖,辽宁丹东人。国家一级导演,生于1924年2月1日,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导演室主任、厂艺委会副主任。是全国人大第六届、七届代表,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
7 Y8 j% S1 k" Q4 n6 ]6 n    于彦夫同志自幼喜爱电影,1942年经朋友推荐,考入伪“满映”做见习演员,1943年转为正 08.1.jpg 式演员。1945年“8.15”日本投降后,于彦夫同志积极参加了我地下党领导的护厂斗争。同年10月东北电影公司成立,于彦夫任资料科长。1946年5月,在向兴山迁厂和在兴山建厂中,都是主要骨干力量。6 }. H. U- x. M" w
    1955年,于彦夫独立执导了故事片《夏天的故事》。1956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电影导演理论,这为他此后的导演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1957-1962年,于彦夫先后导演了《芦笙恋歌》(1957)、《水库上的歌声》(1958)、《徐秋影案件》(1958)、《笑逐颜开》(1959)、《万木春》(1961)、戏曲片《节振国》(1965)《天天向上》(1966),这使他在导演艺术上逐渐成熟起来。在影片《自有后来人》中,于彦夫以娴熟的技巧,力图揭示人物的命运,道重写情,表现了无产阶级的人情美。把母子情、父女情、祖孙情融入时代的斗争风雨里,把他们的感情表现得深刻细腻。真挚动人。这部影片成为于彦夫的重点作品,使他成为我国影坛有影响的艺术家。
0 k6 E8 i& l  z9 Y: f5 O    1974年,于彦夫完成了影片《创业》,这部影片成为长影一部划时代的影片。毛泽东主席为这部影片还做出了重要批示。1981年10月,在长影建厂35周年之际,文化部致电长影,对影片《创业》予以高度评价。之后,于彦夫又导演了故事片《希望》(1977)、《最后八个人》(1980)、《勿忘我》(1982)、《16号病房》(1983)、《黄山来的姑娘》(1984)、《中国的“小皇帝”》(1987)、《陆军同习官》(1987)、《金钱大裂变》(1988)等影片,并创作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无辜的人们》。其中《16号病房》获第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黄山来的姑娘》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奖。于彦夫同志曾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顾问,并亲自导演了儿童影片《鸽子迷奇遇》(1986 与张圆合作)、《那年的冬天》(1990)。《鸽子迷奇遇》1987年获第2届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童牛奖特别奖,第5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高奖――金章奖、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特别奖。因导演《那年的冬天》他获得第4届童牛奖荣誉奖。
' g) u- a1 l7 @- r; `$ L/ U* H    2005年11月10日,闻名电影导演艺术家,全国人大第六、七届代表,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成员,长影原导演室主任、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于彦夫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于彦夫同志为儿童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8 k. a3 H" F2 q' I
发表于 2012-3-13 15: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俊妞 于 2012-3-13 03:06 PM 编辑 # d0 Z2 o  r6 M6 k; S' o

/ ^1 N) U3 }4 g7 |+ K& l, Q于俊8 K; Q0 ], L4 ]
09.1.jpg

/ P0 |+ k$ j- }- t
齐鲁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 b6 w1 v& w5 r: J7 S9 g
09.2.jpg
更多了解请点图片进入于俊博客
发表于 2012-3-13 15: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万增 ) y  x: m! z! U( {0 o; y! N
10.1.jpg
2 s+ B2 V  s- s& ]
      于万增,男,京剧小生。生于北京。汉族。; I! i1 x0 X$ d$ N) W
  1960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主攻文武小生,1968年毕业。曾师承姜妙香、茹富兰,陈盛泰、江世玉、茹绍荃、黄定等名家。并拜台湾著名小生刘玉麟为师。毕业后在战友京剧团工作,主演了《黄鹤楼》与新编历史剧《白衣渡江》得到内外行一致好评。获文化部、总政文化部、北京军区文化部,“优秀剧目创作演出奖”。
$ P# D* |7 \+ p0 H) w4 x$ l+ m; l9 `0 F  1985年由中国京剧院借调与杜近芳合作,参加“中国京剧艺术家演出团”首次赴香港演出,获港、澳、台、美各界人士好评。1988年正式调入中国京剧院工作。1990年第二次赴香港参加“纪念徽班晋京二百周年”演出活动。1991年参加“中国京剧演员邀请赛”获最佳演员奖。% _+ t" h: ?( d
  代表剧目《白衣渡江》,曾主演过《黄鹤楼》、《群英会》、《奇双会》、《玉门关》、《吕布与貂蝉》、《周仁献嫂》、《白门楼》、《罗成叫关》、《飞虎山》、《辕门射戟》、《临江会》、《白蛇传》、《柳荫记》、《打侄上坟》、《桃花扇》,新编戏《玉树后庭花》和现代戏《宋庆龄》。
) h" G9 M0 Y9 o! L+ I; j  1991年9月至12月在台湾进行了三个月的演出、交流、讲学、录相等活动。台湾国剧协会授予《海峡两岸演艺交流的先锋》。1993年4月被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邀请第二次赴台湾演出,并于5月份参加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团。受到台湾观众的热烈欢迎。被台湾戏迷和观众称为“在台湾最有观众人缘的小生演员”。. U( ?# S5 |7 w, I
  现为中国京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G% t; E8 X  x' ~
  诞辰:1948年6月,农历戊子年
/ o. ?; a- k4 y/ Q " Y7 j  i* L4 b3 n" |
发表于 2012-3-13 15: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世德
/ [& n  G9 \3 S7 k6 Q
12.1.jpg

" u( S6 }1 D: O* O5 a! j: E
6 D0 {- ^; B1 g7 e6 k于世德:(1932—1986)艺名银娃娃,又名于立相。十二岁拜师张寿臣,曾到启明茶社、天桥和天津、山东等地演出。1950年1月参加相声改进小组,1952年在北京曲艺团表演相声。1956年后调往黑龙江省广播说唱团、曲艺团。1958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汇演,与李维信创作演出的相声《天上与人间》获创作、表演优秀奖。1959年创作并演出了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相声《琼林宴》。“文革”后与师胜杰合作,恢复上演了一批优秀的传统节目和新相声。参加了1981年全国曲艺调演,表演的相声《郝市长》获双一等奖并灌制了唱片。他的捧哏,幽默细腻,浑厚瓷实,尺度适当,包袱运用恰到好处,为节目起到了添姿润色、画龙点睛的作用。代表曲目有传统相声《杂学唱》、《学评戏》、《黄鹤楼》,新相声《结婚》、《婆媳之间》、《爱优点》、《姓名研究》等。曾整理《传统相声垫话选》一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徒白英杰、韩光、张书新、马伟国等。( ^, ^9 m1 R8 j' A+ P0 h

7 n: r$ U6 ]3 c0 M, e# f
发表于 2012-3-13 15: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云+ Z) Y/ r6 P' L! t$ ^# T3 ~+ m
12.1.jpg
: ?8 J% ~& L+ J/ J( P9 }
于云(小云)济南电视台主持人' a, I& r! R0 w
现主持节目:《心有千千结》《女人私语

8 k0 [$ n7 Q( \, E, @女人私语》《女人私语》是济南电视台都市·女性频道倾力打造的一档以关注女性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状态的一档服务类节目,节目下设三个版块,分别是《女人事》、《女人味》、《女人心》。
+ \* h+ U9 o* _     其中《女人事》是以一则情感故事为主线加入分解评析内容,指导帮助女性调节良好的心理状态。7 v0 f2 O+ Y- q% R9 L/ z) K
   《女人味》是从美容、健身、保健以及家庭生活窍门等方面为女性提供帮助,指导女性修炼自身魅力,提高自身品味。
- Q) u9 s9 A5 p5 s   《女人心》让女性观众通过短信平台和语音留言信箱与栏目形成互动。 ) k8 O% g( v8 R- p' G8 I+ I
   《心有千千结》是一档故事类情感节目。女人、情感是本栏目的核心,隐秘话题、神秘嘉宾,全程讲述情感迷惑,再现嘉宾崎岖的情感经历,帮助嘉宾解决情感纠葛。这是一档隐私情感类节目,由观众走进演播室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栏目由演播室主持人访谈和外景实拍的情景再现两部分组成,力求把真人、真事、真情感展现在观众面前,隐私话题、剪影式展现、神秘嘉宾,为您全程讲述情感困惑。% `6 k9 A9 A, T  ^, p
发表于 2012-3-13 15: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媛熙
. S1 T' S: I8 T, p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 c: q3 Q0 O' J, j
13.1.jpg

  x# |4 ^# D% n( p姓名:于媛熙  出生年月: 10月20日  星座:天秤  身高:166cm  体重:50kg
5 _' `! p7 g7 R9 p% n, v4 o9 H
* Y& x% W, _" j/ w' F6 g  所学专业:珠宝鉴定  特长:书法、篆刻、舞蹈
0 d( @- ^2 U( K, m0 \4 G* X2 C9 |1 K  S) r" C. `5 J+ `- l* T
13.2.jpg
4 q1 I5 B4 j! r" c9 E
衣着风格:舒适大方* r) c/ q: D4 _" \( D
( L2 X8 z( H3 S) J% o, O
  最喜欢的电影:琼瑶剧、韩剧; G- Q4 I: G) ~) R5 x

* Y& T) w/ k5 z  最喜欢的明星:秦汉、于丹
# y: z# K: g- h( q8 m8 E( q  @, G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2 U* w: {3 k; a
! C3 {6 u8 f1 v( C0 d  D  最喜欢的季节:秋天
7 d9 k* z. ~& U& h0 ]( y9 Y! {! v0 [
  最大的梦想:写一本书、出一张专辑、拍一部戏
" ^: w9 H1 ?5 i; C4 H3 y# z
  c0 t$ i" j* h7 x% @  最难忘的经历:人生中的每一个第一次1 `+ |! t2 j& `; G% o# g3 e
! d, C3 D2 R; z
13.3.jpg

; S% b3 Y1 ^* I3 |7 I) D曾获奖项:; i! S1 A- s* v% O; O. M

# ?2 e% y) C+ u3 {! r! j5 j  有一些,但目前比较欣慰的还是音乐专题《又见阿里郎》获广电协会节目评比二等奖
$ `# Z1 q2 P2 `! F" O3 g. S) Y7 h# I9 N
  自述:
: D2 _: r9 S1 g6 a1 J7 L. A. c  u: {, e2 j4 u. u8 J; d9 e
  总觉得自己评价自己主观色彩浓了一点,所以与其自述不如转述^0^
* e# X$ Z5 `; P9 N: u* W" n+ _
8 m: w+ {- p% W( U- Z) k  初次见我的人说:端庄、沉稳、气质独特,好像不太容易接近。
3 i+ k; I: ~+ L$ t9 \( w* w# \) G9 m
  熟悉我的人说:老实孩子一个,很少看见她扯闲天,一般就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稳稳当当的。
9 G) x& [1 b  i+ z( I+ C
2 W' C7 u7 y2 @4 p9 N0 U9 u  也有好朋友说:属于那种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类型,有主意,有想法,不怎么世俗,也不喜欢张扬,总之性格不像80后的!但待人很真诚、随和,当然偶尔也会有个小脾气,耍个小淘气之类的……
1 S! n* Q5 q; Q4 I
& X) h9 S+ \' \! _( t8 e, k0 \  更有听众说:节目里说起话来很成熟的,怎么一见本人长的那么小!" |+ Q+ y) Q' U
4 C% ^; P+ ?' N. z- l. f) p
  而爸妈总是说:这孩子从来不问家长里短,不管柴米油盐,除了工作就是学习。' d- D5 C6 q2 ~6 X6 m1 v: g8 ]; W
; O8 W$ m6 Q. n1 J4 h" k" G0 h
  ^0^我说:似乎都对,但又都不全面。毕竟人本来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统一体。有一些表象是能够被人感知的,还有一些内在的潜质是连你自己都不曾了解的。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里的寥寥数字抑或广播里的声音我们可以彼此相识、相知。惟有珍惜,别无他求!. _# P% ^+ g1 ]3 d/ N
8 j) X- C( j, x
  博客或者播客的网址链接:http://blog.sina.com.cn/yyy801020, Y: p8 R4 I9 U6 V+ g( [;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