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金坛于氏族谱始修人于湛所著《家乘序》

2
回复
277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1 13: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P+ {/ L2 d6 X5 R7 |5 j! C; f3 X$ J! A
3.jpg % u. F% z+ v( N, F2 j" J# r/ l

0 }, e6 Z/ Z  j
4.jpg
; }8 y$ c( s6 F" c: E. ^% a) F

" l( i+ W$ o. T- \. x《家乘序》译文( x! J% q) C% X
开始,追索世系的传统,因而加深祖宗一脉的情谊,发扬亲族和睦的风尚,表明伦常之理维护社会道德,这是多么好的事啊!苏洵说,看我的家谱,孝悌之心油然而生,哪里是侈谈门第!编写家谱要诚信,不是后代而勉强攀附是欺骗先人。此欧阳公谱,论及受性之源头,而世系表自吉州开始。于为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后,邘叔以国姓氏,其后去邑为于姓。自汉以来,世代久远家谱散失漫无可考。总之我们家谱系出河南,至乐善公才到金坛,择王母观而居。乐善公读书修路,乡人学习他。先是从碧潭公考中贡生做官,忠勤殉国。朝廷特赐褒䘏;到我先考契元公,乡试中举;我有幸科举考试登第,侄子于业继之,百余年来家族日益昌盛,后起之秀连续不断,没有止尽。这是我们祖宗善为后人谋划而留下的。到今天派别派别枝分,谁还想着是从哪里开始,说什么报答先人呢?所以尊崇祖先必要先亲厚家族,亲厚家族必要先撰修家谱。谱系不明则昭穆不序,年代变更数代之后,即使想不视同陌路,也无从认识了。家族有赖于家谱,岂能不重视并急切地去撰修呢。凡我于氏,却如苏轼所说,以孝悌之心看此谱,亲亲尊尊,延续下去而历久不衰。居家则仁让宜家,不操戈以伐同室;做官则精忠报国,不营私以玷污先祖。在朝廷为良臣,在乡党为明贤,发扬广大前人精神而使之不朽。
+ ]8 f4 ~/ w2 {书此,以告时间同宗之人8 n* v- ?5 q9 {0 @+ Z# U- j
七世孙湛谨撰

! s9 W5 w  c4 v
0 V% G, z8 z$ m% M$ [& r5 ]《家乘敘》原文
: s* W0 _4 ^/ i4 d- O嘗見故家舊族其子孫承籍祖宗餘蔭問其先世則懵然不知至於同宗者輙相視如秦越人然非登枝而捐其本與故家必有譜紀姓氏所始追世系所傳所以敦祖宗一體之誼興和親睦族之風明彛倫而維世道也善乎蘇老泉曰觀吾譜者孝弟之心可油然生矣是直侈門第已哉且譜之作以徴信非其裔而強援之是誣其先也此歐陽公譜但本受姓之源而世系則自吉州始耳于為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叔以國為氏其後去邑為於姓𢟍漢以來世遐譜佚漫無所考總之餘族系出河南至樂善公始來金壇卜居王母觀之滸公讀書造道鄉人習之先是從祖碧譚公以貢人仕忠勤殉國朝廷特賜褒卹既我先考契元公舉於鄉不肖後叨登第姪業繼之百餘年來族日以蕃聯翩後起政未艾也葢我祖宗燕翼以貽來世而至於今派別枝分誰複念其所自始者將報本之謂何顧崇本必先厚族厚族必先修譜譜系未明則昭穆不序載
/ I  G0 N% D& E/ D$ Z
5 P6 W$ D" a& Z' b1 Z注:于湛,金坛于氏始祖于契玄子,明正德六年进士。嘉靖年任郧阳巡抚,修建郧山书院(今郧阳中学),(郧阳:今湖北十堰),嘉靖十六年于湛刻《契翁中说录》二卷(明)于镒撰子部第937册。嘉靖丙午年,于湛时任,以母老求改南方。言官纠其诡避,宜重惩,上又命改江西,便其迎养。# f' f% }) U4 @/ w6 X
于湛抚治郧阳,不独重视文事,而且重视武备,乃于建郧山书院之次年,力谋充实郧阳兵额,议奏于上,蒙批“可”。于是郧阳之防事是可以安抚民心,而博得赞许。惟自是年九月与巡按湖广御史贾大亨互讦,上俱令回籍听勘,此后再来复官。后升任户部侍郎。花甲之年,即辞官回乡,撰《素斋政书》6卷。
  C5 n8 O5 }6 ~三十四年(1555)九月初六日,于湛病逝,终年74岁。朝廷仍赐祭葬如例于湛所创之郧山书院迄今仍为人称道。) \& ~0 m  J$ D7 p

: z. V6 |9 B" ^- b/ k% R7 k# i7 p. s! ^
发表于 2016-5-12 16: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
匿名  发表于 2016-6-26 13:15:08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499&ptid=6794][color=#999999]于钱米 发表于 2016-5-12 16:46[/color][/url][/size]
非常好,[/quote]

非常励志。于姓的后人确为中华民族的兴盛起了一定历史作用,尤其是在明清两朝,以于湛(明),于振,于敏中备受乾隆帝宠幸,为宰相总修编的“四库全书”而为金坛一族于姓家族的荣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