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慎行轶事贰则

3
回复
210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6 21: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慎行从小志气大
      于慎行小时候和孟一脉、乔学诗、张发事都是要好的同学。四人中,有三个后来都做了高官,惟有张发事一点官星没有,在家卖了一辈子豆腐。提起他们小时候读书,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据说有一年春天,他们四人一块到停山头北面的那个山洞里去玩。玩累了,就一块坐下来啦闲呱。说到今天读书苦用功,长大了干什么呢?于慎行先说:“我要做阁老爷,叫皇帝都得叫我老师。”孟一脉说:“大的我不敢吹,但一定做个督堂,保卫京城。”乔学诗说:“我立志做个布政,管好一方的人民百姓。”“你呢!”三人一起问同学张发事。“哼!我可没那么大本事,把书念好,回去卖豆腐能记个账就不错了。”
       正好这时候吕洞宾正驾云路过上空。听见有人说话,留神细听,全都听进去了。听到最后,说:“前三个,算是从小有大志。这个只图卖豆腐会记账的真没有出息,你们说的话可是都要算数的喽!”
       后来真的都应验了。于慎行官做到了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号称三代皇王师;孟一脉官做到京都的督堂;乔学诗官至两广的布政司使。据说,至今在那个山洞门楣上,还刻着不知什么人写的“自封自贵”四个大字。
于慎行为夫人诗开得胜
      于慎行自幼天资聪明,刻苦好学,才华出众。他二十四岁中进士在朝坐官多年,家眷却一直住在山东乡下老家,从没有到过京城。
       有一年,桃李盛开的时候,阁老夫人请人修书一封,发给阁老,要求到北京住些日子。于阁老想:她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也该外出走走,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也好夫妻团聚一番。于是回信答应来京玩几天。
       阁老夫人进京以后,那些和于慎行同僚高官的贵妇人纷纷带上丰厚的礼物到于阁老府上看望她,为她接风洗尘。酒宴间,谈笑风生,亲如家人,自然不免要问起于夫人家乡的风土人情。其中一位贵妇人问道:“于妇人,您山东有些什么?”于妇人答道:“有山。”又问:“还有什么?”答到:“有水。”那位贵妇人暗暗想道:有山,有水,这还用说吗?谁不知道。她又紧接着问道:“还有什么吗?”于夫人从容不迫脱口而出:“俺那里还有人!”众夫人哄堂大笑了,还在私下里嘀咕:先说有山有水,再问就是说有人。唉,原来是个乡下姥,什么也不懂。怎么阁老爷娶了这么个贤内助?真是无才便是德呀!恰巧于慎行又不在场,否则,阁老爷定能为她解围的。于是,人们岔开话题,又谈别的,不再难为她了。
       事后,阁老夫人向于阁老讲起此事,内疚得很,悔恨自己没有文化,给身为阁老的丈夫丢了面子。可是,于阁老听后,很不以为然,他安慰夫人说:“没有事,你回答得很好,正合我意。这样吧,我写首小诗备点礼物,放在一起,你明天带上去他们府上,一一回拜,并要求他们写一首和诗给我带回来。”说罢,泼墨挥笔写了一首诗,诗曰:“泰山岩岩,海水泱泱,文有孔孟,武有孙姜(指孙膑、姜太公),山东山水人物数第一。”那些贵妇人读了这首诗才如梦初醒,似乎才明白了于妇人所说的“有山、有水、有人”的深刻含意,那就是:山东的山水人物决非一般。这时,她们不但不敢小看于夫人,反而纷纷毕恭毕敬起来了。至于要他们和诗,那真是望洋兴叹,谁也写不出来了。后来,这首诗就被高悬在金銮殿里。据说,历经几代皇帝、几代文人,一直到清朝末年,仍无人写出和诗呢!
整理自网络


发表于 2016-3-27 21: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彩的民间故事,我顶一下
发表于 2016-4-10 08: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16-4-19 22: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网络     )于阁老的先祖
   听说,于阁老的祖上并不是咱老东阿人。他的老家在登州文登县,明洪武年间奉诏迁到这里来的。先是住到老东阿县的杨柳镇,后来又住到现在的东阿镇。
  于阁老的祖上并不富裕,家境很是贫困,以种地、卖豆腐为生。尽管很穷,老人们到都指望孩子们读书习字,大了也好有个上进。于阁老的爷爷是个有心计的人,自己省吃俭用不敢妄花,立下恒心把孩子送进了学堂。
   穷人的孩子进了学堂,能吃苦能学习,于阁老的父亲也不例外,又聪明又好学,老师很是喜欢他。有一天,老师出外办事去了,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来个人,对学生们说是老师的同学,学生代师接待。按旧塾惯例,学生轮流值日给教师扫院子,烧水烹茶。这天,正赶上于阁老的父亲于玭(当时是蒙童学生)值日烧水。
   老师的客人坐着休息,他看见这个小学生正在掏炉灶里的木炭积灰,于是诗兴大作,慢慢吟道:“两只掏炭手!”说了却一时想不起下句来。
   这个学生听了很是反感,认为老师的朋友看不起他,有意嘲笑,心想:“老头子真可恶,我立志求学,难道这两只手一辈子光掏炭吗?”于是回过头来,看了看这位老师的朋友,用手指着他说:“一个扒灰头”。这一句回敬得太好了,很合辙。
   这位老师的客人,虽然挨了骂,但对这个学生从心里佩服,不但没生气,反而打了个小算盘。
   不一会,教师外出回塾了。一见他这位同学好友微服来塾,甚为惊异,小声询问这位客人:“老哥哥,你怎么穿着这身便衣驾临小馆?”  原来这位客人,是朝里的大官——吏部天官。
   吏部天官说:“穿着朝服坐大轿,又得惊动县太爷迎接,不如安步当车来,随便一些。”
   茶后,老同学两人便对酌起来,无拘无束。
   “几次来信来人,请你进京宦游,老弟为何一再推脱?”天官很恳切地问。
   “我不求功名,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老师坦率地回答。
   “我这次来东阿,决意拜托老弟一点小事。”
   “啥事?”
   “我想请求老弟给我女儿作媒,找个婆家。”
   “京里什么王孙公子没有?何必跑到山乡里来提亲?”
   “王孙公子未必有才,也不可能忧国忧民,为国为民做番事业。我看你塾中第六个座位上那个后生
   有出息,请老弟作媒即可。”
   “不行,不行。他父亲卖豆腐为生,贫穷的很,更谈不上门当户对了。”
   “不少将相,出身寒微,我看这孩子行。”
   这位吏部天官认准了这位小学生以后可成大器,可又隐去了吟诗作对挨骂的情形。
   “这个后生,本人也许平常,他的后代定为帝王师,请老弟秘而不宣,只把媒给我做成。今后这孩子的节修、费用我全包了。并且供米供面,供其求学进步。”吏部天官一再要求着。
   老师没法再推辞了,只好去卖豆腐的于家去说媒。
   于家一听,是京里的大官,愿把女儿嫁给他儿,便推辞不允,认为贫穷不能高攀。老师再三相劝,于家才和这位吏部天官定了亲。
   婚后不久,生下慎行。他六岁上学,很聪明,从此便有了东阿老城“开了个东南门,出了个于小人”传说。于慎行由于勤奋好学,年轻轻的就中了进士,后来成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皇帝的日讲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